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做吧,我看看出来是什么样的,后边在慢慢改.......
再换个风格吧,这个风格不喜欢。等设计师问为什么的时候,往往是说不出来,就是感觉不对。
我要的小清新,你做出来怎么这么重口味?而设计师可能觉得我已经口味很淡了,够清新了啊!!!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几种原因导致的:
滞后性,只有看到实际效果图才能确定是否符合预期,这样就增加了修改设计的风险,延长了设计周期;
方向性,开始要求一种风格,很快变卦要求改成另一种风格。没有明确的方向目的,其实是没有对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主观性,每个人的感受并不一致,在客户和设计师对风格调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或者设计师本身在需求向视觉元素转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因此,设计要平衡各方面因素,寻找一个最佳的表达方式,将设计师的理念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符合其心理预期的、具有良好体验的视觉语言。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套针对需求分析方法,将需求准确有效直观的向视觉元素转化,这就是创建情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