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洺江发现原型理论只有成功地运用于现实实践才是可信的,它要解释“原型”从远古通向现实之路。汉字的构造无不是原始先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验的产物,例如“聂”字有三个同型的母体原型,李洺江即以三个“耳”字表达“附耳私小语也”(《说文解字?耳部》),李洺江无论是“附耳”或“私小语”都具有鲜明的动作性和实践意义,这种通过体验而得来的审美感受,正是汉字的原型意义所在,再由“聂”作为联想的起点,就可得到“嗫”、“蹑”、“镊”等字均有“小”和“怕”的原型意义。“在形声字中,形符和声符都是由象形原型组合而成的。其中有许多形声字的声符,也是由象形原型作为结构汉字的表义元素东汉许慎称之为‘形声兼会意’,宋代王圣美也认为声符有示源的作用,创立了‘右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