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MSTRONGNEROS
相信经常上网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网络谣言防不胜防,
最近几天,一则名为《比黑洞更震撼:人类拍到第一张量子纠缠照片》的网络“新闻”大肆流传,被很多网友添油加醋地迅速转发,如下图:
这则新闻同时被全部主流媒体网站、科技专业网站和卫星电视争抢转发,如“新浪科技”、“光明网”、“爱奇艺”、“新华网”、“钛媒体”、“百度”、“南方财富网”、“中国科学院”、“科普中国网”、“中国科学院”——看到这里我几乎都要相信了——我不是专家学者,对量子物理学几乎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去杠中科院会不会显得太矫情?人家会不会以为我是“碰瓷”的?
然而我看过了太多的科学谣言,已经锻炼出一种敏锐的文字嗅觉——这类谣言文章总是故意隐匿关键信息以防止读者反向追踪,而在真实科技报道中必不可少的论文名称、贡献者(单位集体)名称,以及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却偏偏避开了。
由此看来,只要追踪到报道最初的来源,就能确实证明真伪。我立即展开行动。
几乎所有媒体都将报道来源指向“科技日报”上一篇名叫刘霞的记者所做的文章,我通过网络检索到它,果然完整版的“新闻”泄露了一个新线索:论文的第一发现者保罗.安东尼.莫罗博士和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有没有物理与天文学院?该学院里有叫保罗-安东尼.莫罗的博士吗?
通过检索格拉斯哥大学官网可以知道,该大学确实有一个很牛逼的物理与天文学院。
相信经常上网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网络谣言防不胜防,
最近几天,一则名为《比黑洞更震撼:人类拍到第一张量子纠缠照片》的网络“新闻”大肆流传,被很多网友添油加醋地迅速转发,如下图:
这则新闻同时被全部主流媒体网站、科技专业网站和卫星电视争抢转发,如“新浪科技”、“光明网”、“爱奇艺”、“新华网”、“钛媒体”、“百度”、“南方财富网”、“中国科学院”、“科普中国网”、“中国科学院”——看到这里我几乎都要相信了——我不是专家学者,对量子物理学几乎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去杠中科院会不会显得太矫情?人家会不会以为我是“碰瓷”的?
然而我看过了太多的科学谣言,已经锻炼出一种敏锐的文字嗅觉——这类谣言文章总是故意隐匿关键信息以防止读者反向追踪,而在真实科技报道中必不可少的论文名称、贡献者(单位集体)名称,以及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作者却偏偏避开了。
由此看来,只要追踪到报道最初的来源,就能确实证明真伪。我立即展开行动。
几乎所有媒体都将报道来源指向“科技日报”上一篇名叫刘霞的记者所做的文章,我通过网络检索到它,果然完整版的“新闻”泄露了一个新线索:论文的第一发现者保罗.安东尼.莫罗博士和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有没有物理与天文学院?该学院里有叫保罗-安东尼.莫罗的博士吗?
通过检索格拉斯哥大学官网可以知道,该大学确实有一个很牛逼的物理与天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