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八刚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就发文,对于醉酒驾驶情节轻微的,可以不按犯罪处理,消息一出,各界哗然,议论纷纷。
张军副院长话音刚落,公安部马上发出指示,凡醉酒驾驶一律立案查处,这明显是在和最高法过意不去,甚至是在对着干。
我还在想,最高法和公安部态度迥然,处于中间地带的检察院什么态度,会不会做个和事佬?但是今天早晨我看到报道,最高检表态:凡醉驾案子一律起诉。
三家司法机关的表态很是热闹,最后怎样的结局我们走着看,但我想,法院不可能检察院起诉十个,你法院就只判五个免于刑事处罚吧。
实际上,这三家司法机关掐架不是一天了,理论上是法院说了算,但是现实中远非如此,三家对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就各搞一套,具体到审理案件中,法院也不敢坚持自己的司法解释,而我们的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更牛:你们吵你们的,我不管!并且任由这三家司法机关僭越自己的立法权,各搞一套,立法权司法权混做一团,再加上行政权更牛,有时连人大考虑都不考虑,自己做主,这样下来只是我们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乱象丛生,混做一团,有人居然认为这类似于西方议会中的争吵和大家,我觉得非常可笑,当然,自慰一下未尝不可。
我认为,既然刑法规定了醉酒驾驶作为刑事犯罪处理,那么在司法上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当然,也不要都像高晓松一样按照最高刑量刑,比如喝醉了把车从路这边挪到另一边,就属于情节轻微可以免于处罚;喝醉了在路上公然驾驶,那么就要判处一两个月左右的拘役;喝醉了在路上驾驶还发生了一般性的交通事故,量刑可以是四五个月等等。而张军副院长的表态,在司法实践中,无疑会使“情节轻微”这个标准被无限放大,最后导致刑法这一规定被架空落不到实处。
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其他的一些法律规定来看,我个人是反对醉驾入刑的。
如果说醉驾的惩罚仅仅限于最长六个月的拘役的话, 那么这六个月失去人身自由与醉驾的放纵自己的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比,已是绰绰有余,尽管这已经属于严刑峻法,但是还不至于到荒诞不经的程度,只要我们的看守所还能承受得住,最近,就我们本地的公安机关,都已经在准备大幅度的扩建看守所了,我想竞相扩建看守所是醉驾入刑后最明显一个反应。
但问题是醉驾者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是最高区区六个月拘役的代价,我们知道,醉驾入刑的罪名是危险驾驶罪,从犯罪形态上,是故意犯罪,从处罚后果上是六个月以下拘役和罚金,是轻刑犯罪。但是,可 怕的不是这六个月的拘役和罚金,而是被判刑之后对一个人无穷无尽的恶劣后果。
我本人是律师,律师法规定,如果故意犯罪被司法机关处罚的,首先是不可能拿到律师执业证的,如果执业律师故意犯罪的,要被吊销律师执照的,李庄被判伪证罪就被北京市司法局吊销了律师证,而且这是永久性的,还不是说几年内不准申请,也就是说,只要我醉驾被抓住,那么此生你我就和律师这个职业告别了。
不光是律师,比如像我们的公务员等非常多的职业,如果醉驾被判刑,那这辈子此种职业就就永远把你开除了,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就因为一次小小的醉酒驾驶给彻底断送了。
我们中国人喜欢喝酒,酒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说一个人小偷小摸被行政拘留15天他可能无颜见人,但是一个人如果醉驾被被判危险驾驶罪拘役几个月,出来后他不会觉得丢人,但是,他的人生可能从此改变,在台湾,陈水扁曾经因诽谤罪被判入狱八个月,但出来照样选举被选举为议员被选为市长乃至“总统”, 在大陆,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人大代表似乎还是可以的。
因此,醉驾入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人的一生所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酒驾的代价,远远不是六个月的拘役,而是一个人的一生,这和盗窃几万块钱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没有什么分别。

张军副院长话音刚落,公安部马上发出指示,凡醉酒驾驶一律立案查处,这明显是在和最高法过意不去,甚至是在对着干。
我还在想,最高法和公安部态度迥然,处于中间地带的检察院什么态度,会不会做个和事佬?但是今天早晨我看到报道,最高检表态:凡醉驾案子一律起诉。
三家司法机关的表态很是热闹,最后怎样的结局我们走着看,但我想,法院不可能检察院起诉十个,你法院就只判五个免于刑事处罚吧。
实际上,这三家司法机关掐架不是一天了,理论上是法院说了算,但是现实中远非如此,三家对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就各搞一套,具体到审理案件中,法院也不敢坚持自己的司法解释,而我们的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更牛:你们吵你们的,我不管!并且任由这三家司法机关僭越自己的立法权,各搞一套,立法权司法权混做一团,再加上行政权更牛,有时连人大考虑都不考虑,自己做主,这样下来只是我们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乱象丛生,混做一团,有人居然认为这类似于西方议会中的争吵和大家,我觉得非常可笑,当然,自慰一下未尝不可。
我认为,既然刑法规定了醉酒驾驶作为刑事犯罪处理,那么在司法上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当然,也不要都像高晓松一样按照最高刑量刑,比如喝醉了把车从路这边挪到另一边,就属于情节轻微可以免于处罚;喝醉了在路上公然驾驶,那么就要判处一两个月左右的拘役;喝醉了在路上驾驶还发生了一般性的交通事故,量刑可以是四五个月等等。而张军副院长的表态,在司法实践中,无疑会使“情节轻微”这个标准被无限放大,最后导致刑法这一规定被架空落不到实处。
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其他的一些法律规定来看,我个人是反对醉驾入刑的。
如果说醉驾的惩罚仅仅限于最长六个月的拘役的话, 那么这六个月失去人身自由与醉驾的放纵自己的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比,已是绰绰有余,尽管这已经属于严刑峻法,但是还不至于到荒诞不经的程度,只要我们的看守所还能承受得住,最近,就我们本地的公安机关,都已经在准备大幅度的扩建看守所了,我想竞相扩建看守所是醉驾入刑后最明显一个反应。
但问题是醉驾者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是最高区区六个月拘役的代价,我们知道,醉驾入刑的罪名是危险驾驶罪,从犯罪形态上,是故意犯罪,从处罚后果上是六个月以下拘役和罚金,是轻刑犯罪。但是,可 怕的不是这六个月的拘役和罚金,而是被判刑之后对一个人无穷无尽的恶劣后果。
我本人是律师,律师法规定,如果故意犯罪被司法机关处罚的,首先是不可能拿到律师执业证的,如果执业律师故意犯罪的,要被吊销律师执照的,李庄被判伪证罪就被北京市司法局吊销了律师证,而且这是永久性的,还不是说几年内不准申请,也就是说,只要我醉驾被抓住,那么此生你我就和律师这个职业告别了。
不光是律师,比如像我们的公务员等非常多的职业,如果醉驾被判刑,那这辈子此种职业就就永远把你开除了,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就因为一次小小的醉酒驾驶给彻底断送了。
我们中国人喜欢喝酒,酒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说一个人小偷小摸被行政拘留15天他可能无颜见人,但是一个人如果醉驾被被判危险驾驶罪拘役几个月,出来后他不会觉得丢人,但是,他的人生可能从此改变,在台湾,陈水扁曾经因诽谤罪被判入狱八个月,但出来照样选举被选举为议员被选为市长乃至“总统”, 在大陆,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人大代表似乎还是可以的。
因此,醉驾入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人的一生所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酒驾的代价,远远不是六个月的拘役,而是一个人的一生,这和盗窃几万块钱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没有什么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