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经历如果细说,我可以写出比此文长5倍的文章,但这些不是咱们本次征文的主题,我就长话短说。
都说人生没有永远的低谷,幸不幸福关键看你满不满足。我经历过一无所有,稍微给我一点点机会我都会加倍珍惜。进入公司后我被安排在办公室行政岗位,负责一些日常文件的整理工作。工作内容冗杂且枯燥,压力还很大,但是这种日子让我感到充实。每天,我都会用对待考研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只要有任务要求,我可以加班到任何时间,也可以不吃饭。不久,因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保护了公司重要文件,我受到公司表彰并涨了工资。半年后,因为内部人员调整,且领导认为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强,我被调入甲方业务岗,负责采购和对乙方的审核工作。又过了一年,我升格为项目主管(名字好听,实际上仍然是最基层员工)。最黑暗的日子算是过去了,但有件事我一直不能释怀——我想读研。
2015年,我自己有了一些积蓄,且满足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我开始着手考虑买房的事。年末,父母资助加上东拼西凑攒够了首付,又贷了60万公积金贷款,我在城郊拿下了一所90多平米的房子。两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初,国内房地产进入牛市,半年后我的房子实现价值翻倍。我当时跟我爸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房子卖了让我出国读书?我爸妈是保守的人,自然不会同意的。我妈说“你去读个在职学历吧。”
如果说当年从考研失利到踏入职场,这是发展的第一次否定,那么重新拿起书本开启考研征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原点,实际上则是螺旋式上升。2016年夏天,我开始关注在职研究生考试。在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我决定考MPACC,并购买了一些199管理类联考的参考书。直到2016年8月,我偶然间发现了对外经贸大学招收“统考非全日制金融硕士”,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与全日制相同,分别是政治、英语1、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431金融学综合。在职人员单独划线,毕业发毕业证和学位证。“没错,就是它”我告诉自己,把握住,弥补缺憾的机会来了。这一次我考的不是研,而是情怀。
当我重新拿起大学数学课本,5年前的种种景象又浮现在眼前。然而心境却不一样了,当年的焦虑变成的此时的淡定,当年的浮躁变成了此时的淡然,当年的自负变成了此时的自知。在这里自夸一下,我挺佩服自己的长期记忆力。做了几道题之后,我惊奇的发现5年前的数学知识我居然还记得大部分。很多同学会问,跨专业考研难度大吗?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私以为在考研这件事上,比专业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你的学习习惯、思维深度和自控能力。如果大学四年来你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早起、阅读、跑步、背单词、认真学习专业课,那么无论从哪个专业跨考经济类专业都不会太难。相反,如果你的大学过得像我当年一样浑浑噩噩,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丧失了大部分学习能力,那么你真的是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