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吧 关注:2,722贴子:178,338

【太子建成】关于太子的有问有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李建成到底有没有参加李唐太原起义的准备工作?
答案是肯定的,参见《大唐创业起居》。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两唐书对李渊太原起义的描写,把功绩都算给了李世民,一会儿写李世民积极拉拢刘文静等人,一会儿写贿赂裴寂拉裴寂下水,一会儿写为逼迫李渊起义,让李渊睡了晋阳宫女。事实上,这都不是史实,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篡改史书美化自己而已。
《创业注》记载:“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 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仍命皇太子于河东潜 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豪友。”“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李建成早在河东地区筹备起义事项。


1楼2019-10-29 22:18回复
    2:李建成到底有没有参加晋阳起兵呢?
    《大唐创业起居注》给了我们答案,李建成不但参加了首义,还是主帅“六月甲申,乃命大郎、 二郎率众取之,除程命赍三日之粮。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 秦王为大郎、二郎焉。临行,帝语二儿曰:“尔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 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对曰:“儿等早蒙弘训,禀 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家国之事,忠孝在焉。故従严令,事须称旨。如 或有违,请选军法。”帝曰:“尔曹能尔,吾复何忧。”于时义师初会,未经讲 阅。大郎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大郎、二 郎在路,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风尘警急,身即前行。民间近道,果 菜已上,非买不食。义士有窃取者,即遣求主为还价,亦不诘所窃之人。路左有 长老或进蔬食壶浆者,重伤其意,共所见军人等同分,未尝独受。如有牛酒馈遗, 案舆来者,劳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颇虑前人有限,遂为终日不食 以谢之。于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 之。城外欲入城,人无问男女小大,并皆放入。城内既见义军宽容至此,咸思奔 赴,唯有郡丞高德儒执迷不反。己丑,以兵临之,飞梯才进,众皆争上。郡司法 书佐朱知瑾等従城上引兵而入,执德儒以送军门。德儒即隋之见鸾人也,大郎、 二郎等数之曰:“卿逢野鸟,谬道见鸾。佞惑隋侯,以为祥瑞。赵高指鹿为马, 何相似哉。义兵今奖王室,理无不杀赵高之辈。“仍命斩焉。自外不戮一人,秋 毫不犯。往还九日,西河遂定。师归,帝闻喜曰:“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


    2楼2019-10-29 22:20
    回复
      3:李建成河东筹备的成果如何?
      很多李二粉觉得太子在河东没干什么事,因为李渊从太原到长安,还是打了几场仗的。我不得不对这些二粉的没脑子表示悲哀。
      李渊从太原打到长安,到后来称帝,只用了357天,从太原行进到长安,到攻下长安,只用了126天,一共只打了“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攻陷长安”四场大仗,其余小打小闹不算,请问,这效率不高吗?这比李世民打薛举,打洛阳效率高多了吧!?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和太子李建成在河东的准备没有关系吗?
      现在列举一下一些重要人物,就可以知道太子有没有成果了
      卢赤松,隋末为【河东令】“闻义师至霍邑,弃县迎接,拜行台兵部郎中,历位率更令,封范阳郡公。”
      贺德仁曾出任河东郡司法,与太子建成交情极好。武德年间先后出任太子中舍人、太子洗马等职。
      裴龙虔,参见本吧裴眺墓志解析
      窦师干,参见本吧窦师干墓志解析
      李孝常,参见本吧李孝常于贞观元年谋反的政治背景
      等等等等
      请问,李建成河东活动没有成果吗?


      3楼2019-10-29 22:21
      回复
        4:史学家对晋阳起义谁是首功的看法。
        以《剑桥中国隋唐史》举例,对唐王朝的建立内容摘录如下:
        “历史学家今年经过对正史中所记关于此事(李唐起义)的材料重新加以研究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根据其他材料,特别是根据从前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历史学家已经能够对唐朝创历史的传统说法中的某些偏见和歪曲之处做出订正。”
        “根据《起居注》的说法,十几岁的李世民不仅在叛乱事件中只起到了次要作用,甚至他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也并不多于他的长兄,即后来成为太子的李建成。”
        这本书出版于1979年,那个时候,史学界的共识就是这样了,有些人为什么就不敢承认呢?


        4楼2019-10-29 22:25
        收起回复
          5:长安到底是谁先攻下来的?
          资治通鉴都说是太子建成一方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史料如下:“京城东面、南面,陇西公主之。西面、 北面,敦煌公主之。城中见而失色,更无他计,惟冀屈突及东都救援而已。甲午, 关中群帅等,各请率骁锐登城。二公莫之能止。时帝在春明门外,闻而驰入,舍于罗郭安兴坊以镇之。甲辰,诸军各竞造攻具以临城,帝又未之许。二公及文武 所司等固请曰:“太原以来,所过未尝经宿,长驱四塞,罕有不克之城。今至京 师,不时早定,玩敌致寇,以挫兵锋,又虑初附之人,私轻太原之兵,无能为也。 此机不小,请速部分。”帝曰:“强弩长戟,吾岂不许用之。所冀内外共知,以安天下。斯志不果,此外任诸公従民所欲。然七庙及代王并宗室支戚,不得有一 惊犯。”乃下教:“有违此者,罪及三族。”于是诸军各于所部营分角,修攻战 之具。云梯竞耸,楼争高,百道齐来,千里并进。绕京竹木,歼于斯矣。十一日 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
          陇西公正是李建成,雷永吉隶属于李建成部,只可惜,雷永吉又成为史书中差点就被抹掉的人,还好有《创业注》。正史中,不就被改了名字吗?


          5楼2019-10-29 22:26
          收起回复
            6:西秦薛举是李世民打败的?
            李世民这辈子都没有打败过薛举,薛举是自己病死的。而且西秦被打下来,政治手段比李二的军事手段厉害多了,参见太子建成曾计谋孤立西秦而大败薛举
            李世民独立打的第一次大的战役,就是和薛举的浅水原一战,没了老爸和哥哥的庇护,被打的差点全军覆没。后来在老爸和哥哥支持下,再加上薛举给面子的翘掉了,才算打下来西秦。


            6楼2019-10-29 22:27
            回复
              7:李建成当上太子之后除了害李世民就没干什么?
              首先,李建成当上太子后没有害李二,而且做了很多事,之所以给人什么事都没做的印象是因为李世民删改了太子建成的绝大多数事迹,是的后人无从知晓,而太子害李世民,则是李世民为了掩饰玄武门之变所编造的。史书中具体能证明太子害李世民的事件,要不就言语含糊,要不就逻辑有问题,至少稍微用点脑子都不会相信。
              至于李建成当了太子之后做了什么事,除了史书中记载的“徇洛阳”“平司竹群盗祝山海”
              “灭稽胡”。“平刘黑闼”“御突厥”外其实还做了很多事。李渊“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也就是说,朝廷的很多事都是由太子负责的。
              我们看到的武德年间的法律,经济政策,文化发展,哪一项没有太子的贡献呢?《武德律》《均田令》《租庸调制》还有《艺文类聚》等等的制定实施编纂,怎么可能没有太子李建成的功劳呢?
              再看李世民的几场战争,全部都是长时间围困,后奇袭,也就是说李世民的征战需要大量的士兵和粮草,请问,这些都是谁来负责?除了皇帝,储君部署之外,还能有谁?而为了确保李世民的征战不受突厥的影响,李建成多次防御突厥,确保长安安全,李世民可以专心御敌。
              所有的一切到最后,都成了李建成无能,李世民改史果然够狠。


              7楼2019-10-29 22:27
              回复
                8:李元吉支持李建成是因为觉得李世民难对付,借太子手灭李二再灭太子
                相信这件事的人实在是让人无语,请问,李世民到最后没办法了,都要发动血腥政变才能取得太子之位和后来的皇位,到底是李建成难对付,还是李世民难对付?
                史书说“往者护军薛宝上齐王符箓云:‘元吉合成唐字。’齐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我就觉得史书奇怪了,无论是这里的密论,还是太子与元吉的密论,还是张婕妤与太子元吉的密论等等,史官是怎么知道他们说了什么?敢情那时候房子都是透风的,到处都是摄像头?为篡改历史,把史书写成小说,真是难为史官了。


                8楼2019-10-29 22:28
                回复
                  9:李建成很好色吗?
                  我们来看看《旧唐书》里对李建成的某些描写:“建成、元吉又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复与诸公主及六宫亲戚骄恣纵横,并兼田宅,侵夺犬马。同恶相济,掩蔽聪明,苟行己志,惟以甘言谀辞承候颜色。”这一段真是把建成写的相当不堪啊。但事实是什么?司马光说童鞋都说了:这种宫闱之间的事情,谁又知道呢?感情太子元吉和张婕妤,尹德妃玩的这么大,这么多人都知道了,李渊还蒙在鼓里啊?
                  当然,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随着太子妃墓志出土,我们可以看到一对恩爱的夫妻,而从子嗣也可以看出。玄武门之变是太子虚龄38岁,只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此时元吉的子女都和太子一样多了,更何况李二的两支多足球队?老迈的李渊也很厉害啊!为什么唯独建成子女这么少?史书光说李建成“荒色”,请问怎么个荒法哩?倒是史书中写李世民的好色写的比较多吧?本身不太了解李二的事,结果他的后妃各党来这里吵架,才科普了很多资料啊。
                  最好笑的是,为了突出李建成的坏,李世民的无辜,倒是把李唐的宗室们都黑了个够,太子是有多受女士们欢迎啊?高祖的妃子,李家的公主们,个个都和李建成一起干坏事并且害李世民?李世民这朵白莲花实在“出淤泥而不染”啊!


                  9楼2019-10-29 22:29
                  回复
                    10:李建成人品很差吗?
                    李纲上书李渊辞东宫职之事,说和东宫不和,《通鉴》总结《两唐书》说:“ 礼部尚书李纲领太子詹事,太子建成始甚礼之。久之,太子渐昵近小人,疾秦王世民功高,颇相猜忌;纲屡谏不听,乃乞骸骨。......纲复上书谏太子饮酒无节,及信谗慝,疏骨肉。太子不怿,而所为如故。”
                    我们要不要说说李纲这个人,李纲做了三个太子的老师,杨勇,李建成,李承乾,这三个太子都很惨,请问,李纲老师,你可真能干,还好意思上书,你不在东宫干了,你儿子可还很愿意在东宫干呢。李纲有两个儿子的墓志都出土了,真觉得这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关注到,还好意思说别人,估计就是个迂腐的腐儒。太子本身很礼遇他,他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李纲上书了老半天,就说了太子三件事1:亲小人 2:疏骨肉 3:爱喝酒,然后太子不听他话。我去,李纲老师,你说太子亲小人,小人是谁呀?史书怎么不写写啊?我怎么看到史书中写的和太子关系好的不是魏征,王珪,就是韦挺,罗艺等等,墓志出土后,还有窦师干,裴龙虔等等,请问,你认为谁是小人呢???现在看来李世民身边的才都是些小人吧,长孙啥啥的,房啥啥的,各种啥啥的,后来的故事真好看呐!
                    你说太子疏骨肉,开什么玩笑?你没看李世民都控诉吗?太子和小妈们,和我姐姐妹妹们关系好来害我吗?还有李元吉,他们都成了一党了来害我了!李元吉说要杀我,太子说,不要伤害到父皇啦,不要杀了,他考虑父皇感受,父皇都帮他的。是啊!请问李建成哪里疏骨肉了?是他李世民疏骨肉吧!看玄武门之变就知道啦,杀兄屠弟逼父,杀了所有的侄儿,强了弟媳!还有您老说太子爱喝酒,我去,太子怎么个爱喝酒了,喝酒也成事了,你是老妈子吗?麻烦你向魏征同学学习一下,上书点有用的,看魏同学的上书,妈呀,感觉李世民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还要魏同学教呢!
                    结果看了这么一堆李建成的恶劣事迹,越发觉得很眼熟,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李世民嘛!估计史官实在编不出太子的罪名了,就照着李二写了!


                    10楼2019-10-29 22:31
                    回复
                      11:义宁二年徇东都洛阳,建成有无功绩?
                      《旧唐书高祖纪》载:“义宁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总兵柒万,徇地东都。”但是这次徇地东都,在史书中却都没怎么提,尤其是几乎没有提作为总负责人的当时的唐王世子李建成。由于《创业注》的作者温大雅并不在此次征讨队伍中,所以温大雅并没有征讨过程的记载,《创业注》记载简略,《通鉴》像写小说一样的写到“《资质通鉴》第一百八十五卷:世子建成等至东都,军于芳华苑;东都闭门不出,遣人招谕,不应。李密出军争之,小战,各引去。城中多欲为内应者,赵公世民曰:“吾新定关中,根本未固,虽得东都,不能守也。”遂不受。戊寅,引军还。世民曰:“城中见吾退,必来追蹑。”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段达果将万余人追之,遇伏而败。世民逐北,抵其城下,斩四千余级。遂置新安、宜阳二郡,使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宜阳,吕绍宗、任将兵镇新安而还。”好像这次行动只有李世民做了事,又是他分析来分析去,又是他打了几场小仗。把主帅李建成完全忽略了。事实上又是什么样呢?
                      随着窦师干墓志的出土,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记载“二年正月蒙授朝请大夫其年二月王师东讨,又为左元帅府录事参军。六师电迈,七萃庵发,簸丘跳峦,直指涯涧。王世充萦碟而背城,李密连营而敦阵。三面相口,七战连交。君笙带两搜,左右驰射,孩行复阵,殿后攻前。及振旅凯归,追兵又至君援身先士卒,大廓妖氛。蒙授正议大夫,以放殊绩其年五月陇西公为世子,又随府转为世子咨议参军。”可见,义宁二年徇地东都,不是李世民简单几句就结束的。而且徇地东都还获得了很多收获“置新安、宜阳二郡,使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宜阳,吕绍宗、任瑰兵镇新安而还。”
                      “而史书中提及的这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是秦王党,却有一个是太子党,一个疑似太子党,所以这条英明的决策应该是建成策划的,起码是建成世民一起策划的。”
                      可见,建成在这次东讨行动中,起到的是主要作用,是很有功绩的。而史书中却把建成弱化,把所有功绩都归于李二。


                      11楼2019-10-29 22:32
                      回复
                        12:司马光《资治通鉴》里写的李建成为什么也不好?
                        看到有人说,司马光都是宋朝人了,还有什么忌讳,为什么《资治通鉴》里李建成也不是个好人?如此看来,李建成就不是个好人。我说这位仁兄,你要不要这么逗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依据之前的史书编纂的史书,也就是说,他依据的也是之前的史书,唐史流传下来的到他那里的,是《旧唐书》《新唐书》《唐历》等等,可能他还能看到《起居注》,但是拜托,看一下原委,李世民要求改写的,是李渊和自己的《起居注》等国史,《两唐书》是依据《起居注》等国史编的,那么,《资质通鉴》是不是也会不实?而且司马砸缸老先生也不是没发现这些原始史料有问题,他不是还写了《通鉴考异》吗?就是不深入而已。但是,你真不了解司马光吗?司马光又不是愤青,又没有那么有正义感,人是一当官的,人思想里“为尊者讳”占重要位置,中国人就是成完败寇嘛,再加上宋朝赵光义的皇位怎么来的都说不清楚,他犯得着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所以他能给李建成翻案吗?他编个史书,为了不得罪李二,把个《资治通鉴》初唐这部分,写的都快成小说了《两唐书》都没记载的对话,他写的那叫一个洋洋洒洒啊!怎么看怎么假。太子墓志出土后,我们发现,原来《资治通鉴》里连太子改葬的时间都是错的,可见,司马光不知道是看了改过的史书,还是故意为李世民遮掩,就不知道了!


                        12楼2019-10-29 22:33
                        回复
                          13:李建成在当时的威望如何?
                          由于史书被删改,李建成在史书中存在感不高,很多人认为他没有威望。李建成后来在百姓中的威望没有李世民高,我认同,但是当时,我要打个问号,因为谁也没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反正史书也是改了的,所以,谁知道呢?
                          但是我要说的是,太子当时在百姓中的威望不会太低,这也是有史料隐约透露出来的。首先《大唐创业起居》中记载:“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 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再从毗沙门天王在唐朝的流行来看:毗沙门天王在唐之前,是个类似财神一样的天王,唐初之后,不但是财神,还成了战神。《释氏源流》还载了毗沙门天王助李渊李二起兵建国的事情,而毗沙门天王后来还被李世民供在皇宫中,妈呀,李世民,难道你不知道你哥小字毗沙门吗?你不渗的荒吗?而最厉害的是,唐朝的军人很崇拜毗沙门天王,狂热的崇拜,有记载毗沙门天王老帮他们打胜仗,而底层军士都喜欢把毗沙门天王纹在后背,当犯了错,要杖刑时,看到毗沙门天王像,都不能打。以上文字有史料记载,本吧有资料可供查询。
                          官史肯定是李世民定的调调了,李二威望高,被李建成嫉妒,李二玄武门之变是众望所归,但是遗留下来的民间传说,怎么辣么奇怪呢?门神是虾米回事呢?为什么民间老要把魏征写的居心叵测,好像做什么事都是要给隐太子报仇呢?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敦煌文物中崔府君的故事,怎么都和李二过不去哩?
                          再看看史书中,玄武门之后,河北地区,山东地区,可也不太平哟,想李二动不动就屠个城,估计他们也很怕呢。要不然魏征同学怎么就上位了呢?因为李二搞不定呢!所以说,在当时,还真不知道谁威望高呢?


                          13楼2019-10-29 22:37
                          回复
                            14:魏征和太子建成
                            因为史书对建成事迹的删改,魏征和太子建成的交集,史书中记载不多,直接交集就一次,便是二征刘黑闼的魏征建议。间接出现一次,李世民责问魏征为什么要挑拨他和他大哥的感情,魏征说:太子要是早听他的,杀了你李二,就不会被你李二杀了。
                            贞观二年,魏征,王珪上表中有言:“臣等永惟畴昔,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居之礼;宿草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深凡百,望於葬日,送至墓所。”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卜定吉日安葬二王,盼望的日期就要到了,臣等长久思念,有幸称为旧臣,虽然失去前宫太子之后,又有了国君,扔能执行侍奉君王的礼节,但是一年过去,宿草快要长出来了,却还没有表示送葬的悲哀。瞻望墓地,忆及往昔的种种深厚情义。希望在安葬的那一天,能送录灵柩到墓地。离玄武门之变已过两年,此上表读到此处,仍然觉得伤感。不得不猜想,如若建成登基,有魏征辅佐,大唐会是什么一番景象?
                            而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魏征和李二的关系却真正表现了那种微妙,比起正史中的歌颂,耐人寻味多了,似乎魏征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给隐太子报仇一样。
                            老克的《唐玄武门》结尾处,魏征那句惆怅的“玄武门没有给他机会”也正是我们所唏嘘感慨的!


                            14楼2019-10-29 22:38
                            回复
                              15:李世民和魏征是君臣佳话?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历史,应该都学到过李世民和魏征的君臣佳话吧!李世民那句魏征是镜子的名言流传很广啊!可真正读了这段历史之后,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后世臣子或者读书人对君臣之间的美好向往罢了!
                              魏征是怎么在贞观年间上位的呢?史书中是这样说的:“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这段对话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史书中,完全是为了衬托出李世民的广阔胸襟,于是就开始了偶像剧剧情。
                              但是事实呢?魏征童鞋说过“我做不了忠臣,只能做良臣”这一句在玄武门后的感慨,说出了魏征的真实想法吧!而李世民给魏征机会做良臣,也不是本意,而是被逼无奈,当然,还有东宫很多后来被李世民重用的人,都是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和当时复杂的局势有关。玄武门后,河北,山东等支持太子的地区局势紧张,为了不爆发大规模的暴乱,李二开始重用魏征等和河北山东关系密切的东宫旧臣。简单说,就是利用关系。魏征利用李世民完成心中江山不再乱的理想,李二利用魏征,保障自己抢来的皇位。
                              因为《贞观政要》等书的渲染,李二和魏征成了君臣佳话,但是史书中的记载却耐人寻味,举几个例子:
                              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太宗贞观七年(633)三月条:“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
                              《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孅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诤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按:指徵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婚事),仆所为碑(按:指太宗所作魏徵碑文)。”
                              类似以上的例子很多,可见学者考证,本吧有许多这样的文章。
                              贞观朝,魏征过的真是纠结,即小心谨慎,又看不惯李二的作风,总是出言讽刺李二,亦或是对李二自己对自己歌功颂德的无视,果然,魏征死后,李二仆倒魏征之碑,又毁了魏征之子与公主的婚事。虽然后来做了一些补偿,但是做了这样的事情可以很清楚的表明李二的心思。
                              魏征对李二的纳谏内容之多,令人咂舌,参见《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魏郑公谏录》内容可自行搜索,读完感觉李二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魏征这么唠叨他,怪不得他很不爽。果然魏征死后,李二便原形毕露了。


                              15楼2019-10-29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