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吧 关注:57,677贴子:509,579

回复:【熊猫 专题】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野生动植物系列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野性之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1-02-16 12:09
回复
    #光明生物圈##云南发现新物种独龙江臭蛙#】2019年7月,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袁智勇团队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进行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考察,发现并报道了一个两栖类新种——独龙江臭蛙。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
      独龙江乡位于高黎贡山北缘,紧邻缅甸,是横断山区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属于“中缅边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由于该地区交通不便,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考察工作十分薄弱。“加强中缅两国对两栖类的野外考察合作,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缅边境地区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袁智勇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梦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1-02-19 08:48
    回复
      @中国鲸类保护联盟
      上个月就听说长江江豚要迁地保护,除了去故道保护区,会有一些个体去海昌和长隆。看了报道(评论里)的具体细节还是倒吸一口凉气:
      1.迁地一共19头,其中6头(4头去了海昌,2头去了长隆)去了海洋馆,也就是近1/3的“迁地保护”个体最终去了海洋馆。
      2.如果海洋馆要繁殖,今后一定还会从野外获取个体来增加基因多样性;而长江江豚仅剩余1000余头,每一次有个体被野捕圈养,对野外的基因多样性都是巨大的掠夺。
      3..圈养下出生的鲸豚几乎无法被放归,鲸豚的生存能力和文化代代相传;当父母也被野捕和长期被圈养,想要靠人类来教会鲸豚如何成为野外有存活能力的个体是不可能的。而当动物不被放归,这个繁殖就只是场馆在增加盈利的工具,而没有任何真正的保育上的价值。
      4.鲸豚圈养产业已经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了,迄今依然没有可以维持种群的圈养个体,所以野捕不会停止——野外种群和个体会不断被伤害;而圈养个体(包括在圈养下出生的个体)只要没有死亡,圈养给它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的伤害就一直持续。
      5.圈养下能得到的数据,包括这些妊娠数据,早就已经有记录了,没有任何新的产出。圈养下的妊娠数据和动物在野外的数据有很大偏差,这些数据很难被应用于对野外种群的研究——越自然,越没有侵入性获取的数据越能准确反应动物的自然状态。
      6.已有的圈养鲸豚,没有哪个物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优于野外同类。那至少说明,“有吃有喝很安全”也无法弥补圈养给动物造成的伤害—这些伤害甚至比“野外的捕食者、食物匮乏、极端天气、繁忙航运、废弃渔具…”还要严重。
      7.圈养环境无法在任何纬度反映自然栖息地,无论在生物学、生态学还是行为上圈养鲸豚都备受压抑;圈养能向公众传达的只有各种误导信息,甚至让人们觉得鲸豚野捕和圈养是可以接受的,对动物实际面临的困难和栖息地问题脱敏。
      我们支持长江江豚的栖息地保护和故道迁地保护,但是“迁地”去海洋馆繁殖无论对野外种群、圈养个体、公众教育都很难有实际的帮助。


      IP属地:广东56楼2021-05-11 08:59
      收起回复
        一直没关注熊猫吧,从今天开始关注熊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1-05-11 10:16
        收起回复
          终究都是人类,自作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1-05-11 18:19
          回复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生物圈##北大科研团队揭示中国家猫起源#】家猫是现代社会广受欢迎的宠物之一,它是如何演化而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述金课题组通过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的证据,首次为中国地区家猫及野猫类群的遗传溯源、基因交流和演化历史提供了答案。
            综合系统发生、种群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种群动态历史分析表明,作为世界猫科动物中唯一的中国特有物种的荒漠猫与亚洲野猫、欧洲野猫等野猫亚种之间的遗传演化距离相当,与亚洲野猫在历史上存在着密切的基因交流,根据分类学原则应被归为野猫的亚种之一。
            中国本土家猫与世界家猫种群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意味着东亚的家猫同样追溯自近东地区的非洲野猫(F. s. lybica),从而支持了世界家猫驯化的单起源假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世祥、晋浩天,图片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IP属地:广东59楼2021-07-07 11:42
            回复
              来源: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IP属地:广东60楼2021-07-22 13:00
              回复
                #光明生物圈##我国东北未来能支持300多只东北虎生存#】今天是第十一个#全球老虎日#。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姜广顺教授带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与多个机构联合研究发现,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而且未来能够支持300多只东北虎的生存。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3日发表在《生物保护》杂志上。
                该研究历时6年,覆盖我国所有东北虎分布的栖息地景观斑块,累计布设自动相机约2400台,总监测时长约220多万天;完成5 km长的雪地调查样线662条;收集东北虎粪便遗传样本、足迹、捕食痕迹等其他有效信息,同时收集了所有有蹄类猎物的分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的种群呈现增长动态,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的恢复潜力巨大,将成为全球老虎分布区最有恢复前景的国家。(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




                IP属地:广东61楼2021-08-06 19:17
                回复
                  #王朗保护区首次采集到雪豹影像#【快来吸猫!#四川王朗保护区首次拍到雪豹#】9月9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动物监测队员在回收的高山红外相机数据过程中,惊喜发现雪山之王——雪豹的身影。经斑点对比,确定5台相机中拍摄到至少两只雪豹个体,其中一只确定为雄性。#雪豹在山顶云雾中若隐若现#此次采集的雪豹影像是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该物种,也是岷山山系中段首次拍摄到野生雪豹的分布。下一步,保护区将针对该物种进行分布、种群数量及繁殖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监测,为种群的恢复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1-09-13 07:19
                  回复
                    存档,下次再有问合照的憨憨就把这报道甩他们脸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1-09-22 15:13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1-10-01 15:49
                      回复
                        #COP15来了##90后女孩为河狸种树4年# 】今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初雯雯@初雯雯-动物保护 在会上分享了她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狸的故事。初雯雯的家乡新疆阿勒泰是中国仅有的河狸分布区,这些擅长“修水坝”的小家伙被称为动物界的工程师。河狸坝能改变水位,聚集鱼群,吸引鸟类筑巢,继而引来小型兽类和昆虫。所以每一个河狸坝都能给更多野生动物提供新的生境,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
                        在阿勒泰的乌伦古河,经常会有河狸因为打斗受伤死亡。因为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很严格,只会选择食物资源充足的地方做窝,而它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则是天然面积越来越小的灌木柳。
                        为了保护河狸,初雯雯发起了为河狸种植灌木柳的公益项目“河狸食堂”。在过去4年里,有超过一百万名90后小伙伴通过线上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的自然保护公益活动。“河狸食堂”种下了41万棵灌木柳树苗,发展了190户牧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在他们的帮助下,4年来,蒙新河狸由162窝提升到190窝,其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光明生物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梦爽 徐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1-10-15 18:59
                        回复
                          探访“雪山精灵”——滇金丝猴
                          来源:新华网

                          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3月16日摄)。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藏东南一带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誉为“雪山精灵”,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
                            20世纪80年代前后,打猎和伐木等行为对滇金丝猴栖息地造成了破坏,猴群数量一度减少,保护形势严峻。为了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中国建立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探索“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将保护与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促进滇金丝猴恢复性增长。
                            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监测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滇金丝猴保护成效明显。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大约13群1000只至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目前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IP属地:广东67楼2021-12-16 09:46
                          收起回复
                            #光明生物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放710万补偿金#】12月8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吉林省汪清县启动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保险签约仪式。虎豹公园预计首批发放2020-2021年度国家政府性补偿资金共710万元,将在2021年底发放完毕,惠及虎豹公园区域内2万多群众。
                            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园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从2020年1月1日起,实现全域内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赔付100%,并将在2022年全面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做到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双保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爽)







                            IP属地:广东68楼2021-12-22 13:16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2-01-13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