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要人物(按出场顺序)
1、曹操——迎献帝,先做大将军,让给袁绍后,做司空,统一北方后,做丞相。200年,官渡灭袁绍。207年,统一北方。213年,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216年五月,封魏王。220年,崩于洛阳,享年66岁。
2、曹嵩——曹操父亲
3、曹腾——曹嵩干爹,四朝宦官
4、袁绍——董卓时期的渤海太守,十二路讨卓大军,199年,集齐青幽并冀统一北方,202年病逝
5、司马防——司马懿父亲
6、曹植——曹操儿子
7、窦武——汉桓帝岳父
8、曹鸾——永昌太守
9、何进——大将军
10、桥玄——尚书令,看好曹操第一人
11、何颙——南阳名士
12、许劭——名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13、董卓
14、伍孚——刺杀董卓的“真凶”
15、吕伯奢——曹操“熟人”?
16、张邈——陈留太守,十二路讨卓大军
17、夏侯惇——曹操手下大将
18、司马懿
19、曹仁——曹操堂弟
20、曹洪——曹操堂弟
21、曹纯——曹仁弟弟
22、夏侯渊——曹操内妹夫
23、黄琬——豫州牧,董卓任命司徒,密谋杀董成员之一
24、陈蕃
25、曹真
26、韩馥——董卓时期的冀州牧,十二路讨卓大军
27、刘岱——董卓时期的兖州牧,十二路讨卓大军
28、张咨——董卓时期的南阳太守
29、孔伷——董卓时期的豫州刺史,十二路讨卓大军
30、袁术——董卓时期的后将军,十二路讨卓大军,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31、桥瑁——东郡太守,第一个起义讨伐董卓,十二路讨卓大军,被刘岱联合张邈、吴资谋杀
32、张超——广陵太守,张邈的弟弟,十二路讨卓大军
33、臧洪——张超的功曹
34、王匡——河内太守,十二路讨卓大军
35、袁遗——山阳太守,袁绍从兄,十二路讨卓大军
36、鲍信——济北相,十二路讨卓大军
37、孙坚——长沙太守,十二路讨卓大军,单枪匹马过岘山时,被黄祖军射杀
38、卫兹——评论曹操“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39、郑泰——尚书
40、贾诩
41、郭太——黄巾余党
42、丁原
43、牛辅——董卓女婿
44、李儒鸩——杀废帝刘辩
45、吕布——三国第一大将,董卓干儿子,亲手弑父,最终被曹操打败杀死
46、刘协——汉献帝
47、徐荣——董卓大将
48、陈温——扬州刺史
49、周昕——丹阳太守
50、周喁(yong二声)——周昕弟弟,初期帮助曹操招募丹阳兵
51、刘备——老板从公孙瓒换成了陶谦,开始屯兵小沛,这时曹操已经征战沙场多年。邮督是我打的,不是张飞。214年,占据西川。219年,封汉中王。221年,称帝,史称昭烈皇帝。
52、吴资——济阴太守
53、王肱——接替桥瑁成为东郡太守
54、韩遂——185年叛乱东汉
55、张温
56、王叡——荆州刺史
57、曹寅——武陵太守(不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58、刘表——孙坚杀王叡后获封荆州刺史
59、蔡瑁——襄阳豪族
60、黄祖——刘表部将
61、胡轸——董卓手下大将
62、李傕
63、段煨
64、牛辅
65、刘焉
66、刘虞——幽州牧,被公孙瓒所杀
67、张杨
68、麹义——韩馥大将,反叛投奔袁绍
69、高幹
70、荀谌
71、沮授——广平人骑都尉
72、王匡
73、审配
74、田丰
75、许攸
76、赵云
77、田楷——公孙瓒任命其为青州刺史
78、陶谦
79、张鲁——曾经的“汉中王”,后投降曹操,获封镇南将军
80、荀彧——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官至尚书令
81、郭图
82、荀攸——曹操第一谋士
83、郭嘉——选择困难症终结者?
84、钟繇
85、枣祗——屯田制的首倡者
86、赵俨
87、王允——著名岳父,因没处理好董卓旧部问题,被李催入长安城杀掉
88、孙瑞——密谋杀董成员之一
89、张济
90、郭汜
91、皇甫嵩
92、杨定
93、公孙度
94、樊稠
95、鲍信——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没想到在兖州为了救曹操就被黄巾军杀了
96、陈宫
97、刘琮——刘表儿子
98、李典
99、孔融
100、陈瑀——扬州刺史
101、孙贲——孙坚的侄子?
101、张燕——黑山贼
102、应劭——泰山太守
103、于禁——曹操五子良将之一
104、王朗
105、朱灵
106、边让——名士,被曹操所杀
107、高柔
108、程昱
109、袁谭——袁绍之子
110、孙策——小霸王
111、周瑜——征讨益州的过程中病逝在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112、张纮
113、吴景——孙策舅舅
114、陆康——忠义将军
115、太史慈
116、陆逊——原名陆议,陆康的从孙
117、刘勋——袁术部下
118、刘繇——刘岱的弟弟
119、孙权
120、刘璋——刘焉四儿子
121、杨奉——李傕的部将
122、董承——董卓女婿牛辅部曲,勤王密诏第一人
123、韩暹
124、淳于琼——袁绍部下
125、董昭——曹操迎献帝首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