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与在空中飞行
在替隆西亚多的一生中发生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在替隆西亚多和他的侍者突多(Thutaw)一起驻锡森林寺院期间。初夏的一个晚上,突多告诉西亚多他想到离寺院很远的一个湖里去沐浴,那天晚上的月亮很亮很美。
离湖还很远的时候,突多看到湖里有人在沐浴。靠近湖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人就是替隆西亚多。他想,那个年纪大的、虚弱的西亚多是怎么在夜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他怎么来的,又为何来得如此之快?当侍者走到湖边的时候,西亚多已快洗完了。侍者问他此事。
“突多,在我活着的时候不要对别人谈及此事。”西亚多让他闭嘴。然后他从空中飞回了寺院。西亚多圆寂后,侍者才告诉人们此事。
这件事摘自《雪晋区所包含的佛教传承》(Inclusion of Lineage of Buddha’s Teaching on Shwegyin sect,Shwegyin Nikāya ThāThanawin book(page67)有些关于此事的信息)。
替隆西亚多只是获得了世间的增上慧或神通(abhiññā)?我们不敢说他没有获得全部六通,其中包括烦恼灭尽的漏尽通(āsavakhaya abhiññā)。因为即使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也很难察觉这些圣人的特质。
曾经有一位阿罗汉长老生活在基达拉(Cittala)山。有一天,他的侍者拿着钵与袈裟跟在他后面去托钵。那时,侍者问他的老师,谁是圣者(ariya),圣者是怎么样的人?
已是阿罗汉的老师回答道:”有些人常跟在圣者后面,拿着袈裟与钵,还和他生活在一起,但却不知他是圣者。了知一个人是否是圣人真的很难啊。”然后,那年轻的僧人仍然没能悟出他的老师是位圣者。
有一次,德通杰打汪(Thaton Jetawun)西亚多对一位实皆省的阿拉伽跋(Ālakappa)西亚多说:”替隆西亚多是一位不还圣人(anāgāmī)。他甚至知道从替隆寺到明布(Mingbu)寺要走多少步。不还圣人是很有正念且很精准的。他不需要有意提起觉知。”杰打汪西亚多的话是值得注意的。
谷空(Gukyaung)西亚多,82岁,住在玛济(Magye)镇的拓撇桑多亚(Thapyesang Tawya)寺,他曾写过一本书叫《禅修灯释》(Bhāvanāya dīpanī)。该书于1916年由仰光的拓拓那历嘎喇(hathanalikara)印刷出版社出版。
书中说道:替隆西亚多常常研究和修习32身分观。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捐赠者向他顶礼时,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形象,他只看到骨头、肉、胆、血液。就像一个屠夫把他的水牛割成了肉块堆在草垫上一样。
(注:起初,屠夫是牵着一头牛,他有牛的概念。把牛剁成不同的部分后,他已失去了一头牛的概念,只看到像肉、骨头这样的部分而已。
同理,一个禅修者观三十二身分时,他将会看到这些真实的东西,并意识到没有一个”我”,”我所”或”灵魂”。他不会执着于他的身体是个独立的存在。他将会丢掉他的个性及灵魂信仰(sakkāya-diṭṭhi)。当他彻底舍弃了错误知见时,他将成为入流者。)
——摘自巴利三藏·替隆西亚多-古缅甸禅修大师(合集)
巴利三藏3月14日

在替隆西亚多的一生中发生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在替隆西亚多和他的侍者突多(Thutaw)一起驻锡森林寺院期间。初夏的一个晚上,突多告诉西亚多他想到离寺院很远的一个湖里去沐浴,那天晚上的月亮很亮很美。
离湖还很远的时候,突多看到湖里有人在沐浴。靠近湖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人就是替隆西亚多。他想,那个年纪大的、虚弱的西亚多是怎么在夜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他怎么来的,又为何来得如此之快?当侍者走到湖边的时候,西亚多已快洗完了。侍者问他此事。
“突多,在我活着的时候不要对别人谈及此事。”西亚多让他闭嘴。然后他从空中飞回了寺院。西亚多圆寂后,侍者才告诉人们此事。
这件事摘自《雪晋区所包含的佛教传承》(Inclusion of Lineage of Buddha’s Teaching on Shwegyin sect,Shwegyin Nikāya ThāThanawin book(page67)有些关于此事的信息)。
替隆西亚多只是获得了世间的增上慧或神通(abhiññā)?我们不敢说他没有获得全部六通,其中包括烦恼灭尽的漏尽通(āsavakhaya abhiññā)。因为即使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也很难察觉这些圣人的特质。
曾经有一位阿罗汉长老生活在基达拉(Cittala)山。有一天,他的侍者拿着钵与袈裟跟在他后面去托钵。那时,侍者问他的老师,谁是圣者(ariya),圣者是怎么样的人?
已是阿罗汉的老师回答道:”有些人常跟在圣者后面,拿着袈裟与钵,还和他生活在一起,但却不知他是圣者。了知一个人是否是圣人真的很难啊。”然后,那年轻的僧人仍然没能悟出他的老师是位圣者。
有一次,德通杰打汪(Thaton Jetawun)西亚多对一位实皆省的阿拉伽跋(Ālakappa)西亚多说:”替隆西亚多是一位不还圣人(anāgāmī)。他甚至知道从替隆寺到明布(Mingbu)寺要走多少步。不还圣人是很有正念且很精准的。他不需要有意提起觉知。”杰打汪西亚多的话是值得注意的。
谷空(Gukyaung)西亚多,82岁,住在玛济(Magye)镇的拓撇桑多亚(Thapyesang Tawya)寺,他曾写过一本书叫《禅修灯释》(Bhāvanāya dīpanī)。该书于1916年由仰光的拓拓那历嘎喇(hathanalikara)印刷出版社出版。
书中说道:替隆西亚多常常研究和修习32身分观。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捐赠者向他顶礼时,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形象,他只看到骨头、肉、胆、血液。就像一个屠夫把他的水牛割成了肉块堆在草垫上一样。
(注:起初,屠夫是牵着一头牛,他有牛的概念。把牛剁成不同的部分后,他已失去了一头牛的概念,只看到像肉、骨头这样的部分而已。
同理,一个禅修者观三十二身分时,他将会看到这些真实的东西,并意识到没有一个”我”,”我所”或”灵魂”。他不会执着于他的身体是个独立的存在。他将会丢掉他的个性及灵魂信仰(sakkāya-diṭṭhi)。当他彻底舍弃了错误知见时,他将成为入流者。)
——摘自巴利三藏·替隆西亚多-古缅甸禅修大师(合集)
巴利三藏3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