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至此,这个流言的真相就明晰起来了,城隍作为朝廷官制中的一员,对于官员既是同僚又是伙伴,参拜的含义是对城隍官位的同僚见礼,以及对前辈的敬重。而其中关乎信仰的部分并不多,并不是对于居于此官位的人物有什么信仰,即使是远在北方的人到福州上任也会参拜城隍,盟誓双方相互辅佐,保一方太平,即使并不认识居城隍的是什么历史人物,由此可见,这里的新官参拜主要是鉴于城隍的官位,而非对本人的信仰。
相较于妈祖就有所区别了,妈祖作为沿海流传久远的神仙人物受到人们的供奉,更多是指妈祖本身的而非建于官职上。妈祖于宋徽宗宣和五年敕封“川页济夫人”而得名。至元十五年,元世祖诏封“泉州神女”,赐号“天妃”。大德三年,元文宗加封“泉州海神日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命翰林院拟祭文遣官致祭。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加封“天后”,天妃宫因称天后宫。事实上,元明清三朝都有奉祀海神妈祖的官建天妃宫庙,而御园惠济祠则是清代嘉庆后皇家祭祀天后的专用祠庙。所以妈祖娘娘也是一直得到朝廷认可和不断追封的正神,在这点上并没有和陈尚书分属官和民信仰的区别。
由此可见,“民拜妈祖,官拜尚书”这句流言隐藏了诸多的真实历史,给善信刻意营造了“非彼即此”的假象,是其心可诛的,实际上每一个沿海人民都会发自内心的信仰妈祖,崇敬这位充满母性的守护神,而陈尚书作为一方城隍,也是官员们的同僚与前辈楷模,同样是值得尊敬的。
而这种不明就里的流言,往往搅乱了信徒们的精神信仰,挑拨对立了神灵之间的关系,造成善信们的困扰甚至冲突,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因此小道特意摘明资料,还原真相,希望能够让诸位了解自己的神明,清明坚定自身的信仰,将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流言在源头处消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