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银行中,已完成的任务将进行积分结算,时间银行系统提供了自动结算和人工结算二种方式:
一、 自动结算:任务签退后,时间银行系统开始倒计时,倒计时满72小时,则自动按照发布任务时的价值和时间银行管理员设定的结算比例进行积分结算。
二、 人工结算
1、 使用小程序发布的任务,由任务发布方在小程序中进入“我-我的订单-已完成”中找到要结算的订单,点击“确认支付”,支付时可以重新调整支付的积分数量,进行任务评分后点击确定,即完成订单结算。
2、 使用时间银行管理后台发布的任务,由时间银行管理员登录进入时间银行后台,在“资产管理-订单管理”中确认支付。
“时间银行与居家医疗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2019时间银行与居家医疗”座谈会上,芳邻时间银行创始人向来宾介绍了时间银行的概念,分享自己对时间银行的思考:
一、 时间银行是一种理念。
时间银行概念的创始人水岛照子在上个世纪40年代出于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担忧,提出用服务存积分、用积分换服务的时间银行模式,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政府用于社会支持的预算大幅减少。埃德加.卡恩教授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了时间银行理论,提出以下五个核心理念:
1、每个人都是资产:不能将社会弱势群体看作是社会的负债,他们也能帮助他人,是社会的资产。
2、金钱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方式:市场经济用货币和价格来表现价值。但是“关怀照顾、文化传承、邻里和谐、环境保护……”等活动在变得稀缺之前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因此有必要用另一套体系进行评价。
3、用互惠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改变传统公益慈善的“你需要我,我帮助你”的观念,变为“我们彼此需要,互相帮助”。
4、用支持和信任重建社区:在社区建立相互支持的网络,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增值社会资本。
5、尊重:用时间作为回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二、时间银行是一种组织运营方式
“公益与慈善”是二个不同的概念。用中国的智慧来解释:“慈善是授人以鱼,公益是授人以渔”。从上述“时间银行”的理念可以看出,时间银行是一种公益行为,而不是慈善行为。因此应该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来组织运营时间银行。所谓社会企业是将社会责任作为主要目标。社会企业并非不讲回报,关键在于经营所得利润要用于社会福祉。
经常有人认为“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的“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相违,所以在志愿服务中不能引入时间银行。笔者认为应该全面看待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完整论述,其中既有目的,也有方法。“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在目的上完全一致,都希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进步的社会。在运营时间银行应该将“时间储蓄”当作是一种激励而不是回报,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激励,都需要得到肯定。“时间银行”就是一种量化的激励方式。
三、时间银行的实践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开展时间银行,择重要的几个国家介绍如下:
日本在1973年创立了世界第一个时间银行机构,目前该机构在全国拥有70多家分支。每个机构都是小规模团队运营,要求每个成员每月至少服务2小时。美国的时间银行于1995年创立,目前全国建立了110个机构,规模在50人以上的机构较活跃。
英国的时间银行从2002年开始,目前全国共建立260个机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移民、护理、精神健康、就业培训等。英国的时间银行得到了政府支持,据估算在时间银行中每投入1英镑会产出9.31的价值。瑞士在一个城市小范围试验时间银行,主要用于养老服务。年龄60岁以上才能加入时间银行,每个人最多存入750小时。
我国的时间银行从1999年开始,实践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比较多,并且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等值”的这一时间银行基本教义上有所发展。时间储蓄除了可以兑换服务外,还可以兑换物资甚至金钱。
四、时间银行实践中的问题
时间银行已经有多年的实践,暴露出以下问题:
1、信用问题
传统时间银行都是以发起机构作信用背书,这种第三方机构信任机制往往受到质疑。因此必须发展一套新的信用机制代替原来的模式。芳邻时间银行采用了区块链技术,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将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
2、 工具问题
传统时间银行往往采用纸本或者电子表格手工记录服务时间,容易出现数据错误、遗失等问题,时间积分的兑换使用和管理极不方便。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间银行网站、APP,但这些系统都存在模式单一、数据中心化管理等问题。
3、持续性问题
时间银行是一种典型的信用服务,参与者的储蓄经常延期兑换,时间银行能否持续运营是影响参与的重要因素,而运营成本又是时间银行能否持续性的主要原因。芳邻时间银行一个公益性的时间银行平台,将机构的使用成本降至最低,以保障各时间银行的持续性。
除了解决上述问题外,芳邻时间银行还提供了灵活的定制功能,可以满足不同模式时间银行的需要。笔者衷心希望“时间银行”能够在我国正在开展的社区治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 自动结算:任务签退后,时间银行系统开始倒计时,倒计时满72小时,则自动按照发布任务时的价值和时间银行管理员设定的结算比例进行积分结算。
二、 人工结算
1、 使用小程序发布的任务,由任务发布方在小程序中进入“我-我的订单-已完成”中找到要结算的订单,点击“确认支付”,支付时可以重新调整支付的积分数量,进行任务评分后点击确定,即完成订单结算。
2、 使用时间银行管理后台发布的任务,由时间银行管理员登录进入时间银行后台,在“资产管理-订单管理”中确认支付。
“时间银行与居家医疗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2019时间银行与居家医疗”座谈会上,芳邻时间银行创始人向来宾介绍了时间银行的概念,分享自己对时间银行的思考:
一、 时间银行是一种理念。
时间银行概念的创始人水岛照子在上个世纪40年代出于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担忧,提出用服务存积分、用积分换服务的时间银行模式,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政府用于社会支持的预算大幅减少。埃德加.卡恩教授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了时间银行理论,提出以下五个核心理念:
1、每个人都是资产:不能将社会弱势群体看作是社会的负债,他们也能帮助他人,是社会的资产。
2、金钱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方式:市场经济用货币和价格来表现价值。但是“关怀照顾、文化传承、邻里和谐、环境保护……”等活动在变得稀缺之前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因此有必要用另一套体系进行评价。
3、用互惠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改变传统公益慈善的“你需要我,我帮助你”的观念,变为“我们彼此需要,互相帮助”。
4、用支持和信任重建社区:在社区建立相互支持的网络,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增值社会资本。
5、尊重:用时间作为回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二、时间银行是一种组织运营方式
“公益与慈善”是二个不同的概念。用中国的智慧来解释:“慈善是授人以鱼,公益是授人以渔”。从上述“时间银行”的理念可以看出,时间银行是一种公益行为,而不是慈善行为。因此应该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来组织运营时间银行。所谓社会企业是将社会责任作为主要目标。社会企业并非不讲回报,关键在于经营所得利润要用于社会福祉。
经常有人认为“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的“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相违,所以在志愿服务中不能引入时间银行。笔者认为应该全面看待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完整论述,其中既有目的,也有方法。“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在目的上完全一致,都希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进步的社会。在运营时间银行应该将“时间储蓄”当作是一种激励而不是回报,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激励,都需要得到肯定。“时间银行”就是一种量化的激励方式。
三、时间银行的实践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开展时间银行,择重要的几个国家介绍如下:
日本在1973年创立了世界第一个时间银行机构,目前该机构在全国拥有70多家分支。每个机构都是小规模团队运营,要求每个成员每月至少服务2小时。美国的时间银行于1995年创立,目前全国建立了110个机构,规模在50人以上的机构较活跃。
英国的时间银行从2002年开始,目前全国共建立260个机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移民、护理、精神健康、就业培训等。英国的时间银行得到了政府支持,据估算在时间银行中每投入1英镑会产出9.31的价值。瑞士在一个城市小范围试验时间银行,主要用于养老服务。年龄60岁以上才能加入时间银行,每个人最多存入750小时。
我国的时间银行从1999年开始,实践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比较多,并且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等值”的这一时间银行基本教义上有所发展。时间储蓄除了可以兑换服务外,还可以兑换物资甚至金钱。
四、时间银行实践中的问题
时间银行已经有多年的实践,暴露出以下问题:
1、信用问题
传统时间银行都是以发起机构作信用背书,这种第三方机构信任机制往往受到质疑。因此必须发展一套新的信用机制代替原来的模式。芳邻时间银行采用了区块链技术,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将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
2、 工具问题
传统时间银行往往采用纸本或者电子表格手工记录服务时间,容易出现数据错误、遗失等问题,时间积分的兑换使用和管理极不方便。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间银行网站、APP,但这些系统都存在模式单一、数据中心化管理等问题。
3、持续性问题
时间银行是一种典型的信用服务,参与者的储蓄经常延期兑换,时间银行能否持续运营是影响参与的重要因素,而运营成本又是时间银行能否持续性的主要原因。芳邻时间银行一个公益性的时间银行平台,将机构的使用成本降至最低,以保障各时间银行的持续性。
除了解决上述问题外,芳邻时间银行还提供了灵活的定制功能,可以满足不同模式时间银行的需要。笔者衷心希望“时间银行”能够在我国正在开展的社区治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