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雪夜孤灯读闲书
崔东山对裴钱亲近对曹晴朗疏远,他们都是陈平安的学生弟子,如果要追溯起因源头,居然是他们的先生师父陈平安。
崔东山对裴钱亲近而且迁就。崔东山很配合裴钱这位大师姐,裴钱施展独创的定身法,崔东山立刻纹丝不动,口中还火急火燎的求情,求大师姐快快收了神通吧。崔东山对待另一位同门曹晴朗,态度很是中规中矩,明显缺少了一份亲近。每次曹晴朗请教他问题,他都是就事论事,回答完后就下逐客令。
有人说崔东山不喜欢曹晴朗,是因为曹晴朗像齐静春,我不这么觉得。在陈平安开来,曹晴朗更像小时候的自己,都是父母双亡,剩下一个孤单的自己,而且有齐景龙更像齐静春就够了,如果再有一个,那就真的失去了意义。崔东山对曹晴朗冷淡另有原因,那就是陈平安对落魄山的期待。
陈平安希望落魄山和其他宗门不同,成员之间能够真诚相待。真诚意味着每个人说的话和心中所想是一样的,心中所想和心中的体验是一样的。前半部分容易做到,只要不骗人就好,后半部分就有些难度,心中所想是理智上应该这样想,心中的体验则是实现了心中所想会让你感觉舒服。就像你捡到一个钱包,你心里想着应该交给失主,这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而失主拿走钱包后,你心中却感觉不舒服,就归因为失主没有给你一点报酬,这就是心中所想和心中体验的不一致。
要想做到彼此真诚相待,首先是要尽量淡化个人能力大小的影响。朱敛已经是半个山主,还兼任厨子的工作。郑大风这个曾经的九境武夫,即便现在境界掉落,武夫意识和经验仍在,何况如果取回在师傅那里的魂魄,有可能填补落魄山缺少武道宗师的空缺,而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大门。
在此之上,要相互之间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其实就是接纳对方的感受,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因为过于强调孩子应该做社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给孩子一个印象,好像只有达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才会喜欢我。还有一种思路,那就是父母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给他一个完全安全的情感基础,然后再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认识裴钱的时候,陈平安非常的讨厌这个孩子,曾经警告她,如果她触犯了他的规则,他就会放弃她,野狐镇那次就差点成了现实,这就是有条件的“爱”。只有你达到了我的条件,我才接纳你。后来陈平安了解了裴钱的过往,知道裴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放大了人性中的“恶”。这就是“人之初,性本恶”,“恶”并不是坏的意思,而是人的七情六欲。陈平安对裴钱的态度从此改变, 他完全接纳了裴钱,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裴钱感受到了陈平安的真诚,才有了后来越来越可爱的转变。
裴钱要封周米粒作落魄山的护法,陈平安不但批准了,而且还在祖师堂里确认,这在他人看来有些儿戏的举动,并不完全是宠爱裴钱,主要是因为那是裴钱最真诚的表达,而且也有陈平安弥补原来“有条件的爱”的成分。裴钱对师父原来几次要放弃自己,其实心中是有些小疙瘩的,因为那是“有条件”,就是不真诚。
不只是对裴钱,陈平安希望落魄山众人在规矩之内,都能真诚的表达自己,用彼此之间本真的面目相对,尤其是不把对方当成实现目的的工具,因为只有真诚的心碰撞,才能构建出“爱”的环境。
陈平安写一封信,都会照顾到陈暖树和周米粒的情绪,这就是完全的接受了她们的一切,包括那些可能的小情绪。陈暖树和周米粒也都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郑大风、朱敛、魏檗等人喜欢落魄山,就是喜欢这个真诚的氛围。
现在再回想崔东山的转变,正是看到了陈平安的转变,以先生的道为自己的道,他也在这个范围内回归本真,跳脱活泼才是他的本性,并且无条件的接受了裴钱,包括裴钱还对曹晴朗的一丝芥蒂,开始默契的配合大师姐演戏。
崔东山对曹晴朗缺少热情,主要是因为裴钱还没有完全接受曹晴朗,如果崔东山表现得太过热情,更会让裴钱感觉受到孤立,另外曹晴朗是个中规中矩的读书人,他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如果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落魄山的那门大学问,曹晴朗还没有得到真传,还没被大师姐认可,崔东山也要看大师姐的眼色行事,木得办法,大师姐就是一个冷酷的杀手,崔东山也是很害怕的。
崔东山对裴钱亲近对曹晴朗疏远,他们都是陈平安的学生弟子,如果要追溯起因源头,居然是他们的先生师父陈平安。
崔东山对裴钱亲近而且迁就。崔东山很配合裴钱这位大师姐,裴钱施展独创的定身法,崔东山立刻纹丝不动,口中还火急火燎的求情,求大师姐快快收了神通吧。崔东山对待另一位同门曹晴朗,态度很是中规中矩,明显缺少了一份亲近。每次曹晴朗请教他问题,他都是就事论事,回答完后就下逐客令。
有人说崔东山不喜欢曹晴朗,是因为曹晴朗像齐静春,我不这么觉得。在陈平安开来,曹晴朗更像小时候的自己,都是父母双亡,剩下一个孤单的自己,而且有齐景龙更像齐静春就够了,如果再有一个,那就真的失去了意义。崔东山对曹晴朗冷淡另有原因,那就是陈平安对落魄山的期待。
陈平安希望落魄山和其他宗门不同,成员之间能够真诚相待。真诚意味着每个人说的话和心中所想是一样的,心中所想和心中的体验是一样的。前半部分容易做到,只要不骗人就好,后半部分就有些难度,心中所想是理智上应该这样想,心中的体验则是实现了心中所想会让你感觉舒服。就像你捡到一个钱包,你心里想着应该交给失主,这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而失主拿走钱包后,你心中却感觉不舒服,就归因为失主没有给你一点报酬,这就是心中所想和心中体验的不一致。
要想做到彼此真诚相待,首先是要尽量淡化个人能力大小的影响。朱敛已经是半个山主,还兼任厨子的工作。郑大风这个曾经的九境武夫,即便现在境界掉落,武夫意识和经验仍在,何况如果取回在师傅那里的魂魄,有可能填补落魄山缺少武道宗师的空缺,而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大门。
在此之上,要相互之间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其实就是接纳对方的感受,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因为过于强调孩子应该做社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给孩子一个印象,好像只有达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才会喜欢我。还有一种思路,那就是父母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给他一个完全安全的情感基础,然后再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认识裴钱的时候,陈平安非常的讨厌这个孩子,曾经警告她,如果她触犯了他的规则,他就会放弃她,野狐镇那次就差点成了现实,这就是有条件的“爱”。只有你达到了我的条件,我才接纳你。后来陈平安了解了裴钱的过往,知道裴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放大了人性中的“恶”。这就是“人之初,性本恶”,“恶”并不是坏的意思,而是人的七情六欲。陈平安对裴钱的态度从此改变, 他完全接纳了裴钱,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裴钱感受到了陈平安的真诚,才有了后来越来越可爱的转变。
裴钱要封周米粒作落魄山的护法,陈平安不但批准了,而且还在祖师堂里确认,这在他人看来有些儿戏的举动,并不完全是宠爱裴钱,主要是因为那是裴钱最真诚的表达,而且也有陈平安弥补原来“有条件的爱”的成分。裴钱对师父原来几次要放弃自己,其实心中是有些小疙瘩的,因为那是“有条件”,就是不真诚。
不只是对裴钱,陈平安希望落魄山众人在规矩之内,都能真诚的表达自己,用彼此之间本真的面目相对,尤其是不把对方当成实现目的的工具,因为只有真诚的心碰撞,才能构建出“爱”的环境。
陈平安写一封信,都会照顾到陈暖树和周米粒的情绪,这就是完全的接受了她们的一切,包括那些可能的小情绪。陈暖树和周米粒也都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郑大风、朱敛、魏檗等人喜欢落魄山,就是喜欢这个真诚的氛围。
现在再回想崔东山的转变,正是看到了陈平安的转变,以先生的道为自己的道,他也在这个范围内回归本真,跳脱活泼才是他的本性,并且无条件的接受了裴钱,包括裴钱还对曹晴朗的一丝芥蒂,开始默契的配合大师姐演戏。
崔东山对曹晴朗缺少热情,主要是因为裴钱还没有完全接受曹晴朗,如果崔东山表现得太过热情,更会让裴钱感觉受到孤立,另外曹晴朗是个中规中矩的读书人,他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如果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落魄山的那门大学问,曹晴朗还没有得到真传,还没被大师姐认可,崔东山也要看大师姐的眼色行事,木得办法,大师姐就是一个冷酷的杀手,崔东山也是很害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