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泪吧 关注:20贴子:1,367
  • 2回复贴,共1

培福与惜福 (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是不是都喜欢有“福”?什么是“福”呢?平安就是福。但一般人常常忽略了自己拥有的福,也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福不是向外求来的”。 
  什么是“最美” 
  各位同学,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众生”吗? 
  “众生”就像鸡、鸭、猪、狗……一样会吃、会睡、会玩,看起来和“人”很相像;但是“人”和“众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那里呢? 
  “人”和“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良知、还能够发挥“良能”。 
  还记得在慈济护专的毕业典礼上,我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最美的东西?“最美的”就是“最能吸引”我们的事物。这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并不是外在的美丽,而是来自内心的那份善念、爱心与信心。 
  举一个例子说:前些时候,有几位企业家的太太邀约我在“来来饭店”聚餐,她们要我过去收捐献给慈济的善款。餐点来了,每一样菜色都很可口,但是她们都只吃上几口就停下筷子。我很纳闷地问:“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呢?”结果她们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正在减肥。” 
  我笑着说:“我体重才七十二公斤‘而已’,你们都还离我很远哪!我都舍不得糟蹋这些食物,你们何必如此亏待自己呢?” 
  虽然我的身材超重又长得不怎么样,但是我先生依然对我很好,很爱护我。不为什么,只因为我有一份来自内心的自信;知道怎么作是最恰当的——不管是待人处事,都保持诚、信的态度。这样一来,自然流露出一份吸引力。 
  有一次,警察广播电台要访问我们几位慈济委员,我难免会有一点紧张。就问我的女儿:“如果主持人问我踏入慈济之前和踏入慈济之后有什么改变?我怎么回答?” 
  女儿就说:“妈妈,您可以告诉她说,您除了体重没有改变之外,其它的都改变了。”真是快人快语。 
  经常“洗心”增长智慧 
  她又接着说:“以前您只会教我们洗衣服、洗碗筷;现在还会教我们‘洗心’。” 
  什么是“洗心”?就是用慈悲的甘露水来洗净我们心中的污浊、缺点。 
  我有三个女儿,小女儿比较骄纵。有一天她跑来向我告状:“妈妈,姊姊欺负我。”我说:“姊姊真的欺负你吗?”她很肯定地说:“是啦,她对我非常坏,我不再理她了。”于是我笑着对她说:“你到房里去,想想这三天里姊姊对你好的事情,想出三件,你才可以出来喔!”她嘟着嘴说:“姊姊那有对我好?她坏透了!”不过还是进房间去“洗心”。 
  不到二十分钟,她出来告诉我:“有啦,姊姊前天买了相簿给我,昨天又带我去吃麦当劳,又送我东西.....。” 
  所以,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把人家的优点都置诸脑后。因此我们要记得常常“洗心”。 
  曾经有一位委员倒茶给证严上人喝,当她端到师父面前时才发现杯子有个缺角;于是非常抱歉地要去换个完整的杯子来,这时候师父笑着说:“我们不看它的缺角,这个杯子还是圆的呀!” 
  由此我们知道,有智慧的人懂得看别人的优点;没有智慧的人就会专找别人的缺点。 
  我们仍都是凡夫,凡夫都有许多缺点;所以我们要尽量看清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多原谅别人的缺点。 
  懂得原谅别人就是“有福”。我们和别人能够多结善缘就是“培福与惜福”最好的方法。 
  做一个高品质的“名牌人” 
  最近我有一个机会去欧洲。旅行团中有两个年轻女孩,其中一个沿途都在采购自己的衣服、用品。我问她可有买一些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她回答说:“他们有很多了,不需要我再买给他们。” 



1楼2009-08-08 09:17回复
    我回到家里就问小女儿:“你怎么对老师这么不礼貌?”她很老实地告诉我:“那天我心情不好,就对老师说了不礼貌的话,结果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还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头。我回家一想,觉得很惭愧,很对不起老师。所以隔天就去向老师忏悔。”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不能像我的小女儿一样率性而为。更要明白,我们应该学习老师的包容。 
      包容是一种力量;它使我的小女儿知道自己错了,知道去向老师忏悔并且改正过错。 
      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就需要从“不计较”着手。 
      什么是最好的修行?结好缘就是最好的修行;而要与人为善,就要有“不计较”的胸怀。 
      人与人相处,同样一句话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同学指责我哪个地方不对,如果我懂得“善解”,那么我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同学是为我好,善意地纠正我,我会感谢她。 
      相反地,如果我心里头充满“与人计较”的看法;那么我就会觉得别人是在讽刺我、瞧不起我.....等等,让自己生气又对别人无益的情绪充斥在我的心中。不知不觉中就和人结下恶缘。 
      所以说,不去计较就不会惹事生非。善解一切事情,自然会时时感恩别人,自己也常常觉得很快乐。一般人常说“有理走遍天下”、“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其实有智慧的人应该“理直气和”。 
      我们也常听说:“人要争一口气。”可是证严上人告诉我们: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是去争一口“气”。而是把这口“气”吞下去,再消化掉。为什么呢?因为你就算争了一口气,又怎么样?只不过是多树立一个敌人罢了。 
      讲好话也要“把话听好” 
      人和人能相识就是一种缘,我们要惜缘;惜缘也就是惜福。 
      有个会员告诉上人:“师父,别人骂我,我常常都听不懂!”上人回答她说:“那是你的福报很大。” 
      她并不是傻瓜,但是她不愿刻意去了解别人骂她话的内容。因为她懂得去包容人家。 
      相反地,如果别人随便说一句,你就耿耿于怀,那就是业障深重。老是让自己心里难过。各位同学,以后如果听到别人在骂你,你应该感谢他,他骂人是破坏他自己的形象示现给你看。让你知道骂人是不对的,自己就晓得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 
      有一句话说:“忙人无是非。”如果一个人常常想去帮助别人,自然就没有时间惹事生非,也没有时间生病。相反地说:“闲人无乐趣。”想想看,人一闲下来,总是胡思乱想,失去正确的心念。 
      我一直在强调要惜福、培福;这要从那里做起呢?告诉各位:我们要时时讲好话,做好事。 
      有些人说:“我心地很好,只是嘴巴不好;我也是好人。” 
      上人说:“嘴巴不好就不能说是好人。因为心就像工厂,说出来的话就是它的产品。那有产品不良的工厂还称做是‘好工厂’的呢?” 
      我们常说好话是“口吐莲花”;常出恶言就是“口吐毒蛇”。 
      有位李居士曾经告诉我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他搭乘公共汽车,那位司机先生一下子猛踩油门,一下子猛踩刹车。使全车的人东倒西歪,有些站着的人还摔在地上。 
      李居士下车时,轻声对司机先生说道:“你这部车的刹车皮很锐利,它的离合器也很灵活。” 
      司机先生听了先楞了一下,然后对李居士说:“我从来没有被骂得这么痛快过。” 
      大家想想看,如果李居士口出恶言,指责司机的不是,司机先生一定会为了面子不肯认错。那么李居士希望司机先生改善开车习惯的好意,也就没有办法被采纳。 
      善言、爱语化干戈为玉帛 
      所以,我们要常常口出善言爱语。对人说一句好话,就结一个善缘,对人说一句恶语,就树立一个敌人。请牢牢记住这句话,时时提醒自己多说好话。


    3楼2009-08-08 09:17
    回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除了要懂得对人和善之外,还要懂得“善解”。 
        有一天我的女儿在操场上玩垒球,没想到被一位同学的球棒打到下巴。放学回到家,我一看伤势严重,又青又肿,整个脸都歪了,我赶忙带她去看医生。 
        我是非常地心疼,但是我女儿反倒过来安慰我:“妈妈,您别太难过;我们还应该感谢佛菩萨。因为我只有下巴受伤,如果球棒打到头的话,这下岂不开花了?” 
        她能够如此“善解”这件意外事情,我觉得非常安慰。 
        我们都知道心理的作用会影响生理的反应。由于女儿对事情的发生能够坦然接受,还抱着感恩佛菩萨的心,结果一到国泰医院检查,知道骨骼、牙齿都没有受伤,青肿瘀伤也很快地恢复。 
        我们懂得去善解事情,我们的心才会柔软;心柔软才会付出爱心,去关怀别人。而学佛是使心柔软的最好方法。 
        做一个活生生的人间菩萨 
        “学佛”和“佛学”不一样;“佛学”是让人来研究的,而“学佛”是要学佛的智慧、慈悲。 
        有一天,大女儿从学校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遇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 
        我惊讶地问:“你说什么?”还以为她“脑袋发烧”。 
        她就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她从学校到历史博物馆参观。要回家了,同学们就背起书包,各自离去。因为每个同学的书包都只绣着“北一女”的校徽,等她一上公车才发现背错了书包;她既找不到公车月票,又没有钱在身上,于是她准备下车。 
        这时候,公车的司机先生对她说:“干嘛要下车,谁说搭车一定要车票的?”女儿听了非常感谢他的协助,也就不急着下车了。当下,司机就是像阿弥陀佛,随时给她帮助。 
        接着又有一位老太太问她:“你需不需要转车?”女儿说:“要转车。”老太太连忙递给她六块钱。女儿不好意思拿她的钱,可是老人家坚持要她收下,好让她赶快平安地回家。这个时候,老太太也就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女儿告诉了我这个情况,还提醒我下次遇到像她这种情况的人,请我务必要帮助人家。 
        顿时,我觉得要当一个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点也不难,只要六块钱。 
        各位同学,请你们也记得随时帮助别人,做一个人间菩萨。用你的爱心去关怀别人,不一定是财物的帮忙,有时候一个微笑也会给人带来温暖。 
        希望我们都来做一位会走路、会说话、会微笑、活生生的人间菩萨,而结好缘就是一种最好的修行。 
        佛经上说:“八万四千法门,最能成就的一项法门就是‘学吃亏’这三个字。”祝福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最有吸引力的人。


      5楼2009-08-08 0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