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吧 关注:10,960贴子:321,276

仰慕刘邦而追从的人(二):张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史公曰:“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译】太史公说:“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


IP属地:重庆1楼2019-09-01 17:40回复
    张良的祖父、父亲担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秦国灭亡韩国后,张良这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没有项羽和刘邦的豪言壮语和感叹,而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直接一锤子袭击秦始皇,但误中了副车。
    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避。
    张良在下邳获黄石老人赠送的《太公兵法》,认真研读十年,同时行侠仗义,救了项伯的命,并随自己躲藏起来。


    IP属地:重庆2楼2019-09-01 17:42
    回复
      陈涉起兵反秦,张良也积极响应,但比起项梁、刘邦等人相差甚远,只聚集了一百多人。
      张良率众准备到留县投靠景驹,半道上却遇见了刘邦。
      刘邦这时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被刘邦魅力吸引,便走火入魔似的跟随刘邦做一名厩将。
      让张良惊奇的是,他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他,采用他的计谋并获得成功。
      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
      刘邦悟性如此之高,张良百思不得其解,发自内心赞叹:“沛公殆天授。”即“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人间的。”
      于是,张良不想去见景驹,而归附刘邦了。


      IP属地:重庆3楼2019-09-01 17:44
      回复
        张良心中不忘反秦复韩。
        刘邦到薛地拜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
        项梁听张良劝说立韩成为韩王,任张良为韩司徒,率一千多人到韩原来领地作战。
        张良虽然熟读《太公兵法》,实际运用却不顺利。当辛辛苦苦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回去了。
        张良所率韩军只能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战局没有多大起色。
        刘邦奉怀王之令率兵西行,与张良会面,张良领军跟从刘邦作战。
        说来也怪,刘邦与张良结合之后,战况发生根本转变,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还击败了秦将杨熊的军队。
        刘邦请韩王成留守阳翟,请张良随自己完成怀王交给的使命。


        IP属地:重庆4楼2019-09-01 17:46
        回复
          刘邦军抵达南阳,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
          刘邦灭秦心切,打算绕过宛城西行。
          张良反对,认为强秦在前,如果宛城秦兵从后面追杀,就很危险了。
          刘邦醒悟,把宛城重重围住,又采纳陈恢建议,招抚南阳郡守,解除后顾之忧。
          南阳郡的其它城池也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刘邦兵威大振。
          张良都没有意识到刘邦做得比他想要的效果还要好。
          刘邦军抵达峣关,想要强行攻取。
          张良开始主张智取,刘邦依计而行,带珍宝财物劝诱秦将,峣关守将愿献关投降。
          张良这时认为应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
          于是,刘邦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结果秦军大败,刘邦乘胜追击,继续西进,为抢先入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良有道家思想,从他的行事风格看,并不避讳阴谋。
          对道家来说,纯粹光明不成其为世界,一阴一阳谓之道。


          IP属地:重庆5楼2019-09-01 17:49
          回复
            刘邦进入咸阳豪华宫殿,看到美貌宫女和珍宝异藏,情不自禁,想留居宫中。
            樊哙强谏,刘邦不予理睬。
            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刘邦清醒,接受张良规劝,下令封秦府库,还军霸上,约法三章,不受馈赠。
            秦民从“喜”到“大喜”再到“益喜”,唯恐刘邦不在关中为王。
            项羽听曹无伤密告,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项伯由于与张良有旧交,私见张良,劝其潜逃。
            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
            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刘邦。两人商量之后,张良邀请项伯入帐见刘邦。
            项伯进帐后,刘邦亲自为项伯斟酒,好言好语说服项伯,并结为了儿女亲家。
            项伯便交代刘邦:“明天一定要早一点亲自来向项羽谢罪。”
            项伯连夜驰回鸿门,把刘邦的话都转告给了项羽,并百般疏通,使原已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解。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款留刘邦在鸿门宴会饮,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IP属地:重庆6楼2019-09-01 17:53
            回复
              项羽和范增阴谋让刘邦做了汉王,统治偏僻荒凉的巴蜀地区。
              刘邦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
              刘邦见此非常感动,也趁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
              项羽应允了刘邦的请求。
              刘邦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准备返回韩国辅佐韩王信。
              张良劝说刘邦:“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
              刘邦于是下令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IP属地:重庆7楼2019-09-01 17:55
              回复
                刘邦还定三秦,项羽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
                张良寄书蒙蔽项羽:“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
                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
                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田荣。
                项王不准韩王回韩国,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这断绝了张良的复韩梦。
                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
                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
                此后,张良便朝夕相随刘邦左右,成为画策之臣。
                明代李贽认为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
                张良由“反秦复韩”转化为“灭楚兴汉”。


                IP属地:重庆8楼2019-09-01 17:58
                回复
                  刘邦彭城大败。
                  《史记·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


                  IP属地:重庆9楼2019-09-01 17:59
                  回复
                    楚军围困刘邦于荥阳,汉军粮草匮乏,郦食其献计请刘邦复立六国之后,刘邦赞同,命人刻制印玺。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听刘邦说罢大吃一惊,拿起桌上的筷子,连比带划向刘邦从八个方面讲解,批驳“复立六国之后”之策。
                    张良看到时移势异,应该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刘邦,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立即纠正,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鞭辟入里的分析,被明人李贽赞叹为“快论”。
                    这较之张良昔日请立韩王,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认识,显然是一个飞跃。
                    张良的确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IP属地:重庆10楼2019-09-01 18:01
                    回复
                      韩信占据齐国故地后,使人向刘邦求封为代理齐王。
                      刘邦大怒,张良和陈平都用脚轻轻暗示刘邦,刘邦非常精明而且反应极快,马上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笼住了韩信,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
                      鸿沟协定后,刘邦也欲引兵西归。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与陈平同谏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听后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刘邦率军至固陵,韩信、彭越未到。
                      刘邦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韩、彭果然来援。
                      垓下之战终于打败项羽,刘邦登上皇位。


                      IP属地:重庆11楼2019-09-01 18:03
                      回复
                        刘邦称帝后对张良的评价,《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封赏部分功臣后,其余日夜争功,难决高下,刘邦忧心忡忡。
                        张良建议先封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来安抚群臣。
                        刘邦于是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加紧评定功劳施行封赏。
                        娄敬劝刘邦定都关中,大臣们却纷纷陈说建都洛阳的好处,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
                        张良支持娄敬的主张。
                        张良的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素负重望,又深得刘邦信赖,因而汉高祖当即决定定都关中。


                        IP属地:重庆12楼2019-09-01 18:05
                        回复
                          刘邦想废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
                          周昌、叔孙通等很多大臣极力劝阻,吕后很惊恐,派吕泽请张良出面。
                          张良认为这是至亲骨肉之间的事,进谏无益。
                          但张良也赞同叔孙通所说:“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
                          他建议太子请节义清高的“商山四皓”,让皇上感到太子羽翼已丰。
                          后来事果如张良言,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更加敬重。
                          英布反叛,刘邦亲自带兵东征。
                          张良患病,自己勉强支撑起来,送到曲邮,谒见皇上说:“我本应跟从前往,但病势沉重。楚国人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国人斗个高低。”
                          张良又趁机规劝皇上说:“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军队吧。”
                          刘邦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
                          这时叔孙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职。


                          IP属地:重庆13楼2019-09-01 18:07
                          回复
                            司马迁说:“留侯跟随皇上进攻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妙计,以及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平常随便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于不是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记载。”
                            张良自我总结并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
                            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
                            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
                            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过后八年,张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


                            IP属地:重庆14楼2019-09-01 18:10
                            回复
                              《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译】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无形之中克敌制胜,子房谋划克敌制胜之事,没有智巧之名,没有勇武之功,从易处着手解决难题,从小处着手成就大事。


                              IP属地:重庆15楼2019-09-01 1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