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太极吧 关注:122贴子:1,049
  • 6回复贴,共1

为什么太极拳又叫做长拳?王宗岳《太极拳释名》集解(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新方
【原文】太极拳,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解曰】中国武术广大精微,不仅门派众多,风格各异,而且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南拳北腿,长拳短打,内家外家,武当少林,等等,其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长拳和短打之说,因为这是就技术特点而言。“长拳”一词最早见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可知在宋初已有专称“长拳”的拳种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一般将弹腿、查拳、华拳、炮捶(拳)、洪(红)拳等列入长拳。现代竞技武术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也大多属于长拳,但与传统长拳明显不同,突出技术动作的“高难新美”,表演功能明显增强。一般认为,长拳类的技术特点是动作舒展,大开大合,进退急促,注重长劲远击;而短打类则动作小巧紧凑,短促多变,进退灵活,注重贴身近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05 09:42回复
    按照以上特点,很明显,太极拳不属于长拳,而应列入短打类。可知王宗岳讲的长拳,与上述长拳含义不同,“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长,当然可以理解为长度的长,但一个立体,如果长宽高的长度都特别长,就叫做大,故曰“如长江大海”,讲的是太极拳的技术含量最为丰富,“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王宗岳论十三势,用的是极为精密的数学语言,不经口授,难以入门,更难登堂入室;而论长拳用的是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尤为“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武禹襄《四字不传秘诀》)。是以其中奥妙,并非一文所能备述,这里谨略述其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05 09:44
    回复
      2025-05-14 14:43:16
      广告
      首先是放长击远之长。这不仅是长拳类所追求的,也是一切武术所追求的技击效果,我能够打得着人,而让人打不着我,的确很好。但一般武术多采取把臂和腿伸直,迈大步等方法,如少林拳的冲拳,现代散打的直拳,拳击的刺拳等。又由于腿比臂长,故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长拳特别注重腿击法,又有“南拳北腿”之说,北派武术指的就是长拳,弹腿就是以腿击法为主的武术,戳脚更被称为“北腿之杰”。而太极拳的放长击远与上述方法不同,是通过提顶吊裆,裹裆护肫,含胸拔背,松肩沉肘等一系列极为精密的身法要求,而达到“曲中求直”(武禹襄《太极拳解》),并通过“身法不散,讲究跟劲”(武禹襄《器械论》),把长拳所追求的放长击远和连续进攻之长,都发展到最大极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05 09:46
      回复
        再者长有馀地之长。一般的长拳,虽然拳脚(或器械)够得比较长,但不能留有连续进攻的馀地,如果出击后未能有效地击中对方,则既不能再往前进攻,更无法改变方向和角度,只有撤回来,才能重新开始第二次出击,在这“旧力略过,新力未生”(程宗猷《耕馀剩技》)之隙,就很容易为对方所乘而被击败。而太极拳之所以又叫做长拳,不仅比一般长拳够得更长,而且长有连续进攻之馀地,拳脚(或器械)击出后,还能够因敌变化,随时改变方向和角度,更能够粘住对方,粘走相生,跟着对方的劲走,使对方无法逃脱,因为太极拳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能够做到身法不散,讲究跟劲,“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武禹襄《太极拳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05 09:47
        回复
          还有兼备众长之长。各家武术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弊,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是以在武术的长期发展中,各家武术无不强调“练一家,观百家”,“观千剑而后识器”,力求博采各家之长,而避免各家之弊,但外家拳重在招上,很难有根本性的突破。而太极拳以练意为主,“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武禹襄《十三势说略》,故能兼备各家之长,而无各家之弊,比长拳更长,比短打更短,既长于放长击远,连续进攻,更长于贴身近战,因变示奇,把长拳的放长击远和短打的势险节短都发展到最极限,故能在实战中做到不论远近高低,前后左右,挨何处何处可击,“出手不见手,滿身都是手”,“出腿不见腿,滿身都是腿”,正如王宗岳先师在这篇拳论中讲的,“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太极拳的技术含量之广大而精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05 09:49
          回复
            长拳 缠拳也 太极拳的前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05 12:4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20 0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