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7贴子:554,542
  • 8回复贴,共1

谈谈郭嘉表字奉孝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8 09:19回复
    我们都知道古人在取表字时一般都会和自己的名相互关联,所以很多嘉迷都曾经讨论过郭嘉字奉孝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
    《说文解字》:嘉,美也。
    东汉许慎在其最著名的“大字典”《说文解字》中给出了嘉本指美的意思,这里的美主要有两种词性,一种是形容词,见于史籍的主要有“嘉谋”、“嘉瑞”,意为美好的谋略、祥瑞等。另一种是动词,见于史籍的主要有“嘉其XX”、“嘉之”,意为赞赏、赞美等。
    而“奉孝”其实正是顾名思义所谓【承奉孝行】,而汉朝又重孝道。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郭嘉取字奉孝,大概想说明承奉孝道是美好的德行之类的意思
    下面再说到三国时期另外一个字奉孝的人,刘备的儿子刘理。
    《三国志刘理传》:【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
    网络上一直有很多人惊讶于郭嘉、刘理二人同字,其实历史上包括三国时期有很多人都是同一个表字,甚至有一些人同名同字,譬如魏武帝曹操字孟德,隋朝官员梁操字孟德,所以这种事情本不算稀奇也无需多解释。
    然而不同名却取同字,譬如我们提到的郭嘉、刘理的情况则可能是在当时【嘉、理】二字有共通于【奉孝】之意,虽然也有人会说刘理字奉孝是不是可以解释为理是道理,而承奉孝行是天理的意思呢
    本人认为如果单纯从我们今人对于字面的理解来看,无论是郭嘉还是刘理的表字释义大概都能说得通,然而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当中很可能是有其它涵义在内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9-10-28 10:04
    回复
      在《说文解字注》中称“经有借假为嘉者,如大雅、周颂毛传皆曰【假,嘉也】是也。有借贺为嘉者,觐礼古文余一人嘉之,今文嘉作贺是也。”
      《礼记中庸》:《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又《礼记正义》:“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此谓荐上古中古之食也。”
      《周礼》祝号有六:“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祇号,四曰牲号,五曰赍号,六曰币号。”号者,所以尊神显物也。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及血毛,皆所以法於大古也。孰其殽,谓体解而爓之。此以下,皆所法於中古也。越席,翦蒲席也。幂,覆尊也。澣帛,练染以为祭服。【嘉,乐也】。莫,虚无也。《孝经说》曰:“上通无莫。”
      ——————————————
      《礼记》是著名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先秦典章制度,显然嘉是有“贺”与“乐”之意
      贺,《说文解字》:贺,以礼相奉庆也。
      乐,《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緫名。
      大概说明在周礼当中【嘉】字或为君臣相庆,或为祝号祭祀,都是与礼相关。
      礼是儒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代表了尊卑次序。
      如《尚书正义》:“《春官》卿,宗庙官长,主国礼,治天地神祗人鬼之事,【及国之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和上下尊卑等列】。”
      《周礼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之昏姻】。”知“五礼”谓此也。
      又有所谓“五礼”的说法,其中有【嘉礼】之称,是主别天下百姓男女、婚姻之事的礼仪。
      所以,郭嘉的嘉这个字不能单纯以《说文解字》中“美好”的意思以一言而蔽之,大概可能就是【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礼即为嘉事的意思吧
      在《大戴礼记》中《曾子事父母》中有云: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由己为无咎,则寍;由己为贤人,则乱。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
      单居离问曰:“使弟有道乎?”曾子曰:“【有。嘉事不失时也】。弟之行若中道,则正以使之;弟之行若不中道,则兄事之,诎事兄之道若不可,然后舍之矣。”
      曾子曰:“夫礼,大之由也,不与小之自也。饮食以齿,力事不让,辱事不齿,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和歌而不哀,夫弟者,不衡坐,不苟越,不干逆色,趋翔周旋,俛仰从命,不见于颜色,未成于弟也。
      毫无疑问,孝道亦属礼,也是嘉事。并且是子女尊事父母,是维系家庭纽带中最关键的一环,文中曾子道出了身为一个孝子的准则。因而整体来说郭嘉字奉孝,其实就是嘉事当为承奉孝礼的意思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9-10-28 11:15
      回复
        再顺便解释一下刘理字奉孝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礼记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礼记仲尼燕居》: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理本意是顺着玉石的纹路去剖开,也就是所谓的“治玉”。而义理正是礼的“纹路”,没有义理则礼无法施行,因而反之,有礼可以理天下所有事情。孔子更是直接说了礼本身就是理,君子行事需有义理。并且制度是礼,文化也是礼,但是具体如何行礼则在于人(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至于到了北宋,二程(程颢、程颐)“理学”兴起,传统理、礼关系更是发生变化,比如《二程遗书》云:“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又如张载则说“知理则能制礼”等等不再赘述。
        本人之所以举北宋“理学”为例,想说明早在先秦两汉时期“理”就已经在儒家之“礼“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了,再具体内容因本人水平有限,不再详谈献丑。
        正如上面谈过郭嘉字奉孝是因为嘉本身就是因古意有祝贺、祭祀、嫁娶之礼的涵义,而又引入汉时重孝道的观念。至于理是礼的行事准则,所以刘理字奉孝意为遵孝道本身即为循理(礼)。所以郭嘉、刘理都字奉孝是由于东汉时“礼”与“孝”高度结合的时代产物,虽然不能说没有其他可解释的结论,但是本人以为本贴所论述的内容应该是在诸多争议中准确性较高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9-10-28 12:30
        回复
          最后加入本人的一个脑洞想法(权当玩笑,不必完全当真
          我们都知道建安三年曹操始置军师、祭酒,以荀攸、郭嘉分别为之。
          《礼记》《乡饮酒义》:祭荐,祭酒,敬礼也。
          《礼记正义》:作其祝号,玄酒以祭、、、以嘉魂魄。
          我在上文中已经解释了郭嘉的嘉字释义是礼仪相关,而以酒祝号本身又是古代祭祀之礼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后来祭酒遂成为了一个官职,于先秦、两汉中有大量人物担任的例证。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元年)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晋书礼制》:【司徒荀组据汉献帝都许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骠骑王导、仆射荀崧、太常华恒、中书侍郎庾亮皆同组议,事遂施行,立南郊于已地。
          曹操自从迎奉献帝都许后,恢复了旧时宗庙制度,也就是说曹操对于汉朝礼乐的重建有相当大的功劳和助力。而往常很多人都误认为曹操是法家代表,而实际上曹操内儒外法或者说儒法兼施则更符合事实,具体不多论述。
          其实早在汉末中平年间,董卓为司空时就已在府内置祭酒官,并非完全曹操首创之举
          《后汉书蔡邕传》: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如蔡邕就曾为董卓征辟为司空祭酒,至于蔡邕本人则通于经学为当时著名学者,所以想必董卓才故意这么做以彰显自己虽为凉州武人但是对于朝廷社稷制度仍然十分关心。曹操因为在建安初恢复了礼法乐制,并在三年于自己府内置祭酒,并且因需要随军征讨商议军事,所以称为“司空【军】祭酒”与董卓司空府的“司空祭酒”有所不同。总之郭嘉的名、表字其实无形之中契合了曹操司空府内所置祭酒而想表现出自己重建礼乐的决心,本人怀疑曹操在设置祭酒,并选用郭嘉为之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这一“巧合”呢?
          其实在汉晋时期,采风土民情谶文等奇巧之事而任官或考察皆为常事
          《晋书王濬传》:寻【以谣言拜濬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语在《羊祜传》。
          《晋书羊祜传》:初,祐以伐吴必藉上流之势。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浚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羊祜听了一条吴地童谣即推荐王濬领益州,加龙骧将军,后来伐吴时果然王濬立下大功。应该说曹操因为郭嘉的名与自己复礼志向相吻合而用其为司空军祭酒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羊祜推荐王濬除了这种名字对应童谣、谶记的这类因素外,肯定更看重是他的能力,而曹操用郭嘉自然也是同理。不过个人认为这种“封建迷信”因素仍然是存在的,并且在当时来说是十分正常的,只不过现如今已无法完全求证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9-10-28 13:25
          回复
            小吧主真的好厉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3-23 21:04
            回复
              大佬牛逼,给大佬递烟。
              现在知乎都快被嘉黑占领了,大佬要不要去知乎开个话题,把这些一条一条的发上去,反驳那群断章取义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05 15:33
              收起回复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出自《尚书·太甲中》
                之前我也感兴趣奉孝的字,就查到了这句。所以我一直脑补给吕布和郭嘉取字的人可能是看了同一本书2333
                果然是两位战神(别打 大粉似黑


                IP属地:山东8楼2020-09-27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