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咸阳湖二期 做大“民生画卷”
让民生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吹响了渭河综合整治的号角,提出渭河治理要达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同时提出“由单纯治水变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变柔性治水”的新理念。
咸阳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遵循“以生态治理为主,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扩大水域面积,建设景观功能区”的建设原则,决策实施咸阳湖二期工程。
2014年6月20日,市委召开书记办公会,确定了咸阳湖二期工程实施方案,前期工作迈入快速通道。

2014年7月8日,市长卫华主持召开了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由此,咸阳湖二期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咸阳市委、市政府殚精竭虑的民生担当和敢为人先的建设气魄,在今天看来,无疑把握了历史机遇,顺应了民生企盼。
咸阳湖二期工程立足于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拉大城市框架,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彰显地域文化,突出市民休闲功能。
为求水工、绿化、景观设计都尽可能完美,市委书记岳亮、市长卫华多次调研,听取汇报,并借鉴山东临沂等地河道治理成功经验,反复斟酌。
据数字统计,在整修咸阳湖二期期间,从一号橡胶坝到秦都区南营村段7.26公里,治理护滩4.3公里,砌石5.3万方,浇筑混凝土3.5万方,移动土方187.8万方,清理滩面2800亩,造微地形1500亩。建成后的咸阳湖二期工程水面面积10780亩,较杭州西湖9585亩多1195亩,形成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夕阳斜照,在总面积 3 万多平方米、渭河流域最大的人工沙滩渭水金滩上,合影留念、嬉戏玩沙,不远处的两寺渡公园花儿娇艳、枝繁叶茂,运动场内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民冯景文经常带孩子在这里散步,他说,沿着樱花大道一路向西,穿过银杏林、花海、观鸟台,不远处能看到归雁岛、秋鸿岛、白鹭洲,自然景色非常美,一簇簇的树木错落有致、鸟儿展翅飞翔,让人领略了城市不一样的柔美。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千年故都以它特有的方式滋养着这一方百姓。
建设亲水步道 做美“民生画卷”
城市使生活越来越美好。
渭河亲水步道是我市实施的一项最大的亲水工程。
2018年以来,为最大限度提升咸阳湖景观效益、增加市民幸福指数,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决定实施渭河左岸以亲水步道为重点的咸阳城区秦都桥段滩面整治工程,旨在将咸阳湖一、二期贯通连接,形成综合服务水平更高、规模更大的“虽为人作、宛似天成”城市景观。
“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打磨细节、打造精品,突出大秦文化、秦风秦韵,亲水生态景观长廊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大秦故都的城市魅力。”市水利局局长康秉陆在渭河夏日消暑纳凉徒步大赛启动仪式上说道。
据了解,亲水步道距离湖面仅一米多,栈桥上安装了七彩灯,白天站在桥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夜晚站在桥上,好像置身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亲水步道的建成,破解了咸阳湖一、二期的瓶颈,让上下游连成一线,为广大市民亲水、玩水体验提供了最佳位置。
记者看到,全长2365米、宽6米,宛似一条巨龙侧卧渭河北岸。亲水步道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上架空栈道810米,滩面步道1555米,踏步6处。
该工程的建成,不仅把咸阳湖一期与二期景观紧密连接,还形成了上起尹家段、下至上林桥的 16.82 公里的亲水生态景观长廊,既有力提升了大秦故都的城市魅力,更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观光游览提供了赏心悦目、点赞咸阳的新平台。
临湖跑步,全身心感到舒适,酷爱健身的市民王明说:“亲水步道建成后,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亲水、观景休闲体验,没想到生活在北方城市也能感受到南方城市少有的雅致和细腻。”
“渭河生态治理造福了一方百姓,如今,它是咱咸阳一张璀璨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退休教师张毅如是说。
惠风化雨,润物无声。漫步咸阳湖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城市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晓青 李桦 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