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吧 关注:82,972贴子:205,376
  • 14回复贴,共1

有些道理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年,
冯骥才先生在考察河南滑县慈周乡木版年画的时候,
对其原生态家庭手工作坊的经营方式大加赞赏。。。
当时有随行的官员提出来要不要成立一个贸易公司什么的,
冯骥才先生一口回绝,说
滑县的木版年画珍贵就珍贵在它的原生态,
保留了质朴的农业文明的气息,
不受商业沾染。。。
务必要保持它这种代代相传的经营方式。。。
冯先生当时还提到,说
天津杨柳青的木版年画有些。。。
在花园洋房外面挑个“杨柳青年画”的布幌子,
就像蛋糕上插糖堆儿一样。。。
他还说河北、天津的剪纸都犯这个毛病,
就是商业化太强,
失去了淳朴的农耕气息。。。
因为。。。剪纸如果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它所反映的应该是华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
不晓得这么说恰不恰当,
不过现在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这个样子


IP属地:河南1楼2009-08-03 21:48回复
    你说的很对
    现在的很多剪纸失去了韵味


    2楼2009-08-03 22:04
    回复
      接楼主所说:不过现在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商业化了,失去了本来面目,艺术品成为商品,艺人成了商人,商业气息浓厚,很多剪纸艺人为迎合市场的需要把剪纸做的不伦不类,画不是画、剪纸不是剪纸,正如一位吧友所说,没有了剪纸语言,我们的剪纸老祖宗留下来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很原生态的,地域色彩非常鲜明,一张剪纸作品一看就知道创作者是什么地方的人,这就出现了以地名命的剪纸,如福建剪纸、高密剪纸、蔚县剪纸、乾县剪纸、天津剪纸等等吧。每个地区的剪纸都有每个地区的文化氛围,现在不行了,所有的剪纸基本差不多,根据工笔画、法相图、白描图创作剪纸,可以说创作的可以分不也是剪纸还是原图,如果都是这样,要我们剪纸还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画白描图比剪纸省事多了。还剪纸本来面目责不旁贷。呵呵,水平有限,一家之言,不要见怪!


      IP属地:河北3楼2009-08-03 22:15
      回复
        • 221.2.83.*
        其实都有道理,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皆是国画,只是表现风格不同而已,时代不同,人的审美与需求也不同,就如同第一个穿嗽叭裤的人曾受到多少人的非议,如今呢,吊带衫、超短裙又有谁去再乎呢,有需求才有市场,否则大家又何必浪费时间呢!再者,如果剪纸仍然停留在明清时代,那么岂不是都失传了吗,有人喜甜、有人喜咸,有人喜辣,口味不同嘛!没有市场的东西,又有几人能坚持?当然了,这个市场并不皆是金钱,还包含了所有喜欢的人们,没人喜欢的东西,又有谁人去做啊!所以,不要歧视吧


        4楼2009-08-04 08:48
        回复
          书画界、剪纸界、梨园界皆有地域、门派之争,何必呢,存在的理由肯定是市场的需求,不认同别人的风格,那么坚持自己的就是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一边歧视讽刺别人的风格,批评别人的作品,一边又去经销不同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我们老家有句土话:“提意见的都是捞不着的”,虽说有点偏颇,感觉也还是有些道理的,试想想,我们批评的不都是自己不能做的吗?我也曾经这样批评过别人,经过多年的历练和观察,我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将剪纸发展成产业链而走向市场的人,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能够保留下来,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那些将剪纸转化成商品的人,如果不是这些人的推动,又有几人能知道剪纸呢?是他们使我们的剪纸走出国门,使老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些了解


          IP属地:山东6楼2009-08-04 09:21
          回复
            都说剪纸是艺术,提钱俗气。如果人们仅靠心中那点儿对剪纸的热爱,没有生活来源,我想剪纸恐怕早就灭绝了吧?艺术也需要钱来养,如果人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又谈何艺术?


            IP属地:山东7楼2009-08-04 09:23
            回复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
              人们的心态,艺术观念和欣赏水平也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商品和艺术品并不相饽


              8楼2009-08-04 18:55
              回复
                艺术品是在商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简单的说,商品不一定是艺术品,而艺术品必定是商品。收藏国宝、名家作品首要的前提是要有资金,一提到钱就和商品连在一起了。


                9楼2009-08-05 07:56
                回复
                  • 122.158.205.*
                  易中天:文化传承的目标是现代化2009-07-15 08:07(作者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日前,某机构颁给我一个“新锐年度人物奖”,我的获奖感言只有10个字“传统变新锐,不知对不对”。因为我本来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讲的东西也都是历史,是传统。可如今,一夜之间,却成了“新锐”,大约是因为我以现代的语言方式去讲述历史。
                       不断有媒体追问我:你讲历史,都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上,你能保证你讲的就是那个历史吗?你能保证你讲的历史是真实的吗?我的回答是,讲历史必须用现代的眼光。只有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这也是我的历史观。传统是什么?传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我们先民几千年来一个一个的“当下”、当时的“现在”积淀而成的。现代是什么,现代就是过去之发展。
                       从这层意义上说,今天很多传统都是由当时的新锐变成的。比如,唐诗宋词好比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柳永的词,有井水处就有人唱;白居易写的诗他要拿去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能听懂,他才能拿出去发表。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新锐,如今成了传统。
                       所以,往往不是传统变新锐,而是新锐变传统,每一个新锐将来都是传统。传统又不断地变着脸地发展为现代,发展为新锐。传统与新锐,传统与现代,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那么如何把传统转化成现代呢?在我看来,除了现代视角、现代理解外,还要有现代的表述方式。也是马克思说的,“研究的方法不等于表述的方法”。很多人总是把这两条混淆起来,他们看到我们用现代表述或者接近人民大众的表述,就怀疑你有没有研究。其实好的表述并不简单只是嘴皮子功夫,一定是先对这个事物有自己的理解,他才能够有那样的一种表述。
                       为什么要对传统进行现代化转化呢?难道就是因为文化不传承不行吗?不是的,归根到底传承文化是让我们当下的每个人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现代化才是文化传承的目标。


                  10楼2009-08-05 18:33
                  回复
                    还有一件事。。。
                    就在今年中国文化遗产那几天,
                    中国青年报的旅游周刊登了一篇文章。。。
                    说的是作者在云南旅游的经历。。。
                    和不少少数民族旅游景区一样,
                    那里原本应时应节的民俗活动完全变成了商业表演,
                    一场连一场。。。
                    作者问:你们天天这样,不觉得累吗。。。?
                    他们说:只要客人不累,反正客人天天都是新的。。。
                    作者还举了一件事。。。
                    今年五、六月份,
                    美国的有关文化机构特地邀请了湄公河沿岸的民间艺人演出。。。
                    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只有中国去的人是专业的演员,
                    其余各国的都是民间半职业的艺人。。。
                    不仅剪纸。。。
                    中国的很多国粹、国宝都变得。。。
                    说是改革创新,但是水平并不高。。。
                    可以看看现在的相声、坠子什么的。。。
                    曲苑杂坛上的那些玩意儿根本没法儿听。。。
                    老艺术家也不是不改革,
                    但那是什么水平。。。?
                    侯宝林、马三立、骆玉笙、刘宗琴、赵铮。。。
                    那是什么境界。。。?
                    现在的艺术家们,
                    难道抱着电吉他唱评弹,
                    敲着架子鼓唱坠子,
                    就是创新啦。。。?
                    


                    IP属地:河南11楼2009-08-06 20:47
                    回复
                      你说的 我都很赞成


                      12楼2009-08-06 20:57
                      回复
                        呵呵,是啊,创新是好事不假,但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科学技术创新,代表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民间艺术创新,一定要慎重,为什么现在老提一个词:传承 ,什么意思,做艺人好好想想吧,举个戏曲方面的例子,京剧有老生谭派,懂京剧的听听,现在所有的谭派传人,有那一个唱得是谭派,越剧尹派,弟子如云,最有名的赵王子,一张嘴尹派传人,天,他的嗓子是挺好,他唱的有一句是尹派的吗?没有,剪纸也一样,传承还谈不上呢,怎么创新,我们还是做好传承工作吧!我以前在吧里看到过一个 花开富贵的 剪纸 ,牡丹花的,我认为做的很好,虽然是 临的工笔画,但是人家做的一看就知道是剪纸作品,不像有很多大家,做的是不是错,水平也很高,就是看不出来是剪纸还是工笔画。呵呵


                        13楼2009-08-23 13:29
                        回复
                          清楚一些


                          14楼2010-07-31 11:17
                          回复


                            15楼2010-08-14 20:28
                            回复
                              


                              16楼2010-08-14 2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