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20:50,“利奇马”在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再次登陆。值得庆幸的是,“利奇马”二次登陆并没有给青岛带来较大的风雨,与“利奇马”在浙江沿海登陆时相比,它在青岛沿海的二次登陆就“温柔”了很多,并没有给青岛带来人们预想的狂风暴雨。
随着“利奇马”继续北上,台风对青岛市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减弱。
面对“利奇马”的离开,不禁让人想到了一直在青岛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正是这八个字,完美概括出了崂山适合宜居且自古便是风水极佳的宝地特征,那么这句青岛人自古便传下来的俗语,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青岛人熟知的“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实则是明朝崂山异人胡峄阳所言。
在城阳区的流亭街道,有一处文化园,在祠堂中挂有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这座祠堂中纪念的正是“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提出者——胡峄阳。
生于明末的胡峄阳,系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人(今属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55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做官,后以设馆授徒为生。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
胡峄阳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在即墨县(今崂山、城阳、即墨)颇有名气。晚年时,乡民希望他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指引,胡峄阳随即写下“大欠不欠,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并流传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精通周易的胡峄阳,深知道家理论,进而做出“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推测。如今,按照大众眼光去“解码”崂山,或许能够找到“不离崂山”的真正含义。
随着“利奇马”继续北上,台风对青岛市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减弱。
面对“利奇马”的离开,不禁让人想到了一直在青岛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正是这八个字,完美概括出了崂山适合宜居且自古便是风水极佳的宝地特征,那么这句青岛人自古便传下来的俗语,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青岛人熟知的“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实则是明朝崂山异人胡峄阳所言。
在城阳区的流亭街道,有一处文化园,在祠堂中挂有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这座祠堂中纪念的正是“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提出者——胡峄阳。
生于明末的胡峄阳,系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人(今属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55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做官,后以设馆授徒为生。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
胡峄阳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在即墨县(今崂山、城阳、即墨)颇有名气。晚年时,乡民希望他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指引,胡峄阳随即写下“大欠不欠,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并流传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精通周易的胡峄阳,深知道家理论,进而做出“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推测。如今,按照大众眼光去“解码”崂山,或许能够找到“不离崂山”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