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196贴子:73,745,572

回复:将星陨落(二):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上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此同时,日军又把矛头指向了英国的殖民地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地。至此,中英等国联合抗击日本侵略军已势在必行。
1942年春,税警总团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时任税警总团参谋长的齐学启,升任新编三十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奉命率部远征,自滇入缅,与盟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
4月1日,日军突破英军防线,攻陷普罗美,并沿伊洛瓦底江继续北犯,形势于英军十分不利。
4月中旬,日军又绕到英缅军的后方,占领仁安羌油田,切断了英缅军的退路,将英缅军第一师及战车营一部团团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
英缅军奋起突围,希望能转危为安,可是经过两昼夜的激烈战斗,也未能摆脱险境,且弹尽粮绝,伤亡很大。第一师与战车营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4月16日,英军第1师及战车营在缅北但安羌地区被日军包围达两昼夜,弹尽粮绝,岌岌可危,英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一再告急求援,中国远征军奉命援救英军。
4月17日,齐学启率部到达仁安羌附近后,不顾个人安危,即奔赴前沿阵地侦察,当他发现敌兵力是一个大队时,遂决定指挥一一三团对敌军发动猛烈的攻击,以解救英军于危难之中。


175楼2019-11-08 14:18
回复
    18日,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也亲临前线侦察。4月19日向日军一个大队展开猛烈的攻击,将其击溃,把被围英军数千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此役轰动了英伦三岛,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役救出被围困的英缅军队第一师及战车营之全部7000多人,还有被日军所俘的英缅官兵500多人,及美国新闻记者、传教士多人和战马1000多匹。
    由于此役胜利孙立人获得了英国“帝国司令勋章”外,齐学启及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等人也获得英国政府的嘉奖。
    仁安羌战斗结束后,齐学启和他的官兵们没有来得及休整,又奉命掩护兄弟部队北撤,在卡萨与温早之间,与敌军展开了战斗。这场阻击战打得非常激烈和艰苦,齐学启奉杜聿明军长命令前往卡萨指挥作战。
    5月9日,卡萨告急。齐学启又奉杜聿明军长之命前往卡萨阻击敌人。他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亲临前线,指挥新编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发起对日军的反攻,终于用一个团的兵力,击退了日军一个联队的进攻。
    为了部队的安全,当日军败退后,齐学启即按原定计划,指挥部队向卡萨铁路以西的山地转移。
    11日,齐学启火急返回师部,但转移伤兵,必须尽快解决好车辆运输问题。他立即前往五军军部所在地联系,因延误了时间,当他返回时与师部失去了联系,只得随五军军部一道转移。
    当部队行至曼西时,齐学启遇见了在卡萨战斗中负伤的本师十多名落伍官兵,便毅然留了下来,挑起了照顾和护送他们转移的重任。他带着这些负伤的官兵艰难地撤退着,却因此又与第五军军部失去了联系。
    为了负伤官兵的安全,齐学启决定向更的婉江的荷马林方向转移。去寻找新编三十八师师部。


    176楼2019-11-08 14:20
    回复
      这一带山陡林密,气候变化异常,时而大雨倾泻,路滑难行;时而太阳当空,闷热难受。齐学启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大家来到了更的婉江的支流乌有河畔。
      齐学启不顾征途劳顿,立即去密林中砍伐竹子,做成竹筏,然后搀扶伤员坐好,让其顺流而下。伤员们望着眼前这位劳碌奔波的副师长,不知怎样才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谁知,人有旦夕祸神福,天有不测风云。23日,齐学启和他的战友们到达荷马时,突然与一支日军队伍遭遇。
      齐学启想,此时此刻是难脱险的,宁肯战死沙场,也绝不当俘虏。于是,他面不改色,从容坚定地对战友们说:“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戕。”
      他这锉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激发着每个战士顽强拼杀的精神。他们立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几经拼杀后,终因伤重和征途劳累,十几名伤员都为国捐躯,齐学启也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早已不省人事。
      经过激战,十余名负伤官兵全部英勇殉国,齐学启也中弹负伤,倒在血泊中,昏迷不省人事。日军发现昏迷中的齐学启为中国军队的高级将官时,立刻为其裹伤,并将他送至联队长处,虚礼以待。
      齐学启苏醒过来发觉自己身陷敌营时,立即怒斥敌人,并拒绝换药与进食,以求速死。
      日军无可奈何,只得将齐学启转运至荷马林旅团部。齐学启依然大义凛然,厉声斥责日军旅团长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枪毙,勿多言”。猛力向前夺刀欲自刺,并说:“求亡得仁,又何怨!”
      敌酋左右见状,慌忙上前夺下佩刀。日军旅团长亦惊呆。他万没有想到,中国高级将官是如此的顽强,视死如归,于是,连忙对齐学启表示敬意,并巧言令色,多方劝诱,皆遭到齐学启的怒斥。日军只得将他辗转解送至仰光战俘集中营服苦役。
      仰光战俘集中营,关押着许多盟军战俘,其中有中、美、英、印、荷、缅等国的战俘。
      齐学启来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用汉、英两种语言,给他们宣讲中外历史上忠勇之士的故事,以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坚定必胜的信念,盟军战俘们都深为齐学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他的声望所敬服。
      齐学启被俘的消息,不久便传到了南京汪伪政府。1944年5月,南京伪政府派陆军部长叶蓬等一行12人,前往缅甸劝降,遭到齐学启的怒斥,叶蓬等人却并不善罢甘休。
      继而又以大量名贵的物品来利诱齐学启,同样遭到他的严拒,这样反复历两月之久,高官贿赂,全无作用。叶蓬等人智尽技穷,于是便挑动中国战俘,来发泄对齐学启坚定不降的冤恨。
      叶蓬对中国战俘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前往南京享受高官厚禄,全都是因为齐副师长一人不肯与我们合作。”将矛头直接引向齐学启。
      在中国战俘中,有少数几个败类,如蔡宗夫、章吉祥、王庆华等人,听信了叶蓬等的谣言,以齐学启一人英勇不屈,而影响他们达到丧节求荣的目的,因此,对齐学启怀恨在心,处处与齐学启作难,起初是不听管教,以后则是公然反抗,并予侮辱。
      齐学启则晓以大义,耐心地开导他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谣言,对侮辱性的行为则一忍再忍,并将劳动得来的工钱分与蔡宗夫等人。
      然而,蔡宗夫等人不但不听齐学启的善言开导,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唆使其他中国战俘共同反对齐学启。


      177楼2019-11-08 14:27
      回复
        1945年4月,日寇在缅甸北部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开始动摇,蔡宗夫一伙知道盟军即将解放缅甸全境,害怕其一伙过去的所作所为难逃法网。
        于是,又共同策划了谋杀齐学启的阴谋,开始他们企图用毒药暗害齐学启,被察觉而未成功。
        之后,又起歹念,改为行刺,5月9日夜,在蔡的帮助下,章吉祥乘齐学启上厕所的机会,手执尖刀,猛力将刀刺入齐学启的腹部,齐应声倒地。
        齐学启被刺后,同监的英国军医上校主动向集中营方面请求,希望能给齐施行手术来挽救他的生命,但被日寇所拒绝,齐学启的伤势不断恶化。
        整个集中营的战俘们,都为齐学启的被刺而感到悲痛,又无法给他治疗,只得每日晨起晚跪地为齐学启的生命祈祷。
        5月13日晚10时30分,齐学启将军饮恨辞世。齐将军去世后,全监的各国战俘都流着热泪为崛告,并索取他的遗物留作纪念。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颁令褒扬他英勇不屈的事迹,并追赠为陆军中将。
        齐学启将军的忠骸由云南沾益空运长沙,公葬于岳麓山,而谋杀齐将军的凶犯也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称赞齐将军“……师长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四十八):王甲本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七):陈绍堂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六):吕旃蒙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五):李忍涛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四):阚维雍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三):包炎民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二):王剑岳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一):李家钰上将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178楼2019-11-08 14:28
        回复
          将星陨落(五十)萧孝泽少将
          萧孝泽(1912-1944年4月)字海梁,四川富顺琵杜乡人(今琵琶镇),将军为人和譪可亲,自幼刻苦,秉性善良,少年时就读成都石室中学。
          萧孝泽的曾祖是个读书求仕、常年在外宦游的小官,一家人跟随他,勉强够糊嘴嘴儿。
          1912年初夏,萧孝泽降生于成都,幼年毕业于成都南城小学,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以优异成绩考入成属联合共立中学(后石室中学)后,学习更加努力。不幸的是,父母早亡,家庭困难。

          “9·18”事变后,因目睹九一八事变之日军侵略,遂投笔从戎,在宜宾考入云南国民党第三十九军军事学校。于军校毕业后进入川军二十八军邓锡侯部连长、副营长等职。
          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他还进过两所学校深造:一是著名的江西星子县“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二是成都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九期。
          这个“高等教育班”,它办在黄埔军校内,相当于其提高班,在当时的军界和社会上都很受人重视。要进入这个班深造,有相当严格的程序。萧孝泽很顺利地进入了。
          九期的班主任是抗日名将孙元良中将,该班办了一份《忠勇月刊》,主要刊登毕业同学和老师英勇杀敌的事迹。
          一九三七年上半年,萧孝泽调任河南省保安司令部主办的全省高中学生军训大队长。


          179楼2019-11-09 13:16
          回复
            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天早晨,英俊的萧大队长站在高高的比武台上,在夏日的晨曦中,面向参加军训的青年学子们,高声喊出自己声音:“非抗日不足以更新政体,非抗日不足以挽救民族危W。力量虽小,绳锯木断,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坚待不懈,事情就能成功,抗日就会得到最后的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萧孝泽任河南禹县自卫团司令,两年后调豫西师管区第四补充团副团长,许昌国民兵团团长。
            在担任河南禹县自卫团司令的两年多时间里,萧孝泽切实领导起“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的地方军事工作。
            他秉公任怨,积极发动民众,组训自卫。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经商,走私,贩毒,发财。
            他常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萧孝泽公余之暇喜弄文墨,以效法民族英雄自勉。
            由于他“梗介自持,清贫自喜,不T污,不苛取,嗜好殊于庸众,服食不求佳羹,而书籍、器用则求精雅,凡有洽意,重赁弗惜;人有急难,解囊以助。”“共事者咸以品学兼优称之,故为上级所倚重。”
            1943年2月被派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兼参谋处长,在李钰统率下担任河南省灵宝、渑池、新安一带的黄河河防任务。
            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不断失败后,为挽救入侵南洋的孤军,日军调集14万大军向豫西进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放弃洛阳西退,致使原定在洛阳与敌决战的李家钰、高树勋等6个集团军的防线崩溃。
            日军乘虚追击,李家钰指挥第三十六集团军的4个步兵团,在云梦山抗击日军,掩护友军西撤。


            180楼2019-11-09 13:23
            回复
              五月二十一日,参谋处长萧孝泽等总部人员护卫着李家钰至陕县秦家被,再与日军遭遇,萧孝泽与总司令李家钰、上校副官周鼎铭等力战殉国,时年32岁。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队战死沙场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两人,一位是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另一位就是率领四川子弟出征的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
              据记载,在抗日前线,川军的兵器设备最差,半数军队没配机枪,有的部队连刺刀都没有。进入冬季,四川的子弟还穿着单衣、打着赤脚或穿着草鞋,看了让人心酸。
              根据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公布的数字,300万子弟出川抗日,64万为国捐躯。两个数字,均为全国之冠!中国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四川,功不可没!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四十九):齐学启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八):王甲本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七):陈绍堂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六):吕旃蒙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五):李忍涛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四):阚维雍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三):包炎民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二):王剑岳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一):李家钰上将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181楼2019-11-09 13:23
              回复
                将星陨落(五十一):吕公良中将
                吕公良(1905年-1944年5月1日),原名吕周,浙江开化人,1903年出生于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以开榨油作坊为生,幼年在本地就学。

                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岳飞抗击金兵、文天祥狱中作《正气歌》,史可法不受利诱守孤城等情节都深深地感动了他。
                吕公良还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左邻右舍逢年过节家家的对联多为他所写所作。
                1923年,吕公良考入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却导致了学校以思想激进鼓动革命为由开除了他的学籍。
                1925年毕业,他性格开朗,酷爱古典文学,善作诗文。
                1926年,他看到国家山河破碎、民B聊生的社会现状后,不顾家庭的阻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他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眷恋小家庭,终身关在小山村里。“是年8月,他只身跑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上学时,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他的提词:“天下为公”而改名吕公良。


                183楼2019-11-10 13:39
                回复
                  1928年,吕公良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分配到第89师任见习排长,开始戎马生涯。吕公良古文功底扎实,又写得一手好字,颇有儒将风度,加上他踏实能干,办事认真、深受上级器重,在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同学中,他是提升最快者之一。


                  184楼2019-11-10 13:41
                  回复
                    吕公良常言,“养兵是为了卫国、练兵是为了御敌。”1936年11月,时任第13军第89师参谋处长的吕公良随部队参加了绥远抗战。
                    1937年8月,第89师作为第13军的先头部队开赴南口,与沿平绥铁路西犯的日军坂垣师团血战20余天,毙敌甚众。
                    8月2日,吕公良随师部人员乘火车先抵张家口下花园车站,敌机9架突飞上空,首先将车站东西桥梁炸毁,之后各各车轮流轰炸,并以机枪扫射。顿时炸弹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列车爆炸声、伤者哭号声夹杂而致,约半小时后始转沉寂,烟幕亦渐稀薄,师长、参谋长转视吕公良,见车厢门尚紧闭,启示之,正与参谋数人谈笑自若。


                    185楼2019-11-10 13:42
                    回复
                      3时左右,一个联络参谋带了约一个连的人马冲进敌骑兵群,解了师部之围。然而吕公良那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慨,深深感动了下级。
                      1939年秋,吕公良升任第13军参谋长。1940年以后,吕公良先后任第31集团军高参,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及安徽界首、河南周家口地区的警备司令。
                      当时周家口是后方通向敌占区的咽喉要道,每天过往的人很多,其中混有日伪特务和毒品贩子。吕公良每天都要去部队驻地和哨卡巡查,军法处审问每一个被捕的罪犯时,他都要亲自听审。对于查获的毒品,吕公良都要当众予以销毁。
                      在周家口,吕公良还为当地群众修建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和一个大礼堂,并亲自为大礼堂题写了堂名。他在界首、周家口两地的为人处事深受当地军民的好评。
                      1942年底,吕公良奉命以周家口警卫团与其它一些部队合并,组建了新编第29师,并担任师长。
                      1943年夏,新编第29师开赴新郑整训。整训完毕,新编第29师遂奉命担任中牟一带的黄河河防。同年11月,新29师归属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建制。
                      1943年,河南大旱成灾,夏季麦子欠收,因饥饿而死者甚多。吕公良师长召集全师官兵大会,提出每个官兵每天节粮一两,捐给灾民弥补灾荒;秋季又遭蝗虫之灾,群众相信迷信,焚香求助于天。吕公良动员官兵,一方面宣传破除迷信,一方面配合当地群众,扑打蝗虫,得到广大人民的称赞。
                      1944年,日寇集结51万兵力,发起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平汉线,直指华南,向重庆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以期迫降。
                      3月,他奉命率29师镇守许昌。月底,日寇七万余人向许昌扑来。
                      4月2日,日军突然袭击中牟,驻防的27师奋起抵抗后失守。他当即率师与刘昌义军长驰赴中牟,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夺回中牟。
                      4月17日,日军再度进犯中牟,汤恩伯所属各军,按兵不援。军长刘昌义无奈,下令撤退,中牟得而复失。
                      4月18日,日军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先后在中牟县境内强渡黄河,突破中国军队暂编第27师阵地,豫中会战开始。
                      4月23日,日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认为平汉铁路以西的警备力量已有很大加强,因而决定沿铁路继续南下,攻占许昌。
                      日军占领这个前哨据点,后续部队纷纷渡过黄河,进而左右出击,一面围攻郑州、洛阳,一面强攻郭庄,直逼许昌。
                      同日下午5时许,日军第37师团226联队2大队配属无线电分队进攻长葛和尚桥,守军新编第29师86团等部奋起抵抗。双方激战至第二天凌晨2时,中国军队被迫撤退,第86团团长姚俊明重伤失踪。
                      4月24日,汤恩伯命令:死守许昌,牵制日寇,配合突围友军实施作战计划。当天,他召集誓师大会,作了兵力部署。其时,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临郑州督战,敌37师团、62师团、骑兵4旅团、坦克3师团分三路南下包围许昌,混成旅团穿插于西南。许昌城处在重重围困、孤立无援之境地。
                      4月26日,内山司令官向其所属部队下达了进攻许昌的命令。


                      187楼2019-11-10 13:46
                      回复
                        4月28日夜,敌军发起攻击,以坦克为先导,上空有十来架飞机向我阵地轮番轰炸,他亲临第一线指挥,进行殊死抵抗。
                        29日,许昌周围的日军增至万余人,战车、装甲车、汽车150余辆,并完成了对许昌城的全面包围。城南防线被突破。
                        30日晨6时,日军第37师团长长野佑一郎中将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断定中国军队要固守许昌城,便立即命令部队向许昌发起进攻,许昌城抗日保卫战打响。
                        后来日本官方的战史中,多次提到中国军队坚守许昌“抵抗异常顽强,毫无撤退迹象”和日军“行动颇为迟缓,伤亡陆续增加”。一支刚成立不久的部队能给数倍日军以重创,这与师长吕公良平时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战至下午,城外四关陆续被日军攻占。下午4时,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西门和南门,吕公良亲自坐镇南门指挥,挫败日军六次冲锋,双方伤亡惨重。
                        不久,日军第5航空军第2飞行团第44战队的几架轰炸机、战车第3师团栗栖支队陆续投入战斗。傍晚7时以后,日军坦克先后攻入西门和南门。步兵也随后冲进城内,吕公良率部展开激烈的巷战。
                        经过一天的战斗,新编第29师官兵伤亡惨重。晚上10时,在报请上级批准同意后,吕公良宣布部队分两路突围,指定集合地点为郾城黑龙潭。
                        突围前吕公良为了保持守城官兵的名节,含泪焚烧了师旗。当时吕公良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在部队中十分显眼,部下苦劝他更换便衣,设法逃出,但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从东门突围的一路,由第85团余部在前,第85团4连协同师警卫排保护吕师长居中,第87团余部断后。
                        在突围中,部队 陷入了日军第27师团的封锁线,日军出动大批步兵、骑兵、炮兵等包围突围部队。
                        双方当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喊杀声如山崩地裂,震撼着周围的村庄,副师长黄永淮,第85团团长杨尚武、第87团团长李培芹先后英勇牺牲。
                        吕公良显眼的着装,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他们疯狂地对吕公良进行攻击,吕公良连中数弹,流血不止,倒在麦地中。吕公良把两个警卫员叫到身边说:“我不行了,你俩走!我们三个不能都死在这里,活着出去也有个报仇送信的人,快走!”连催几遍,二位警卫员含泪离开了师长。
                        5月1日中午,吕公良被附近一位村民发现,他悄悄找人将吕公良抬回村隐藏起来。这时吕公良已奄奄一息,由于伤势过重,缺医少药,第二天,被日军视为中国军队“抗战派的中坚干部”的吕公良停止了呼吸,年仅41岁。
                        日军内山英太朗中将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5月1日许昌城内的扫荡于上午结束。今晨攻占东北角后,由该处出逃的部分部队,6时20许在于庄附近被工兵第27联队小野部队围歼。由缴获名片中,得悉该部为包括新编第29师师长吕公良中将在内的司令部。因战时匆忙,未能郑重掩埋敌将遗体,并树立标志,身为武士,不胜惭愧。”
                        1944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已故师长吕公良为陆军上将军衔。
                        1946年,吕公良的妻子方莲君携儿女将将军忠骨迁至浙江杭州西湖畔安葬,当时沿途群众夹道迎送,许多村庄都设供桌祭奠。
                        1986年,经浙江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吕公良将军革命烈士称号。
                        1988年,经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昌义提议,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澜涛、杨静仁批示,4月5日清明节吕公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4年4月1日,值烈士殉国60周年之际,其家乡浙江省开化县修建了一座吕公良革命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诚如吕公良将军之子吕行素先生所言:“父亲所处的时代是我们国家最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最剧烈的年代, 他从一名教师转而投笔从戎,到当上了高级将领,最后英勇牺牲在战场上。应该说他是千千万万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一个代表,也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积淀的结果。”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五十)萧孝泽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九):齐学启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八):王甲本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七):陈绍堂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六):吕旃蒙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五):李忍涛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四):阚维雍中将
                        将星陨落(四十三):包炎民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二):王剑岳少将
                        将星陨落(四十一):李家钰上将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188楼2019-11-10 13:49
                        回复
                          将星陨落(五十二):卢广伟少将
                          卢广伟(1903年-1944年5月5日)字济吾,辽宁凤城人。1903年8月3日生。1925年10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炮兵科。后在奉系及东北军炮兵部队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主任等职。
                          1925年10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炮兵科。后在奉系及东北军炮兵部队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主任等职。
                          1928年任东北砲兵团团长。
                          1933年2月任东北军一零五师骑兵团上校团长。


                          189楼2019-11-11 13:24
                          回复
                            1934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
                            1935年又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骑兵训练班进修。学习结束后回到老部队一零五师。
                            1937年6月东北军东调整编后,在由一零五师改编的四十九军任职。随四十九军在上海、江西等地转战抗日。
                            1937年8月,他率部在河北姚官屯阻击从北平、天津沿津浦路南下的日军,激战数日,血流成河。
                            1937年10月,他率部赶往上海,在淞沪会战的末期参战,并掩护友军撤退,期间身负重伤,他所在的315旅伤亡过半;316旅只剩十分之一,东北军抗战报国、一雪前耻的激情有此可见。


                            190楼2019-11-11 13:29
                            回复
                              1938年6月他率部参加武汉会战,作为江防部队在香口、香山阻击日军,此役中再次负伤,并由315旅上校副旅长擢升为该旅少将旅长。
                              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奉命在修水南岸阻击日军,有一位当年105师的老兵杨佐周在《修水抗战纪要》中回忆说,夺取五谷岭战斗中,“卢广伟原以第630团失去阵地,关系重大,引以为耻……所以他督战反攻,曾抱有不顾一切、誓死夺回的决心。今功败垂成,两团俱垮,顿足捶胸,不下战场,还是左右把他拉下来的”。
                              卢广伟《自传》中,他这样回忆说:“民国二十八年间,余任旅长时,率军抗敌于江西修水之南岸,右翼友军为敌击破,皆已后撤,余乃率部坚守阵地,与敌搏斗,艰苦支持达廿一日,余旅官兵三千余人,最后余存者不过十之一。”
                              “其间所经战斗十八次,昼夜未曾休息者四次,两昼夜未进饮食者一次,一昼夜未进饮食者三次,一昼夜仅进食一餐者盖属常事。余之所以如此者,一以未奉后撤命令,不愿放弃守土以求自全;一则亦不忍以寸土资敌,致丧我革命军人之荣誉,而贻国家民族之羞。”
                              “不愿放弃守土以求自全”、“不忍以寸土资敌,致丧我革命军人之荣誉”,从这些话语中透露出一个中国军人“马革裹尸还”的精神本色。
                              南昌会战后,原东北军后来被打散整编,卢广伟离开老部队先后担任第十九集团军少将参议,参与制定长沙会战计划;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游击政训班少将副主任;
                              1941年担任骑兵第八师(青海马步芳部队)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在河南、安徽坚持抗日。


                              191楼2019-11-11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