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忙忙碌碌的一年过去了,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这一年真的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这段路现在想来,觉得更多的是充实吧。
下面主要就讲讲自己这一年的复习经验
择校择专业
从择校,择专业,到确定考华中的学科英语,差不多也将近花了1个月的时间,因为自己是跨考生,所以在最后确定专业之前,自己一直都是害怕和胆怯的。但是择校的初心还是有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因为我本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既然选择了考研,自己一定是想考一个更好一些的学校的。当时自己还备选了南京师范,华南师范,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综合难度和个人实力,觉得华中是教育部直属211,而且每年招的人数也比较多,虽说报考人数多,但还是被录取人数吸引了,其他学校基本只招收个位数或者十几个。
因为自己英语底子其实还可以,对英语一直也比较感兴趣,大学也考了口译这些,而且对大学本科这几年学的东西是真的不感冒,所以也是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跨专业考华中学科英语。相对其他英语类的专业,比如翻译,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基本都是学硕的专业,考的也更深,可能对于我这类跨专业考生来说,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下面就讲一讲自己整个的复习过程和心路历程吧。
复习过程
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3-6月),强化阶段(7-9月),冲刺阶段(10-12月)。
我开始的不算早,基本是从4月末才开始准备,基础阶段已经过了一半了。确定学校之后就抓紧时间买两门专业课的参考书,333是4本书,833是3本,其中有的胡壮麟和王蔷都可以买中文的对应版。
1.政治
政治这门科目,的确不需要太早准备,大概考试当年的7,8月份开始就可以。
题型:单选(16*1分)、多选(17*2分)、分析(5*10分)。
第一轮复习(7-9月):建议配合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他出的书《核心考案》去打基础,讲的是真的好,幽默又全是干货。肖秀荣老师的视频我也听过,说话不怎么让人听得懂...但是刷题我还是推荐肖老的《1000题》,题量大,知识点比较全面。看完徐涛的视频之后,可以去第一遍刷1000题。选择题还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多选题,第一遍做会发现一错一堆,这也正常,毕竟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刚刚建立,还不熟练。
第二轮复习(9-10月):二刷《1000题》,可以着重去看之前的错题,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是更好的,可以把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自己去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不时拿出来翻翻。
第三轮复习(10-11月):三刷1000题,背诵徐涛的《冲刺考点手册》,主要是去掌握选择题的知识点,做肖秀荣八套卷。
第四轮复习(11-12月):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徐涛的小黄书,作为最后主观题的押题去背诵。
2.英语二
题型:完形填空、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
专硕考的都是英语二,学硕考英语一,相对来说英语二简单一些。
我英语二考了84,当然,底子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1.单词
英语最重要的真的是单词。其实从小到大买那么多单词书,大部分人都是一直停留在A阶段,不能坚持下去,因为太枯燥了...
我考研的时候看的是朱伟的《恋练有词》,配合伟哥的视频去看,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可以的,教你词根词缀,一个词的情感是什么,即使不知道意思,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视频里面段子还是比较多的,也比较幽默,但是重复去刷的时候第二遍再听段子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是怀着去学知识的心态去听课的,这些就纯属娱乐了。特别是英语底子不好的同学。把背完两遍之后还不认识的单词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不断去复习巩固。
2.阅读
我买了只有历年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阅读题的书,每天做1-2篇,规定自己的时间在15-18分钟之内做完,对答案之后,精读阅读中的每一个句子,把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抠出来,记到自己的单词本上。长难句,一边看解析一边自己分析句子结构,试着去翻译整篇文章。
3.作文
作文我是先看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了一些模板,我个人觉得有些基础,后来是看了朱伟和周兆鑫老师的视频课,配合朱伟的小黄书,我觉得那几个句型还是不错的,背的模板最后考试小作文真的用上了。大作文写的时候有种才思泉涌的感觉,还是要平时对于一些常见话题,想一些理由,也就是方便写大作文论述的时候能灵活运用。
忙忙碌碌的一年过去了,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这一年真的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这段路现在想来,觉得更多的是充实吧。
下面主要就讲讲自己这一年的复习经验
择校择专业
从择校,择专业,到确定考华中的学科英语,差不多也将近花了1个月的时间,因为自己是跨考生,所以在最后确定专业之前,自己一直都是害怕和胆怯的。但是择校的初心还是有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因为我本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既然选择了考研,自己一定是想考一个更好一些的学校的。当时自己还备选了南京师范,华南师范,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综合难度和个人实力,觉得华中是教育部直属211,而且每年招的人数也比较多,虽说报考人数多,但还是被录取人数吸引了,其他学校基本只招收个位数或者十几个。
因为自己英语底子其实还可以,对英语一直也比较感兴趣,大学也考了口译这些,而且对大学本科这几年学的东西是真的不感冒,所以也是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跨专业考华中学科英语。相对其他英语类的专业,比如翻译,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基本都是学硕的专业,考的也更深,可能对于我这类跨专业考生来说,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下面就讲一讲自己整个的复习过程和心路历程吧。
复习过程
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3-6月),强化阶段(7-9月),冲刺阶段(10-12月)。
我开始的不算早,基本是从4月末才开始准备,基础阶段已经过了一半了。确定学校之后就抓紧时间买两门专业课的参考书,333是4本书,833是3本,其中有的胡壮麟和王蔷都可以买中文的对应版。
1.政治
政治这门科目,的确不需要太早准备,大概考试当年的7,8月份开始就可以。
题型:单选(16*1分)、多选(17*2分)、分析(5*10分)。
第一轮复习(7-9月):建议配合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他出的书《核心考案》去打基础,讲的是真的好,幽默又全是干货。肖秀荣老师的视频我也听过,说话不怎么让人听得懂...但是刷题我还是推荐肖老的《1000题》,题量大,知识点比较全面。看完徐涛的视频之后,可以去第一遍刷1000题。选择题还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多选题,第一遍做会发现一错一堆,这也正常,毕竟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刚刚建立,还不熟练。
第二轮复习(9-10月):二刷《1000题》,可以着重去看之前的错题,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是更好的,可以把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自己去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不时拿出来翻翻。
第三轮复习(10-11月):三刷1000题,背诵徐涛的《冲刺考点手册》,主要是去掌握选择题的知识点,做肖秀荣八套卷。
第四轮复习(11-12月):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徐涛的小黄书,作为最后主观题的押题去背诵。
2.英语二
题型:完形填空、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
专硕考的都是英语二,学硕考英语一,相对来说英语二简单一些。
我英语二考了84,当然,底子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1.单词
英语最重要的真的是单词。其实从小到大买那么多单词书,大部分人都是一直停留在A阶段,不能坚持下去,因为太枯燥了...
我考研的时候看的是朱伟的《恋练有词》,配合伟哥的视频去看,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可以的,教你词根词缀,一个词的情感是什么,即使不知道意思,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视频里面段子还是比较多的,也比较幽默,但是重复去刷的时候第二遍再听段子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是怀着去学知识的心态去听课的,这些就纯属娱乐了。特别是英语底子不好的同学。把背完两遍之后还不认识的单词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不断去复习巩固。
2.阅读
我买了只有历年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阅读题的书,每天做1-2篇,规定自己的时间在15-18分钟之内做完,对答案之后,精读阅读中的每一个句子,把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抠出来,记到自己的单词本上。长难句,一边看解析一边自己分析句子结构,试着去翻译整篇文章。
3.作文
作文我是先看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了一些模板,我个人觉得有些基础,后来是看了朱伟和周兆鑫老师的视频课,配合朱伟的小黄书,我觉得那几个句型还是不错的,背的模板最后考试小作文真的用上了。大作文写的时候有种才思泉涌的感觉,还是要平时对于一些常见话题,想一些理由,也就是方便写大作文论述的时候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