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总制片人、三维六度首席技术官周苏岳告诉新京报记者,整部电影共包含1082个镜头、24万帧画面,镜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资料片,共有72个镜头,占比6%(这些资料片镜头来源于1949年及1949年之前战场记者所拍摄);第二类是全新拍摄经特效合成做旧的镜头,占比6%;剩余88%的镜头则是1989年实拍的彩色画面。他坦诚地表示,“对我们来说修复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影片中72个资料片镜头,这些镜头在影片中只占十分钟,但事实上却花费了600个人/天去完成这件事,用了整个修复团队70%的时间。”
据悉,这72个资料片镜头是1949年及1949年之前战场记者所拍摄的,分别是8毫米和18毫米的黑白片,当年《开国大典》把这些资料片翻印到35毫米的胶片时,呈现在大屏幕上的画质损害较大,这也给30年后的修复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旧资料片不仅镜头不稳定,很多胶片还存在大量划痕,最难修的是夜戏、雨戏、烟雾戏、特效戏和高亮戏,有时候修复一个镜头要做三天,有时一个镜头可能只需要十分钟。这些片子是当年剪进来的,用光学方式又重新复制的,因此它原有的脏点、油污、划痕、变形已经固化在胶片上面了。修复的难度非常大,修复师可能一天只能修一秒,只能修24格。”
据悉,这72个资料片镜头是1949年及1949年之前战场记者所拍摄的,分别是8毫米和18毫米的黑白片,当年《开国大典》把这些资料片翻印到35毫米的胶片时,呈现在大屏幕上的画质损害较大,这也给30年后的修复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旧资料片不仅镜头不稳定,很多胶片还存在大量划痕,最难修的是夜戏、雨戏、烟雾戏、特效戏和高亮戏,有时候修复一个镜头要做三天,有时一个镜头可能只需要十分钟。这些片子是当年剪进来的,用光学方式又重新复制的,因此它原有的脏点、油污、划痕、变形已经固化在胶片上面了。修复的难度非常大,修复师可能一天只能修一秒,只能修24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