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万科VS华为 ,股权架构让结局大不同
1994年,万科股改,管理层可以执股40%,但是,作为创始人和万科董事长的王石,带头放弃了。
当时王石与郁亮等整个管理层的持股加起来只占约1%。
同样1994年3月30日,持有万科总股本3.43%的君安证券,联合第一大股东新一代、第十大股东海南证券,一起共持股占万科总股本10.73%,共同发起《告全体股东书》,提出对万科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进行重组。
为什么?因为《公司法》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
万科面临着易主的威胁。
2015年,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钜盛华费时半年耗资300亿,通过杠杆方式在二级市场举牌,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虽然,万科的董事会主席王石表示,万科管理团队不欢迎宝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因为信用不够。但是,信用够不够,不是单方面说说就可以。
2015年12月18日,宝能做出回应:“遵守法律,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证监会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合法就不会干涉。
万科再次面临由于股权分散带来的威胁。

任正非,同样只持有华为1%左右的虚拟股,但,华为从不存在股权纠纷。
为什么?
华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向社会公开招募股金,而是通过自身业务利润积累和内部募资,所以华为的股权架构是和其他大公司不一样的。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只有两个股东,分别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98.99%;任正非,持股1.01%。
通过让员工持有虚拟股,华为收买了上万员工的雄心和斗志,创建了如今的华为帝国。
雄商网《雄商兵法》精品班李念雄老师总结:归根结底还是华为有一套成熟的股权架构体系,很好地避免了公司内部出现股权之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