刘邦吧 关注:10,959贴子:321,279

刘邦“用人恰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专重谈谈刘邦“用人恰当”。


IP属地:重庆1楼2019-11-01 16:42回复
    唐太宗李世民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往今来,成大业者,无不有一帮才华卓越的人才为其驱使效命。举贤任能,选将用人是实施战略决策的重要一环。
    《尉缭子》指出,一国之君在做出决策之后,必须要起用贤能之将去实施。不能起用贤能之将,而想占有天下,必定会落得一个亡国覆军的结局。
    《三略》也指出,君主治国平天下,在于收揽贤人之心,得贤人者得天下,把贤人当做自己的腹心,任贤使能,这样战略决策才不致落空。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刘邦聚集众力而胜项羽,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领导艺术。


    IP属地:重庆2楼2019-11-01 16:43
    回复
      易中天总结了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一是知人善任,二是不拘一格,三是招降纳叛,四是不计前嫌,五是坦诚相待,六是用人不疑,七是论功行赏,八是暗中控制。
      易中天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做领导不是说非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情,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易中天认为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是具备一个作为领导人的素质的。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最终战胜项羽。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


      IP属地:重庆3楼2019-11-01 16:44
      回复
        1.《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刘邦扶义而西,经郦食其推荐,郦商率领将士四千多人投归。郦商跟随刘邦攻打长社,率先登城;攻打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在洛阳东面大破秦军。又跟随刘邦攻取宛、穰两地,另外又平定了十七个县。
        刘邦看中郦商能征善战,发现他的特长是能够独立作战。于是刘邦决策,部队分兵,自己率大军入关,郦商率部分兵力攻打汉中。
        郦商单独率军攻打旬吴,平定汉中。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曲周侯郦商“以将军从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中及蜀,定三秦,击项羽,侯,四千八百户。”“六年正月丙午,景侯郦商元年。”
        “别定汉中及蜀”,这就是说,郦商单独率军不只是平定汉中,还平定了蜀。


        IP属地:重庆4楼2019-11-01 16:44
        回复
          2.《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退回荥阳驻扎。项羽的军队又来进攻,其中骑兵很多,刘邦就在军中挑选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他俩对骑兵很在行,同时现在又都担任校尉之职,因此可以担任骑兵将领。
          刘邦准备任命他们,但他们二人说:“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觉得我们靠不住,所以请您委派一名常在您身边而又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
          刘邦觉得当时灌婴年龄虽然不大,但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勇猛拼杀,所以就任命他为中大夫,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带领郎中骑兵在荥阳以东和楚国骑兵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
          从此灌婴率领的骑兵部队、夏侯婴率领的车骑部队和曹参率领的步兵成为刘邦的三大主力部队。灌婴奉刘邦命令,有时跟随刘邦、韩信作战,有时协同其他汉军作战,可喜的是还能独立作战。
          如灌婴单独率领军队袭击楚军的后方,断绝了楚军从阳武到襄邑的粮食供应线。在鲁国一带,与靳歙配合,打败了项羽将领项冠的军队,部下将士们斩杀楚军的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败柘公王武,军队驻扎在燕国西部一带,部下将士们斩杀楼烦将领五人,连尹一人。在白马附近,大破王武的别将桓婴,所统帅的士兵斩都尉一人。
          灌婴还单独率军去鲁北攻打楚将公杲的军队,获得全胜。灌婴挥师南下,打败了薛郡郡守所率领的军队,亲自俘虏骑将一人。接着又进攻傅阳,进军到达下相东南的僮城,取虑和徐城一带。渡过淮河,全部降服了淮南的城邑,然后到达广陵。其后项羽派项声、薛公和郯公又重新收复淮北。因此灌婴渡过淮河北上,在下邳击败了项声,郯公,并将薛公斩首,拿下下邳。在平阳击败了楚军骑兵,接着就降服了彭城,俘获了楚国的柱国项佗,降服了留、薛、沛、酂、萧、相等县。攻打苦县,谯县,再次俘获亚将周兰。然后在颐乡和汉王会师。跟随汉王在陈县一带击败项羽的军队,所率领的士卒斩楼烦骑将二人,俘获骑将八人。
          项羽在垓下大败,然后突围逃跑,这时,灌婴以御史大夫之职受汉王命令带领车骑部队追击项羽,在东城彻底击垮了他。所率领的将士五人共同斩杀了项羽,他们都被封为列侯。又降服了左右司马各一人,士兵一万二千人,全部俘获了项羽军中的将领和官吏。接着,又攻克了东城、历阳,渡过长江,在吴县一带打败了吴郡郡守所率领的军队,俘获了吴郡郡守。这样,也就平定了吴、豫章、会稽三郡。然后回军,又平定了淮北地区,一共五十二个县。


          IP属地:重庆5楼2019-11-01 16:45
          收起回复
            3.《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记载,靳歙跟随刘邦入关、到汉中、平定三秦,战功卓著。刘邦彭城战败后,靳歙力守雍丘,后离开雍丘去攻打叛汉的王武等人。夺取了梁地后,又率领部队攻打驻守菑南的楚将邢说军队,大败邢说,并亲自活捉了邢说的都尉二人,司马、军候十二人,招降了敌官兵四千一百八十人。
            另外值得说说的是,靳歙部配合灌婴部在荥阳东大败楚军。刘邦非常高兴,赐给靳歙食邑四千二百户,放手让他独立作战。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记载,靳歙“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将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
            这一段记录靳歙独立作战有:(1)率领部队抵达河内,攻打驻守在朝歌的赵将贲郝,大败贲郝,他率领的士兵活捉骑将二人,缴获战马二百五十匹。(2)另率兵击溃赵军,活捉赵将的司马二人,军候四人,招降赵军官兵二千四百人。(3)独自率兵拿下平阳,亲自斩杀驻平阳的赵国代理相国,他所率领的士兵斩杀带兵郡守和郡守各一人,迫使邺投降。(4)又另自击败赵军,迫使邯郸郡的六个县投降。
            靳歙率军返回敖仓后,作战范围更大。旋即在成皋南击败项羽的军队,击毁断绝了从荥阳至襄邑的输送粮饷的通道。与灌婴配合,在鲁城之下大败项冠军队。夺取了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的大片土地。又在济阳城下击败项悍军队。然后挥军返回在陈县城下攻击项羽部队,大败项羽。此外,还平定了江陵,招降了在江陵的临江王的柱国、大司马及其部下八人,亲自活捉了临江王共尉,并把他押送到雒阳,于是平定了南郡。


            IP属地:重庆6楼2019-11-01 16:46
            收起回复
              4.《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阳都侯丁复“ 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复元年。”
              丁复,十八元功座次第十七位。封七千八百户,这在功臣侯者中已不多见了,这说明他的功高。另外,特别指出丁复是“忠臣”,这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也少有。
              丁复“为楼烦将”,武力、骑射等技能高。开始是赵将,默默无闻。他在邺率部跟从刘邦军,虽然比周勃、樊哙、灌婴等晚,但仍赶上至霸上,入汉中,平定三秦。丁复属悼武王吕泽,为大司马,这个职位不低。
              刘邦重用丁复,“别降翟王”,意为丁复是独自率部承担了攻打翟国的任务。翟王董翳,在三秦中最弱,但丁复能使其战败投降,功劳还是很大的。还有一事不容忽视,司马迁记载丁复手下朱轸擒获了章邯(朱轸“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这说明丁复通过战争充分证明了自己统帅部队的能力,是可以承担大任的。
              丁复、灌婴和靳歙等汉军将领都能独立作战,而且神出鬼没。“杀龙且彭城”,这可理解为龙且在齐战败后逃回楚,被丁复部队追击杀于彭城。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载龙且是灌婴部下杀的。可能当时丁复属灌婴,也可能灌婴部下当时属丁复指挥。
              “破羽军叶”,叶在南阳。彭城和南阳,一东一西,地域跨度颇大,丁复所率骑兵部队流动作战能力非常强悍。“羽军”指项羽军,至少是手下的楚军。能从彭城奔袭南阳叶地打败楚军,的确不简单。
              郦商、灌婴、靳歙、丁复等独立作战能力强,他们与周勃、樊哙、郭蒙等镇守敖仓、武关、函谷关不同,击楚灵活机动,使项羽感觉力不从心。


              IP属地:重庆7楼2019-11-01 16:47
              收起回复
                5.柴武(陈武)是汉初名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棘蒲侯陈武 以将军前元年率将二千五百人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田既,功侯。”“六年三月丙申,刚侯陈武元年。”
                “别救东阿”,是秦二世二年七月,章邯围田荣于东阿,柴武率部救援攻打秦军。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刘邦率兵西进,在栗县正好遇到柴武,其所率约四千人并入刘邦的军队,一起至霸上。
                “击齐历下军田既”,柴武率部参与了韩信平定齐国之战,功高被封侯。
                汉五年,刘邦率领诸侯军共同包围楚军。 淮阴侯韩信在正面,蓼侯孔聚将军在左边,费侯陈贺将军在右边,刘邦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最终项羽垓下大败。
                汉十一年春,韩王信与匈奴联合入侵汉,刘邦派柴武出征反击。柴武先写信劝降,被韩王信回绝。两军交战,柴武斩韩王信。
                柴武与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将军一样,可以指挥十万大军作战。如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趁势起兵造反,文帝派遣棘蒲侯陈武(柴武)为大将军,率领十万部队前去讨伐叛军。八月,打垮了济北叛军,浮虏了济北王。


                IP属地:重庆8楼2019-11-01 16:47
                回复
                  6.《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曲城侯蛊逢“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至霸上,为执珪,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为将军,击燕、代,拔之。”“六年三月庚子,圉侯蛊逢元年。”
                  蛊逢又称虫达,司马迁在《史记》说:“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阮籍《咏怀》:“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这说明曲成侯蛊逢的剑术水平是非常高的。
                  “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就是蛊逢在曲城率领三十七个能战之卒,于砀地跟从刘邦。
                  “至霸上,为执珪,”执珪在当时仅次于侯。曹参封侯之前也曾封执珪。这说明蛊逢当时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也说明他的战功较大。
                  “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入汉,定三秦,”这里的二队应该是一种部队编制,蛊逢是二队将领,而且受悼武王吕泽节制,随同刘邦入汉中,还定三秦。
                  “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陈下之战打败项羽军,蛊逢立下非常大的功绩,遂被封侯,可能因为这次战功才由都尉升为将军。
                  “为将军,击燕、代,拔之。”刘邦称帝后,蛊逢以将军率部平叛,击燕、代又立新功。蛊逢应该是少数几个食邑能上四千户的封侯了。


                  IP属地:重庆9楼2019-11-01 16:48
                  回复
                    7.刘贾是刘邦的堂弟。刘邦还定三秦后,任刘贾为将军,镇守塞地。
                    刘邦在成皋作战失利,获得张耳、韩信援军后驻扎于修武,听郑忠之计,深沟高垒,加强防守,派刘贾、卢绾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地,配合彭越,烧毁楚地屯积的粮食,断供应项羽的粮道。楚军攻击刘贾。刘贾则与彭越相互倚重以自保。
                    刘邦追击项籍来到固陵,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招降楚的大司马周殷。周殷帮助刘贾攻取九江,并迎接英布的军队,一起会战于垓下,剿杀项羽。
                    之后,刘邦又派刘贾卢绾会合,向西南方向攻击临江王共尉。共尉败亡后,临江改为南郡。
                    当时刘邦的儿子年纪较小,刘贾功劳大,被刘邦下诏立为荆王。


                    IP属地:重庆10楼2019-11-01 16:49
                    收起回复
                      8.张耳反秦时与赵王定赵地,又与赵王坚守巨鹿数月,项羽得以大破秦军。在反秦战争中,张耳是有着重大功劳和突出表现的。
                      张耳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在刘邦还定三秦时投奔,还带着一批重要的人才资源过来,这对于当时的汉军应该是有着巨大而且正面的政治影响力的。
                      汉二年十一月,国都为洛阳的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其地为河南郡。二月,殷王司马昂投降刘邦,其地为河内郡。申阳本为张耳嬖臣,司马昂本为赵将,刘邦几乎兵不血刃,他们就投降了,其中有可能是张耳发挥了作用。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记载,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刘邦派张耳增援韩信是恰当的。汉军攻赵在井陉口之战,大破赵军,杀陈余。由于张耳之前在赵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应该会给汉军在赵国的种种军事行动带来巨大的便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楚国多次派遣奇兵渡河攻赵,张耳与韩信往来救赵,平定赵国城邑,并发兵帮助刘邦。刘邦出成皋,至修武,张耳和韩信又为刘邦提供了足以抵抗项羽的部队,令其兵力大振。刘邦令韩信进攻齐国,张耳备守治理赵地。


                      IP属地:重庆11楼2019-11-01 16:49
                      回复
                        9.《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刘邦称帝后,赵他(也叫尉佗、尉他)已在南越称王,刘邦便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他归汉。陆贾到后,赵佗接见非常不礼貌,“魋结箕踞”,岔开两腿坐着,充满了不屑的敌意。陆贾细数赵佗的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不讲礼仪,随后结合楚汉之争的历史,指出南越和汉朝实力上的强弱悬殊,晓以情理,迫使赵佗“蹶然起坐”,改颜谢罪,愿意遵从汉朝约束,接受南越王封号,对汉称臣,并留陆贾宴饮数月。陆贾回朝汇报,刘邦很高兴,任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利用职务之便,在刘邦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听得心烦,因而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随后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刘邦听完之后,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让刘邦明白如何施政,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陆贾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刘邦,刘邦和左右大臣没有不称赞的,称这部书称为“新语”。
                        刘邦死后,惠帝懦弱,吕后掌权。当陈平担忧刘氏天下、静居深思、考虑对策时,陆贾向陈平进言说:“国定安定时,要留意丞相;国家危险,要留意将军;将相和睦,人民就会归顺朝廷。”因而建议陈平结交周勃,以保护社稷。陈平采用陆贾之计,献五百金为周勃祝寿,周勃亦投桃报李,从此将相深交。陈平又支持陆贾在公卿中游说,在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的过程中,出力颇多,显示出他卓越的谋略之能。


                        IP属地:重庆12楼2019-11-01 16:50
                        回复
                          10.张苍在秦朝时,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非常熟悉天下的图书、各种簿籍、乐律和历法。张苍以宾客的身份追从刘邦至霸上,入汉中,还定三秦。张耳被陈余打败后投归刘邦,刘邦就任命张苍为常山郡守。
                          韩信、张耳率军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刘邦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他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佐赵王张耳。张耳死后,张苍辅佐赵王张敖。刘邦称帝后,调任张苍为代国相国,辅佑代王刘恒。汉六年,张苍被封为北平侯。
                          汉朝建立,急需熟悉财政的人才,张苍被升任为管理财政的计相。一个月之后,张苍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计,他担任这个职务达四年之久。张苍本来工作对口了,但刘长为淮南王之后,刘邦不放心,又命令张苍为相国辅佐他。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北平侯张苍“以客从起阳武,至霸上,为常山守,得陈余,为代相,徙赵相,侯。为计相四岁,淮南相十四岁。千三百户。”“六年八月丁丑,文侯张仓元年。”
                          刘邦死后,过了几年,张苍调任御史大夫。文帝四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继任为丞相。前后算起来,张苍总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职。张苍之后,文帝任命申屠嘉为丞相。


                          IP属地:重庆13楼2019-11-01 16:50
                          回复
                            11.《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高祖在雒阳南宫摆设酒席。高祖说:“各位诸侯和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心里话。我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氏所以失去天下是什么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招降攻占的地方就封给他,与天下人利益相共。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加以陷害,贤能的人受到怀疑,打了胜仗而不论功行赏,取得了土地而不与分利,这就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说到那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IP属地:重庆14楼2019-11-01 16:51
                            回复
                              1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译】高祖攻打黥布时,被流矢射中,行进途中得了病。病情严重,吕后请来好医生。医生进去见高祖,高祖询问医生,医生说:“病可以治好。”于是高祖谩骂医生说:“我以一个布衣平民,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运在天,虽有扁鹊,又有什么用处!”高祖不让医生治病,赏赐黄金五十斤,叫他离去。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如果死了,让谁接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其次,高祖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稍为憨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吕后又问其次,高祖说:“这以后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IP属地:重庆15楼2019-11-01 1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