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名人吧 关注:87贴子:1,625
  • 1回复贴,共1

正定的这些“美称”你都知道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继成功承办首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10月14日即将迎来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今天“迎旅发 知正定”第二期,为您讲述《“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 》。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被毛泽东盛赞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子龙,明“太子太保”梁梦龙,清“四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北洋三杰”王士珍等均籍正定。“一代文豪”范仲淹出生在正定,白居易、欧阳修、文天祥等历代文人雅士都在正定留下光辉诗篇和剧作。正定曾是元杂剧鼎盛时期的中心之一,“元杂剧名家”白朴、尚仲贤是当时的杰出代表。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有“古建艺术宝库”的美誉。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今天我们先来为大家详细讲述“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分别指的是哪里。
三山不见
正定百姓中自古就流传着“三山不见”的俗语。从秦汉到明清,古城正定的曾用名多达20多个,比如东垣、真定、恒山、常山、恒州、中山、成德等等。其中,恒山、常山、中山都有“山”字,而不见山。因此有了“三山不见”的说法。
△正定常山公园


1楼2019-10-15 07:00回复
    九桥不流
    “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戟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旱则干涸。故有此称。
    △隆兴寺天王殿前的三路石桥
    九楼
    九楼指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和阳和楼。
    阳和楼是正定历史上的一代名楼,位于正定南大街上,跨街而立,布局和天安门的端门很是相似。两座圆形的拱门将行人车马分成上下道。高高的砖台上面是飞檐斗拱的殿阁。整座阳和楼足有30多米,十分的高大雄伟。当年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就惊叹道: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四塔
    四座古塔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每一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秀丽典雅;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古朴端庄。
    天宁寺凌霄塔通高40.98米,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其建制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塔身亦有八面,尽显端庄大气。由于凌霄塔通体主要为砖仿木及木质结构,所以正定人一般称其为“木塔”。
    临济寺澄灵塔为九层密檐式,通高30.47米,因其全部由砖石砌成,通体呈青色,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青塔。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金、元、明、清代均有修葺。
    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通高42.5米,第一层较高,下部为石砌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形态各异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下则全部由青砖砌筑,故民间俗称为砖塔。
    八大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始建于隋朝或更早,初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原名为永泰寺。历史上的天宁寺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后来大宋覆亡,寺院屡遭厄运,殿堂一一被毁,到民国初年,除了凌霄塔和重门之外,其他建筑基本无存。
    临济寺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叫临济院。
    广惠寺又名华塔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寺院兴盛时期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和地藏殿,华塔东侧为方丈院及僧舍。
    开元寺初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奉诏改今名。
    崇因寺藏经楼为崇因寺内的建筑遗存,为二层灰瓦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22.29米,进深二间9.44米。
    △上世纪50年代所摄舍利塔
    洪济寺和舍利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复存在。


    2楼2019-10-15 0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