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现在的分数已经差不多了(全国平均理科12到18位),真想再提升一个台阶还是得看接下来的发展,强行顶分数,上升两三个排名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忽视学校真正的发展。在中国庞大的高中生基数下,现在分数的生源已经足够优质,没必要追求非得超兄弟院校一点,专注自己的问题才是正理。
北理工接下来的发展就是看能不能整合和强化优势工科,能不能在理科上有所作为,能不能真的把军民融合推下去,能不能在人文社科上打造一两个精品。从这个角度上,可以参照MIT的发展(这里并没有说想跟MIT比的意思,不要抬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必然会出现一批世界顶尖大学,可以参照它们的发展轨迹)。
MIT发展过程中,跟军工也有着很紧密的关系,现在的MIT,分为6个大的院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这个北理工没基因也没基础,不用考虑)
工程学院(实际上目前北理工的所有工科,都可以划入这个学院,涵盖了机械、车辆、材料、兵器、航天、电子、信息,北理工目前也就工科大类,在国内是确实有竞争力的,但是仍需要强化)
人文与社科学院(这是MIT到目前仍在试图提升的学院。北理工的人文社科本科阶段仅有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专业,每年本科招生100人左右,还是太弱,是长期的重点)
斯隆管理学院(MIT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精品品牌,从中长期来看,北理工也应该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精品品牌出来。没有追求大而全的基础,同样也意味着包袱少)
理学院(北理工目前的理学大类包含了材料、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已经非常类似了。材料类放在理学院有北理工自己的历史原因(小分类时理材就是一起的)。这个大类的重点就是在理学,目前来看适合北理工的是在化学和数学上尽快有些作为。同时推进材料的军转民、新材料的发展)
维泰克健康科学技术学院(这是MIT的特色学院,参考价值低)
从上来看,北理工长期的学科划分应该是这样:
一个特色的工科精品品牌(目前来看是徐特立学院。算是已经有了不错的效果)
一个声誉卓越的社科精品品牌(现在还没影,任重道远。国内类似的像光华管理学院,就已经很厉害了)
工学院(整合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背靠军工充足的资源,加强整合,同时推进军转民,增强市场上的竞争力)
理学院(打造精品理科的思维是对的。应该争取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任一种取得突破,科研水平达到国内一线)
人文与社科学院(补课。很多课要补)
一两个辅助的特色学院(从目前来看,北理工选中的是医工融合)
北理工接下来的发展就是看能不能整合和强化优势工科,能不能在理科上有所作为,能不能真的把军民融合推下去,能不能在人文社科上打造一两个精品。从这个角度上,可以参照MIT的发展(这里并没有说想跟MIT比的意思,不要抬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必然会出现一批世界顶尖大学,可以参照它们的发展轨迹)。
MIT发展过程中,跟军工也有着很紧密的关系,现在的MIT,分为6个大的院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这个北理工没基因也没基础,不用考虑)
工程学院(实际上目前北理工的所有工科,都可以划入这个学院,涵盖了机械、车辆、材料、兵器、航天、电子、信息,北理工目前也就工科大类,在国内是确实有竞争力的,但是仍需要强化)
人文与社科学院(这是MIT到目前仍在试图提升的学院。北理工的人文社科本科阶段仅有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专业,每年本科招生100人左右,还是太弱,是长期的重点)
斯隆管理学院(MIT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精品品牌,从中长期来看,北理工也应该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精品品牌出来。没有追求大而全的基础,同样也意味着包袱少)
理学院(北理工目前的理学大类包含了材料、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已经非常类似了。材料类放在理学院有北理工自己的历史原因(小分类时理材就是一起的)。这个大类的重点就是在理学,目前来看适合北理工的是在化学和数学上尽快有些作为。同时推进材料的军转民、新材料的发展)
维泰克健康科学技术学院(这是MIT的特色学院,参考价值低)
从上来看,北理工长期的学科划分应该是这样:
一个特色的工科精品品牌(目前来看是徐特立学院。算是已经有了不错的效果)
一个声誉卓越的社科精品品牌(现在还没影,任重道远。国内类似的像光华管理学院,就已经很厉害了)
工学院(整合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背靠军工充足的资源,加强整合,同时推进军转民,增强市场上的竞争力)
理学院(打造精品理科的思维是对的。应该争取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任一种取得突破,科研水平达到国内一线)
人文与社科学院(补课。很多课要补)
一两个辅助的特色学院(从目前来看,北理工选中的是医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