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操一样,卞氏的出身也不算好,但对她出众的美德,曹操早已心悦诚服。曹操年轻时在洛阳任北部尉,身边就只有卞氏一人。后董卓作乱,欲捉拿曹操,曹操仓皇之下只顾自己单身逃命,把妻子和手下兵士全撂在了洛阳。当时袁术到处散布"曹操已死"的谣言,曹操下属便商量着散伙。那是战争时期,兵士平时开小差就是家常便饭,更别说在这主将下落不明的特殊时刻了。卞氏突然挺身而出,严词责备他们不该背信弃义,在没有得到主帅正式消息之前,就想着撒腿开溜。士兵羞愧了,他们重新回到营地,接受卞氏的调度。卞氏便成功地替夫君保留下一支人马。对当时急欲起兵讨伐董卓的曹操,这些人数不多的老下属,也是弥足珍贵的。当然最令曹操满意的,还是他借此看到自己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夫人。
卞氏毫无疑问还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与曹操的结合,生养出三个鹤立鸡群的儿子:曹丕、曹彰和曹植。虽然三个儿子的成就中,也有曹操的教育之功,但卞氏抚育有方,想来也是实情。
作为女人,卞氏虽然尽享夫贵妻荣,但她似乎并不想用自己的主张去干涉夫君,在枕边吹出缕缕阴风。尽管强有力的曹操本来也不太可能受妻子支使,但卞氏谦退本分的性情,的确没有因地位的腾达而发生变化。与曹操一件袍子往往穿上十年一样,卞氏生活上的节俭,同样令人称道。曹操在外征战获胜,偶尔也会弄些好玩的战利品,回家让妻子挑选。卞氏竟仿佛压根没有女人物质上的虚荣心,若让她三里挑一,她总是挑中间一样。曹操不解:"为什么不拿最好的?""拿最好的说明我贪婪,拿最差的说明我虚伪,所以,我拿不好不坏的吧。"在涉及到卞氏这位太后级的女人时,我怀疑古人在执笔记述时,笔墨有点颤抖,所以我们见到的尽是些高风亮节的行为,而较少符合生活实情的内容。如说卞氏在与曹操一起出征的路上,只要见到孤苦无依的老人,必一边送些衣物,一边不住地抹眼泪。当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下人打趣让她请客时,她的回答实在也过于宠辱无惊:"我只要没有教坏孩子,就心满意足了。"曹操听说后,曾这样评价自己敬重的妻子:"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她做到了女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