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台湾食物匮乏,而大量补抓青鳉食用,随后造成蚊虫繁殖疾病流行,因此当时的总督府约于1913年从美国引入食蚊鱼来消灭蚊子幼虫。
随后不久,日本也希望通过投放食蚊鱼来控制蚊虫数量而从台湾引入食蚊鱼。于1924年,大陆地区也引入了食蚊鱼。直至现在,台湾全岛淡水生境几乎都有食蚊鱼的身影,日本南方水域食蚊鱼广布,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食蚊鱼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了低地水体的优势种。扩散如此之快,那控蚊效果如何呢?
上世纪初,人们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种,控蚊方面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至20世纪中后期,多位科学家发现尽管食蚊鱼能以蚊子幼虫为食,但该幼虫在食蚊鱼消化道所有内含物中仅占极小的部分,其他大部分则主要为浮游动物。而在20个有意引入食蚊鱼的国家中,仅有4个达到了控蚊效果。
随后不久,日本也希望通过投放食蚊鱼来控制蚊虫数量而从台湾引入食蚊鱼。于1924年,大陆地区也引入了食蚊鱼。直至现在,台湾全岛淡水生境几乎都有食蚊鱼的身影,日本南方水域食蚊鱼广布,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食蚊鱼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了低地水体的优势种。扩散如此之快,那控蚊效果如何呢?
上世纪初,人们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种,控蚊方面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至20世纪中后期,多位科学家发现尽管食蚊鱼能以蚊子幼虫为食,但该幼虫在食蚊鱼消化道所有内含物中仅占极小的部分,其他大部分则主要为浮游动物。而在20个有意引入食蚊鱼的国家中,仅有4个达到了控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