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文(1041前后-1098年),字伯原,号乐圃,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朱氏经史、诗文、书法、琴学兼通,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与文艺理论家。他在琴学研究方面,曾撰《琴史》六卷,对上古直至北宋时期的琴人、琴事及琴学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所谓“凡操弄沿起,制度损益,无不咸具,采摭详博,文辞雅赡。”从而为中国古代琴史与琴学史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琴史》是朱长文琴学思想的主要载体,作为典型的儒者,朱氏在《琴史》中灌注了深厚的儒学旨趣,可以说《琴史》总体上即是在儒学思想的框架内展开记载论述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尊圣重道、崇古尚雅、观政易俗三个方面,对朱长文的琴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一
尊圣重道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学术文化思想的一条基本准则,尊圣就是推尊符合儒家思想的圣君先贤,重道就是推重孔孟之道。朱长文的《琴史》,虽然也涉及道家思想,但儒学无疑是该书的主要思想基础,这首先体现在其琴学思想尊圣重道的方面。
从《琴史》前五卷的内容安排来看,卷一依时间先后,分别叙述了尧、舜、禹、汤、太王、王季、文王、武王、成王等古代贤王,以及周公、孔子、许由、夷、齐、箕子、微子、伯奇、介之推、史鱼、颜子、子张、子夏、闵子、子路、曾子、原思、宓子贱等 古代儒者贤达。卷二叙述传说和史有载记的先秦时代琴人琴事;卷三至卷五则以时间顺序,对汉魏至北宋的琴人琴事进行了叙述。《琴史》首卷载述古代帝王贤达,这一方面是按照人物时间的顺序,依次述史;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朱长文的思想立场:尧、舜、禹等上古帝王和周公、孔子等先贤,是儒家历来所推崇的,《琴史》将他们放在首卷进行叙述,引领全书,无疑是尊圣重道思想直接影响下的产物。此外,正如有学者所论,《琴史》“卷三汉魏之记与卷五北宋之记也是如此,以帝王数人率先,然后才是关琴名士。”这也是朱长文“尊儒与正统的倾向”的重要表现。
一
尊圣重道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学术文化思想的一条基本准则,尊圣就是推尊符合儒家思想的圣君先贤,重道就是推重孔孟之道。朱长文的《琴史》,虽然也涉及道家思想,但儒学无疑是该书的主要思想基础,这首先体现在其琴学思想尊圣重道的方面。
从《琴史》前五卷的内容安排来看,卷一依时间先后,分别叙述了尧、舜、禹、汤、太王、王季、文王、武王、成王等古代贤王,以及周公、孔子、许由、夷、齐、箕子、微子、伯奇、介之推、史鱼、颜子、子张、子夏、闵子、子路、曾子、原思、宓子贱等 古代儒者贤达。卷二叙述传说和史有载记的先秦时代琴人琴事;卷三至卷五则以时间顺序,对汉魏至北宋的琴人琴事进行了叙述。《琴史》首卷载述古代帝王贤达,这一方面是按照人物时间的顺序,依次述史;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朱长文的思想立场:尧、舜、禹等上古帝王和周公、孔子等先贤,是儒家历来所推崇的,《琴史》将他们放在首卷进行叙述,引领全书,无疑是尊圣重道思想直接影响下的产物。此外,正如有学者所论,《琴史》“卷三汉魏之记与卷五北宋之记也是如此,以帝王数人率先,然后才是关琴名士。”这也是朱长文“尊儒与正统的倾向”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