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媒体报道说80后这一代年轻人如何如何,是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80后如何如何,但是不得不承认80后在思想观念上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一切的原因可能归于社会风气的变化吧!而我现在要说的是90前后的思想观念较我们80后的这代来说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这一代完全是无忧无虑的一代,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有着广阔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从小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其他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而且他们的思想及其的“发达”。任何事情都敢说但不敢做,他们心中的一切都是比较理想化的。现在社会成才的唯一的方式不仅仅是读大学,有多种方式可以让一个人走向成功,但我们想想,那样的又有几个呢?但是他们这一代的有些人已经对学习看的比较淡化,正如有些女性说:干的好不如嫁的好!是的,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许多学生朋友,有一部分高中生都已经开始“混”了,整天忙着校园内外的“事”,哪个小弟被欺负了,哪个大哥没饭吃没烟抽的时候,这些都是他的职责,而且做的有头有尾,一个比一个讲义气。这样一来,有一大群学生已经不自觉的参加到“应战”和“抗战”的浪潮中去,整天在为自己的“事”忙碌着,那有时间去顾及学校呢?
近几年各个学校都开始分重点班与普通班,目的就是让尖子更尖,让成绩一般者大家齐进,但是这样的做法里多少还是让一部分受了一点影响,为什么呢?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当的压力才是发挥最佳效果的良机,但是分班以后从思想就给人一种重点班就是强人的意识,这样普通班的同学在思想上就有点松懈了。虽然乐都的高中没有严格的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但是就趋向来说还是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因为这是与学校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分开的。传统的认为乐都有两所重点高中:一中(文科好点),二中(理科好点)。为此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在学生眼中,对这种重点与非重点有着很大偏向。(一):重点的有些认为,我是重点班的学生,我不好好学习也能进重点大学,所以有部分学生被这种思想侵害了;(二):非重点班的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我不是重点班的,我再努力还是那个老样子!同样这些同学也被这种思想侵害了。
由于过去乐都教育取得的优秀成绩导致外来借读生人口急剧增长,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谁也不好说。曾记得2000年开学的那天,二中的操场、前院、后院都是来送借读生的车。我不否认借读生给学校建设带来了一点正面效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带来的负面影响呀,没有借读生的年代,大家都很团结的,也没有多大的矛盾,也是在那个艰苦奋斗的时代,乐都的教育越是辉煌。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在一个阶层上,大家有着共同的语言。当借读生入内以后打破了这种平衡,生物学上说的好:两个同类型的种群融为一个新的种群时,内部还会是存在者斗争与排斥,然后互相接纳和包容,同样当借读生入内以后,不但没有融合起来而且严重的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打破的这一平衡是很难恢复过来的,为什么呢?中间搀杂了铜臭味,本地家庭条件相对好点的孩子和他们的距离近了起来,而且甚至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也会和他们融合起来,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借读生的入内真的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他们已经知道怎么才是享受生活,本来高中时代的孩子的思想还不怎么成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带领着他们开始打架、乱花钱,而学习的同学就逐渐减少了。
在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服管教,讲道理,不接受;用点武力,给你暴光。左也难,右也难!只能说是睁一眼闭一眼吧,对得起良心就好了!
3:地方经济不发达,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优秀老师外流
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俗话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社会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想留住大批的优秀老师是不可能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话一点没错,大家努力工作也都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嘛。据我了解一、二中的优秀老师有一大部分都在西宁发展了。在这里,我只能为地方经济及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感到感叹,为优秀老师的外流感到遗憾!
最后,我认为乐都教育真正的后退与进步,并不是你我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和解决的事情,我只希望大家保留那份民族的尊严与信念,不要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家长朋友,那我提倡:当您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程度时,不要盲目的说学校不好、班主任不好、教师不好之类的话,您可想一想,取得好成绩的那些孩子在努力时您的孩子在干什么呢?他也那样付出过吗?努力过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种下去的是芝麻,那结出来的果实绝对不是西瓜。如果你是一名还没毕业的高中朋友,那我提倡:不要说你的老师水平差劲,也不要说你的学校不好,还是希望你静心的想想,好成绩同学所付出的你真正的付出过吗?人家下苦功时,你也许在……也许……,对有些事情不了解的时候不要大发言论,要拿事实来说话!
优秀人才未必也都是优秀学校和优秀老师培养的,成也是个人,败还是个人!不要抱怨这个那个对你不公平,不优秀!功夫不服有心人,当你真正用心用功的付出过,努力过,我不相信好的成绩不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