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日前,遂宁市正式启动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本轮调整改革工作,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依法调整改革遂宁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为什么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如何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如何保障和优化公共服务?日前,市民政局负责人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政区划的体制保障。建市以来,全市乡镇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基本适应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遂宁市自1992年以来,没有再进行较大的区划调整。如今,遂宁市辖三县两区,现有乡镇(街道)131个,其中:乡(镇)112个、街道办事处19个。平均每个县级政区辖26个乡镇,高于全国14个的平均水平。乡镇平均人口2.71万人,低于全国3.48万人的平均水平。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有84个,最少的乡常住人口不足4千人。乡镇平均幅员面积41平方千米,远低于全省106平方千米、全国240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60平方千米以下的乡镇(街道)有104个,面积最小的乡仅2.25平方千米。
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问题,稀释了公共投入,难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布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遂宁市农村人口资源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面临诸多困难。全市乡镇数量多、分布广,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任务尤为繁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势在必行。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有利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不断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切实加强乡镇政权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以区域发展布局统筹交通、产业、开放、生态和公共服务等生产力布局,突破制约乡村振兴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最大限度解决现有区划中不合理因素,最大限度优化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最大限度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不断夯实“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有利于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将如何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本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根据人口密度、时空半径、群众生产生活习俗习惯等因素,主要对人口少、面积小、场镇共享差、经济实力弱及长期无人流、物流和集贸市场的乡镇进行重点调整;对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重点镇、中心镇、产业特色镇,采取乡镇并入、撤乡并镇等方式,扩大其行政区域范围;对城市和县城规划区内的镇,条件成熟可改为街道办事处;允许被撤乡镇的村成建制并入不同乡镇,也可以跨县(区)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涉及开发区(包括新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代管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跨县(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由市人民政府统筹。
调整后,全市乡镇建制将减少30%左右,乡镇平均户籍人口达到3.88万人,幅员面积达到56平方千米。
本轮调整改革后,如何保障和优化公共服务?
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调整后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调整改革将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围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利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要求,严格遵守行政区划、财政税收、自然资源、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基层组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持机构编制和干部待遇不减、财政转移支付不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减、基本公共服务不减、便民服务能力不减等“五个不减”, 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农村基层。
同时,以撤并前的乡镇为单位,继续完成“十三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保留原有农村公路等级、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客货运输发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乡镇办公用房建设、乡镇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等14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最大限度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根据乡镇类型,统筹优化和综合设置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组织架构。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原则上一律下放乡镇,实行属地管理。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确保以县(区)为单位乡镇行政编制、直属事业单位编制、派驻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编制、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五个不减少”。
调整改革要注意哪些纪律规矩?
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治性强、对乡镇影响大、利益格局调整广、法规政策牵涉多的一次改革,事关基层政权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允许迟滞拖延、擅自行动,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进人;决不允许突击花钱、转移购物、侵占国有资产;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改革实施情况将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范围,强化督促检查。对违反纪律的,严肃查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日前,遂宁市正式启动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本轮调整改革工作,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依法调整改革遂宁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为什么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如何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如何保障和优化公共服务?日前,市民政局负责人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要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政区划的体制保障。建市以来,全市乡镇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基本适应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遂宁市自1992年以来,没有再进行较大的区划调整。如今,遂宁市辖三县两区,现有乡镇(街道)131个,其中:乡(镇)112个、街道办事处19个。平均每个县级政区辖26个乡镇,高于全国14个的平均水平。乡镇平均人口2.71万人,低于全国3.48万人的平均水平。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有84个,最少的乡常住人口不足4千人。乡镇平均幅员面积41平方千米,远低于全省106平方千米、全国240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60平方千米以下的乡镇(街道)有104个,面积最小的乡仅2.25平方千米。
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问题,稀释了公共投入,难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布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遂宁市农村人口资源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面临诸多困难。全市乡镇数量多、分布广,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任务尤为繁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势在必行。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有利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不断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切实加强乡镇政权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以区域发展布局统筹交通、产业、开放、生态和公共服务等生产力布局,突破制约乡村振兴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最大限度解决现有区划中不合理因素,最大限度优化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最大限度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不断夯实“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有利于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将如何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本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根据人口密度、时空半径、群众生产生活习俗习惯等因素,主要对人口少、面积小、场镇共享差、经济实力弱及长期无人流、物流和集贸市场的乡镇进行重点调整;对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重点镇、中心镇、产业特色镇,采取乡镇并入、撤乡并镇等方式,扩大其行政区域范围;对城市和县城规划区内的镇,条件成熟可改为街道办事处;允许被撤乡镇的村成建制并入不同乡镇,也可以跨县(区)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涉及开发区(包括新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代管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跨县(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由市人民政府统筹。
调整后,全市乡镇建制将减少30%左右,乡镇平均户籍人口达到3.88万人,幅员面积达到56平方千米。
本轮调整改革后,如何保障和优化公共服务?
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调整后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调整改革将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围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利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要求,严格遵守行政区划、财政税收、自然资源、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基层组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持机构编制和干部待遇不减、财政转移支付不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减、基本公共服务不减、便民服务能力不减等“五个不减”, 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农村基层。
同时,以撤并前的乡镇为单位,继续完成“十三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保留原有农村公路等级、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客货运输发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乡镇办公用房建设、乡镇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等14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最大限度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根据乡镇类型,统筹优化和综合设置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组织架构。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原则上一律下放乡镇,实行属地管理。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确保以县(区)为单位乡镇行政编制、直属事业单位编制、派驻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编制、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五个不减少”。
调整改革要注意哪些纪律规矩?
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治性强、对乡镇影响大、利益格局调整广、法规政策牵涉多的一次改革,事关基层政权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允许迟滞拖延、擅自行动,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进人;决不允许突击花钱、转移购物、侵占国有资产;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改革实施情况将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范围,强化督促检查。对违反纪律的,严肃查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