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才喝水
一喝就猛灌
夏天人体出汗多,及时补水有助预防血液黏稠,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风险,还能预防泌尿结石。
然而,不少人喜欢大口灌水,这种喝水方式会快速稀释血液,增加血流量,心脏工作量、心肌耗氧也会相应增加,容易诱发冠心病、心衰等。
建议:
不要等渴了才想起喝水,夏天不渴也要勤补水,每次喝三四口(约150~200毫升),每半小时左右喝一次。
即使渴了,也不要大口灌水,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每天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

空调开太低
室内外温差超过7℃
室外气温很高,如果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在冷热两种环境转换时,人体会有应激反应。比如血管突然收缩,可能引发心梗、中风等急症;肌肉筋膜痉挛,诱发肩背痛等。
空调房内长期不通风,含氧量下降,还可能造成胸闷、头晕等不适。
建议:
空调温度最好不低于26℃,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为宜。
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出汗时应该先擦干汗水再吹空调。
用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就应开窗通风半小时。
在空调房内要重点护好颈椎、肩膀、膝盖、脚踝等部位,更不能直吹身体,可以给空调安装挡风板。

满头大汗时冲凉
夏季洗澡次数较多,许多人喜欢冲冷水澡,尤其出汗或刚做完运动时,这对心脑血管很不友好。
身体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冲冷水澡,头部血管急剧收缩,可能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引起颅内出血。
冷水还可能刺激心脏血管突然收缩,血流减少,同时伴随血压波动,诱发心梗。
建议:
出汗时或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冲澡,更不能冲冷水澡。洗澡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左右,饱餐及空腹时不建议洗澡。
洗澡水的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即35℃~37℃,对老年人来说,最好不超过40℃。
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并注意预防跌倒。

睡觉不盖被
夏天很多人晚上睡觉习惯不盖被子,甚至整晚开着空调,这对胃肠道、心脏等器官不利。
由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7个国家的相关机构组成的团队发现,与其他季节相比,日照时间较长的夏天,夜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建议:
夏天睡觉最好穿上透气睡衣,既吸汗,还能防止受凉。最好再盖一床薄被子,保护好背部和肚子。
就寝前,可以先开一会儿冷气降低室内温度,等闷热散去,再关掉冷气,打开一点房门入睡。

光脚在家里走
脚底汗腺发达,夏天爱出汗,光着脚在冰凉的地面上走动,用凉水冲脚……这些贪凉的习惯,可能刺激脚部汗腺关闭,肢端末梢小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引起各种疾病。
建议:
即使是夏天,也最好穿双袜子,避免光着脚在地上走动。薄点的棉袜或透气好的丝袜,都能在皮肤和鞋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
夏季要泡脚,但不要用凉水冲脚。最好是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既能解乏,还可助眠。

电风扇直吹身体
夏季,不少人喜欢将电风扇朝身体直吹,冷风可能导致肌肉和皮下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引发关节酸痛等不适。
有些人夏天睡一晚,早上起来脸就歪了。这是因为风扇对着单侧面部吹,局部受凉引发了面瘫。
建议:
电风扇不要直吹身体,更不能直吹头部,最好设置成摆动模式。
转自CCTV生活圈
一喝就猛灌
夏天人体出汗多,及时补水有助预防血液黏稠,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风险,还能预防泌尿结石。
然而,不少人喜欢大口灌水,这种喝水方式会快速稀释血液,增加血流量,心脏工作量、心肌耗氧也会相应增加,容易诱发冠心病、心衰等。
建议:
不要等渴了才想起喝水,夏天不渴也要勤补水,每次喝三四口(约150~200毫升),每半小时左右喝一次。
即使渴了,也不要大口灌水,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每天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

空调开太低
室内外温差超过7℃
室外气温很高,如果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在冷热两种环境转换时,人体会有应激反应。比如血管突然收缩,可能引发心梗、中风等急症;肌肉筋膜痉挛,诱发肩背痛等。
空调房内长期不通风,含氧量下降,还可能造成胸闷、头晕等不适。
建议:
空调温度最好不低于26℃,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为宜。
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出汗时应该先擦干汗水再吹空调。
用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就应开窗通风半小时。
在空调房内要重点护好颈椎、肩膀、膝盖、脚踝等部位,更不能直吹身体,可以给空调安装挡风板。

满头大汗时冲凉
夏季洗澡次数较多,许多人喜欢冲冷水澡,尤其出汗或刚做完运动时,这对心脑血管很不友好。
身体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冲冷水澡,头部血管急剧收缩,可能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引起颅内出血。
冷水还可能刺激心脏血管突然收缩,血流减少,同时伴随血压波动,诱发心梗。
建议:
出汗时或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冲澡,更不能冲冷水澡。洗澡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左右,饱餐及空腹时不建议洗澡。
洗澡水的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即35℃~37℃,对老年人来说,最好不超过40℃。
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并注意预防跌倒。

睡觉不盖被
夏天很多人晚上睡觉习惯不盖被子,甚至整晚开着空调,这对胃肠道、心脏等器官不利。
由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7个国家的相关机构组成的团队发现,与其他季节相比,日照时间较长的夏天,夜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建议:
夏天睡觉最好穿上透气睡衣,既吸汗,还能防止受凉。最好再盖一床薄被子,保护好背部和肚子。
就寝前,可以先开一会儿冷气降低室内温度,等闷热散去,再关掉冷气,打开一点房门入睡。

光脚在家里走
脚底汗腺发达,夏天爱出汗,光着脚在冰凉的地面上走动,用凉水冲脚……这些贪凉的习惯,可能刺激脚部汗腺关闭,肢端末梢小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引起各种疾病。
建议:
即使是夏天,也最好穿双袜子,避免光着脚在地上走动。薄点的棉袜或透气好的丝袜,都能在皮肤和鞋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
夏季要泡脚,但不要用凉水冲脚。最好是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既能解乏,还可助眠。

电风扇直吹身体
夏季,不少人喜欢将电风扇朝身体直吹,冷风可能导致肌肉和皮下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引发关节酸痛等不适。
有些人夏天睡一晚,早上起来脸就歪了。这是因为风扇对着单侧面部吹,局部受凉引发了面瘫。
建议:
电风扇不要直吹身体,更不能直吹头部,最好设置成摆动模式。
转自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