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高分辨率断层扫描
[2049年6月12日]
[西北太平洋 关岛以东600公里]
强烈的阳光照射着西北太平洋上温热的洋面,使得水温升的更高。湿润的空气开始从海面上升起。如果你仔细观察静止轨道上的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卫星云图,你也许会在这里发现一个小小的白点。这是一片小小的浓积云,和旁边大朵大朵的卷层云,层积云比起来实在是不起眼。但是如果你用中微子雷达对它进行扫描,你会看到从它的四面八方伸出的巨大磁场,以及它内部显然异常的强烈电磁活动。那些磁场就像是巨大的触手一样伸向附近的云团,天空,以及海面。它感觉到了海温的升高,它兴奋了起来。当海温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它开始躁动了——它像核爆云一样膨胀,升高,贪婪的吸吮着海洋潜热来扩充自己的对流。闪电在其中舞动,雨潘在其下落下。很快,对流塔就触碰到了平流层,然后它开始扩张。它挥动磁场“触手”,轻轻拨动海面上的湿热空气,不到半天,周遭的海面上都布满的对流云团。其中有些已经于它融为一体。
渐渐的,对流塔中上升的空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开始逆时针旋转。低空中,碎积云顺应着风的流向,摆成了一个巨大的螺旋。无序的对流开始变得有序,湿热的空气听从了物理定律的号令,一齐向着螺旋的中心顺着螺旋线飞去,为新生的旋风提供大量的热能。
在这一天晚些时候,CMA北京数值中心里的量子计算机从卫星云图里检出了这个低空积云组成的螺旋,再比对了风云W—3卫星的风场扫描数据,决定给这个旋风一个编号:92W。在海面上,92W已经吃掉了太多湿热空气,吸收掉里面的热能,把里面的水丢到海里,剩下的干冷空气就在头顶堆积着。它成功用空气里的热能使自己旋转的足够快,快到可以把干冷空气从头顶转着圈甩出去。在平流层的底部,新的漩涡出现了,只不过这回是往外吐干空气。这一天晚上,那台量子计算机又识别出了这个反过来的漩涡,又一次结合风场数据,给了它一个新编号:WP112049。
WP112019整合的很快,更多对流云团被它制造了出来,更多湿热空气被它收入囊中。低空中的那个积云漩涡已经被对流云遮挡,无法被卫星看见。突然,它警惕的发现,对流层上部和对流层下部的风向似乎有了差别,并且差别越来越大。. …*..**.【不妙!】它这么想。再这样下去它辛苦构建的对流云系可能会和低空的那个积云漩涡分开!马上,它分别向上下两层气流伸出磁场触手,还好,这个差别马上会减小,最终降到了可接受范围内。它继续吸收湿热空气,扩展自己的对流,整合自己的结构。
第二天凌晨,那台量子计算机发现它的中心附近出现了9级的持续风力,于是给它了一个名字:梅花。不到一秒,日本,美国,欧洲的气象台都受到了这个消息。
梅花也知道了这件事,是它的朋友告诉它的。但是它知道,自己的名字其实是”*…*…”,不过它还是为自己得到”梅花“这个名字而骄傲。它知道,有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碳基生物也叫”梅花“,之前.*.**…【贝碧嘉】还带过一个到高黎贡山西边,现在已经有7米高了。*…*…喜欢看这种植物的产孢器官,因为它反射的电磁波谱和它的光合器官很不一样,尽管这两种器官是同源的。
现在,*…*…【梅花】已经开始构筑风眼了。它把它的下击暴流围成一个圈,然后慢慢的清除这个圈中间的水汽。湿热空气围绕着风眼急速旋转,飞快地上升,很快,COD的中心就有了塌陷。全球的气象学家和台风爱好者都通过云图注视着这一切。几个小时后,一个清晰圆润的风眼就显露了出来。直径在40千米左右,眼墙坚固。*…*…【梅花】显然对这个风眼十分满意,加快速度清空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