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吧 关注:233贴子:2,315
  • 6回复贴,共1

旷氏族谱序(衡山按察使司旷楚贤赠序)常德一族与我衡山、庙前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旷氏族谱序
(衡山按察使司旷楚贤赠序)
常德一族与我衡山、庙前都是汴梁邓州白水郓国公后人。同气连枝,还有如湖南攸县、邵阳、武冈,粤东粤西的南海、连州、罗城。江西的永新、永宁、进贤、吉安敖城以及常德始祖寿一、寿二之后无一不是旦、丞二公所繁衍而星罗棋布的。
乙酉年,因我兄在参加省会考试时得以见到常德旷氏族长世华等,商讨谈及族谱并且有意创刊修撰,并且邀请我兄拜祭祖墓,周游观览其村庄,见到屋宇稠密,溪流清澈莹带环绕,紫气山光相映,每当旭日初起,远处晴峦起伏,天上彩云卷舒,如绘如绣,爽人心目,怡人性情,清灵淑美之气,蕴藏细酿,地方即然有灵,族人自当称杰,福祚长久,人文蔚起,这真不是偶然
而出现的。这些见闻都是我兄转述给我的。
然而我观览前谱,深深思考后起而感慨道:(家谱)真是美妙啊!文雅礼义因此多了起来,家谱可以让族人明白自己的世系源流,百代之上的祖先可以得以尊崇,百代之下的子孙可以得以爱护,一生之中师长得以敬重。敬重师长可以培养友爱,爱护幼小可以培养慈爱,尊崇祖先可以培养孝道。这三种(悌、慈、孝)美德俱备后,岂不美妙?
支族虽有远近,祖先没有亲疏。因祖先以一个人发展为千万人,应当把千万族人看作一人。当你饱食肥甘之味时就会涌起同情之心说:我族中不得有受饥之人,当你身着锦绣(达官)之服时就诚恐地说:我族中不要有受寒之人。同谱之中无二人,同族之中无二心。族人道德高尚,家族必然昌盛。
如今根据源流往上追溯,我族之同属一脉的得有多少代,向下查寻繁衍发展之所能见到的又有多少代。常德旷氏同以寿一、寿二公为始祖,而世华是他们十一世子孙。以精通经术成为家族榜样,文章品行兼优,他的子侄之辈多以扬名学府,学士优秀,农耕纯朴,环绕旷氏村庄而居住,孝悌友爱,雍容和睦,那种繁荣昌盛的景象正在大放光彩。
去年冬天,我服关(?)北上,临行匆忙,因我兄意思和嘱托我们同属一脉,于是不便推却而为此作序文,而那种夸张之语、门第之华怎么敢虚言夸讲,为了奉承而招致讥责呢?
就以此作为序文
大清嘉庆五年(1800)的八月……吉日
衡山按察使司族孙楚贤拜撰
二十二世孙旷旭(贤府)敬译
此序为衡山按察使司旷楚贤(公)为我族创谱所作,文辞优美,论述全面,真实不虚,从历史渊源到人文盛况:当其时也,我族兴旺发达,人文蔚起,又有如世外桃源,风景如画,令人神往。如今读之,感慨良多!
同族之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30 21:37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30 21:38
    回复
      2025-05-20 21:38:40
      广告
      旷氏族谱序
      大家族重视家族历史,崇尚自己的支派源流,分清派别,追溯源流,用家谱来记叙它,用家谱来团结联系族人,从而使世系明确而家族团结和睦。
      我们祖上从江西迁移到常德武陵,住在江,广两村,子孙相承,依次而居,富庶和睦,繁荣昌盛。前玉官公作派目诗,是根据旧谱,承接而编修的,这以后(或说为端午节)立中公公家遭受了火灾,又有族人移民四川,所以散失了许多资料未曾收集。我先大人文明公与文学公、文芝公、文元公共同编记采集,终于修成一套清楚完整的族谱。渐逵兄承父志,又编写了草谱总目数本,这样房系亲疏,一目了然。这谱的由来真是经历悠久而传承远大啊!
      辛未年,族祖世华公与房叔文修公、文焕公,房侄肇秀等商议重修族谱,衡山的楚贤公又为谱书作了序言,不数月而告成,谱不就可以继续传承了吗?我试作论述,谱是应该俱备的,也是在于后人的继承。诗上说:创业启后,是说祖上给子孙开创了基业。书上说:只能把前人的光荣传统加以继承推广。司马光说:子孙要继承和发扬祖上的英明神武啊!后来的人,承前启后,早上学习,晚上就能传播,勤劳耕作,又学习诗书。诚然如此,就能形成耕读的家族风俗,族人和睦融洽,人民欢乐,崇尚伦理道德。因此继承先祖的恩泽而光耀家族!
      阅读此谱的人应该好好勉力啊!
      大清嘉庆十七年(壬申)十一月……吉日
      十五世孙炳沅撰
      二十二世孙旷旭(贤府)敬译
      在重修家谱之际,读先贤序文,实有意义,本人愚钝,恐不能达前贤之意,望贤者教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30 22:14
      回复
        我是江西的永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19 10: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