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68贴子:74,379

大家觉得蓝玉捕鱼儿海大捷能跟卫霍漠北之战比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明朝对外表现整体来说特别烂,巅峰期对外表现(尤其是明朝对西域的表现就跟汉唐差了几个级别)跟强盛时间长度,以及对漠南河套等地控制远不如汉唐,蓝玉人品极差,也不能跟卫霍比但是仅就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的表现跟漠北之战时卫霍二人各自单独的表现而言,应该还是能比的吧?战果和追击距离上而言,蓝玉此战表现并不比漠北之战的卫霍二人之中的任意一个人差。以下贴《明史》蓝玉捕鱼儿海大捷原文:时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嗣立,扰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玉令弼为前锋,疾驰薄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元主与太子天保奴数十骑遁去。玉以精骑追之,不及。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算。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师还,进凉国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3 11:49回复
    @煌煌天汉 @一只叫拉拉的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23 11:50
    回复
      蒙古帝国虽然巅峰时期虽超匈奴,但元末时早已腐朽不堪,蓝玉北伐时已经是溃败之势,而漠北之战时的匈奴,虽然前面败了好几场,但退守漠北还算是战略性转移,且卫霍漠北之战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北伐至漠北,这个"第一"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0-23 13:52
      收起回复
        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剃之不遗余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明史·蓝玉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23 20:57
        回复
          真正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元勋,也就那么几十个人。也就是开国敕封的30多个公侯级别的人物。但7个公爵里面,只有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反案、冯胜卷入蓝玉谋反案,另外5个——徐达、汤和①、李文忠②、常茂(常遇春之子)、邓愈都是善终。如果把范围扩大到27个侯爵,也有一半的人是善终。也就是说朱元璋为了消灭开国元勋,杀了六七万人,偏偏威胁最大的7个人里面有5个人没事;或者说威胁最大的34个人里面有超过一半的人善终。还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活到了朱元璋去世,这个合理吗?
          ③朱元璋25岁起兵,活到了71岁,当皇帝的时间超过30年。那个时代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所以虽然大部分开国元勋都是善终,但最后活过朱元璋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这是自然规律,不是朱元璋滥杀功臣造成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0-23 21:05
          收起回复
            朱元璋出身于中国社会最底层,从小就目睹了底层官吏的贪污暴虐,15岁的时候****,被迫乞讨3年。后来被迫参加农民起义军,对官员腐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切齿痛恨。因为胸怀宽广、治军严明,具有英雄气度和战略眼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因而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最后夺取了天下。
            当上皇帝以后,他仍然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不大建宫殿工程,爱惜民力,每天疯狂地工作,很少个人享乐,立志要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为此,他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农业税率和最严厉的反腐败法令。
            由于税率很低,国家财政收入有限,给官员们定的俸禄水平也就远远低于宋朝,也低于历代王朝的平均水平。官员们并不甘心拿着这点工资干活。更重要的是,官员腐败在中华帝国制度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官员们的权力具有很大的寻租空间。贪腐之风在建国后很快就盛行起来。
            朱元璋不愿意在反腐败问题上有任何妥协,一而再、再而三地严厉诛杀贪腐官员,而且不避功勋权贵,杀人无数。
            文臣武将们对此感到恐惧,认为他是“暴君”,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诛杀功臣。至于允许农民可以捆绑官员进京的做法,更是闻所未闻。为了结束这种痛苦而危险的状态,把悬在头上的反腐之剑毁掉,官僚集团开始联合起来准备谋反,推翻朱元璋的“暴政”。
            胡惟庸谋反案暴露以后,朱元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废除丞相制度,消灭了这个可以统筹百官的职位,然后在禁卫军中设立锦衣卫来作为独立于官僚集团的监察机构。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官僚集团惊人的腐败(郭恒案)和对“反腐风暴”的一系列反攻倒算(胡惟庸、蓝玉谋反)被揭露出来了。
            胡惟庸和蓝玉的谋反行动,不是个人的阴谋,而是整个贪腐集团的集体叛乱。能否坚决镇压这些贪官豪强造反,是决定反腐行动成败的关键。
            朱元璋意志坚定、毫不妥协,将参与叛乱的贪腐分子全部诛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0-23 21:07
            收起回复
              战争意义能,人品结果不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24 18:58
              收起回复
                明朝好的地方要远迈汉唐,坏的地方也要远迈汉唐。比如明初真的天下无敌,明末emmmmm,一言难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25 16:40
                收起回复
                  朱棣的功劳倒是辉煌堪比卫霍漠北之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29 14:23
                  收起回复
                    1358年(龙凤四年、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克徽州,元朝池州学政朱升前来投靠,并提出了那条著名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是非常难的: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民,忽然手下有了几十万人,大家本来就靠抢劫为生,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对这样一个流民头子,让他放弃眼前的享乐,突然之间一无所有了怎么办?
                    然而,朱元璋接受了这个建议。
                    自此,朱元璋才开始显示出王者风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29 19:24
                    回复
                      朱棣《平安南诏》:朕祇奉皇图,恪尊成宪,弘敷至化,期四海之乐,永保太和,俾万物之咸遂,夙夜兢业,弗敢怠遑。仰惟皇考太祖高皇帝混一天下,怀柔远人,安南陈日煃慕义向风,率先职贡,遂封为安南王,世有其土。比者,贼臣黎季犛及子苍弑其国主,戕及阖家,毒痛生民,怨声载路,诡易姓名为胡一元,子为胡𡗨,隐蔽其实,诡称陈甥,诳言陈氏绝嗣,请求袭封,朕念国人无统,听允所云。幸成奸谋,肆无忌惮,自谓圣优三皇,德高五帝,以文武为不足法,周孔为不足师,僭国号曰大虞,纪年元圣,自称两宫皇帝,冒用朝廷礼仪,招纳逋逃,阳奉正朔;觊觎南诏,窥伺广西,据思明府之数州,侵宁远州之七寨,虏其子女,殴其人民,欺占城孱弱,夺其土疆,逼与章服,要其贡赋;累使晓谕,怙恶弗悛;安南王孙奔窜来诉,称贼谬陈诚款,请迎君之,乃伏兵要杀于途,拒辱朝使;朕遣人赐占城礼物,又劫使臣而夺之。蠢兹凶竖,积恶如山,四海之所不容,神人之所愤怒。兴言至此,衋然伤怀,实不得已,是用兴师,期伐罪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爰命总兵官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等率师八十万讨之,飞度富良,深入逆境,桓桓虎旅,威名雷霆,业业凶徒,势如拉朽,七百万之众须臾而尽,二千里之国次第皆平,生擒逆贼黎季犛及子黎苍、黎澄与其家属,并伪将相官僚徐季貔、胡杜等,抚纳降附,绥辑良善,遍求陈氏子孙立之,其国之官吏、耆老人等咸称为黎贼杀戮已尽,无可继承,又称:“安南本古交州,为中国郡县,论污夷习,及兹有年,今幸泛扫欃枪,磢铲芜秽,原复古郡县,与民更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30 18:16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11-13 0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