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方
四、寥居洿处
《墓表》云:“君独深自逊辟,寥居洿处,以泽其躬,而养其亲,卒报其才略,一无所施以没。噫,可悲也夫!”《墓表》的作者王树楠,字晋卿,清末河北新城人,以诗文名。这段文字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只是为武禹襄的才略没有得到发挥而感慨,而对他致力于太极拳并不理解,不屑一提。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化“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老子·第七章》)之开创精神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寥居洿处”四个字,此地此景此情,人杰地灵,难怪上善若水的太极拳会生于此地,也许正是作者对武禹襄“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之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有意将太极拳之事隐去。即使在后来的太极拳史学家的笔下,往往只注意到了武禹襄在太极拳理论建设上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在拳术、打手、器械、功法的创造和传播等具体实践活动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魏源集·默觚上·学篇一》),都是因为武禹襄“寥居洿处”,不希望引起时人和后人的关注而已,惟大英雄能如此!

四、寥居洿处
《墓表》云:“君独深自逊辟,寥居洿处,以泽其躬,而养其亲,卒报其才略,一无所施以没。噫,可悲也夫!”《墓表》的作者王树楠,字晋卿,清末河北新城人,以诗文名。这段文字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只是为武禹襄的才略没有得到发挥而感慨,而对他致力于太极拳并不理解,不屑一提。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化“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老子·第七章》)之开创精神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寥居洿处”四个字,此地此景此情,人杰地灵,难怪上善若水的太极拳会生于此地,也许正是作者对武禹襄“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之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有意将太极拳之事隐去。即使在后来的太极拳史学家的笔下,往往只注意到了武禹襄在太极拳理论建设上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在拳术、打手、器械、功法的创造和传播等具体实践活动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魏源集·默觚上·学篇一》),都是因为武禹襄“寥居洿处”,不希望引起时人和后人的关注而已,惟大英雄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