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拈花一笑吧 关注:61贴子:6,379
  • 8回复贴,共1

【技术贴】你所不知道的绘画小秘密-颜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泰尔紫
独特的颜色
与制造的来之不易
在古代曾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IP属地:江苏1楼2019-07-16 15:11回复
    芬利在书中写道,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无比迷恋这个颜色
    她让手下把船帆、沙发等,各种东西统统染成这个颜色
    公元前48年,凯撒大帝来到埃及,他也迷上了这个颜色
    并规定其为罗马皇室专用色
    它的制作过程非常的“有味道”
    你需要将腐烂的骨螺与木灰放在一起
    再浸泡在馊臭尿液与水组成的混合物中发酵
    整个提取过程散发销魂的恶臭
    只能在城外进行加工……
    25万只骨螺才能提炼出半盎司染料
    才刚好够染一条罗马长袍
    可是再奢华有什么用?用骨螺紫浸染的布料制作完成后也会一直散发着持久的海腥味……
    罗马史学家普林尼说这种味道‘令人不快’
    但其他罗马人闻到的却是金钱的气味。”
    令人反胃的生产过程一直持续到1856年。终于有位18岁的化学家威廉·珀金合成了苯胺紫染料,取代了令人作呕的“皇家紫”


    IP属地:江苏2楼2019-07-16 15:12
    回复

      《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青字从丹,本即矿石而色青。
      《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郑玄注:“青,空青也。”空青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属孔雀石的一种,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颜色青绿,经过加工,可以作绘画中石青、石绿的原料。古人将可以用于采自矿石的青色颜料,统称为“石青”。而采自蓝草的蓝靛,在颜料中则称为“花青”。
      《芥舟学画编》云:“石青有数种,但皮粗而成块者,皆可入画。”
      《历代名画记》中,则分为越巂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三种。空青、曾青、扁青之分,是以矿石的形状而命名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刘向说“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巂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主要的产地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而曾青之曾通“层”,李时珍《本草纲目》“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指层层生长的青石,古人以今天山西一带的曾青为佳。而扁青则是形状扁平,以武昌为佳。
      中古以后,还有回青、沙青等来自西域的矿石颜料传入。
      就是在西方,以青金石为原料的群青,在人们发明化学合成之前,也是最为昂贵的矿石颜料之一——青,在造字中取自丹,而在绘画中,则描绘出青绿的石头、湛蓝的天空、深邃的水色。


      IP属地:江苏3楼2019-07-16 15:13
      回复

        在出土的甲骨文片上,在晋国故地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候马盟书中,人们都发现了用朱色书写的文字。它们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悄然地告诉我们尘封的历史往事——而这些朱色的原料,是从自然界中采集的“丹”。
        《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揖说:“丹,丹沙也。丹沙,今之朱砂也。”由于朱沙采自矿材,研磨成细沙,因此,在文献中,朱沙亦作“朱砂”、“硃砂”。
        从古至今,以硫化汞(HgS)为主要成分的丹沙,一直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朱色的重要的原料。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丹是一个象形字,本象开采丹石的矿井之形。在古代,丹砂的主要产地,主要以西蜀、南越为多。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有“西蜀丹青不得采”的记载,《蜀都赋》的“丹沙”、《吴都赋》的“赪丹”,都是巴越的赤石的明证。而施诸绘画,《历代名画记》则独标“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以湖南常德、福建建阳所产的朱沙为佳。
        在用于绘画时,采自天然的朱砂,则要进一步甄选加工,并且根据成色的不同,分为朱标、二朱、散珠等不同的品级。
        清人邹一桂的《小山画谱》载:“朱砂:以镜面砂为上,乳细,取中心用其标。”《说文》“标,木杪末也”,本是指木上最高的枝梢,在制作朱砂的时候,将朱砂精细研磨,兑入清胶水,取浮在最上面的一层,则称为“朱标”,亦作“朱膘”。朱标的颜色最为鲜明,为朱之上品。


        IP属地:江苏4楼2019-07-16 15:15
        回复
          绛紫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也形容女子性情的坚韧和倔强。
          调制方法:可以用亮蓝色和铁红色调制,分量自己控制。
          紫色的蕴意:
          1.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
          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时显得太过虚荣,装饰过度。
          面对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难理解你真正的想法。
          此外,有时你也会大发雷霆,但决不至于歇斯底里。
          2.紫色是介于红色和蓝色的色彩,在光谱中是人类可见光所能看到波长最短的光。
          紫色的象征意义 紫色代表高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
          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的意义是哀伤,紫色也代表胆识与勇气。


          IP属地:江苏5楼2019-07-16 15:16
          回复
            赭色
            是大地的颜色。《说文》:“赭,赤土也。”训释中虽说是含有了“赤”,但赭色比起纯红的赤色,色相上更接泥土的颜色。
            《诗经》中有一首《简兮》,形容祭祀时执籥秉翟的舞者的容颜,“赫如渥赭”,与《终南》形容大夫的“颜如渥丹”,就稍有差别。
            郑玄在《简兮》的笺中说:“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终南》则说“言赤而泽也”。确实,打个比方说,“颜如渥丹”大约是关公的面如赤枣,而“赫如渥赭”,则像罗中立笔下的《父亲》,没有朱色的鲜艳光彩,赭色多的了一份山石的质朴、厚重。
            赭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在土地中含量较高,也是世界范围内都非常丰富的资源。在各地的远古绘画中,都不难看到赭石的身影。而中国的古人大概也很早地发现了赭石和铁矿之间的关系。《管子》就曾记载:
            桓公问于管子曰:“请问天财所出?地利所在?”管子对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
            比起丹沙,赭石获取起来要容易的多,也是染料、颜料中较为便宜的一种。古人的囚衣,就取赭石所染,称为“赭衣”。后来,赭衣、赭徒就可以代指囚徒。《说文》专门有“褚”字,云“卒也”。郭璞为《方言》“卒或谓之褚”的注中也说:“言衣赤也,褚音赭。”
            在国画颜料中,有“岱赭”一色,又称土朱。其实,岱赭倒不是因为刘禹锡《君山怀古》的“赭山寒水中”那样和山岱联系在一起的。古人最早是以代郡出土的赭石最佳,故最初称“代赭”。后来,因为赭石与山峦的缘故,人们又重新造字,称为“岱赭”。


            IP属地:江苏6楼2019-07-16 15:17
            回复

              至于绘画的白色,多取自天然的矿物,包括了白垩、蛤粉、铅白等不同的材质。
              垩字从土,本指颜色近乎白色的一种土,可以用做绘画的原料。
              《急就章》“泥涂垩塈壁垣墙”,颜师古注:“垩,白土也。”古人常用白色来刷墙、涂白。
              《说文》“垩,白涂也。”指涂白的动作。至于蛤粉,据《周礼·掌蜃》记载,“共白蜃之盛。”郑玄注:“谓饰墙使白之蜃也”,其主要成分也是石灰岩。
              当然,若论覆盖性,白垩颜色不够浓,古人的颜料中仍多以铅粉——铅粉是最为易得、较有覆盖性的白色颜料,即《历代名画记》说的“蜀郡之铅华,始兴之解锡”。铅华、解锡,或称胡粉,均指铅粉。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重要颜料,也是古人用于搽粉、化妆时所用。很多艺术史专家指出,在敦煌壁画中,今天看起来漆黑的脸,大多是因为当时以铅白绘制,在漫长的时间中,铅白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反应,最终变得漆黑一片。


              IP属地:江苏7楼2019-07-16 15:18
              回复

                传统国画中,用于黄色的颜料,包括矿石颜料的石黄、雄黄、雌黄,以及植物颜料的藤黄。
                石黄、雄黄、雌黄,颜色相近而又形状相似,往往生在共生矿中。
                《史记》注云:“雌黄出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从颜色来看,石黄是正黄色,雄黄略带橙黄,雌黄则柠檬黄色。这几种矿物都是砷的硫化物,带有一点毒性。
                从唐代以前,可以绘制鲜黄的天然藤黄,就已经传入了中国。藤黄是采自藤黄树的胶质黄液,颜色鲜嫩。其主要产地,在今越南、缅甸、柬埔寨一带。
                《历代名画记》中称“林邑之黄”,即今天的越南中部一带。而藤黄的英文名Gamboge,最初也对柬埔寨的误译。《小山画谱》“藤黄,取笔管黄以嫩色者为上,不用胶着水即化。”藤黄与花青搭配,能调出漂亮的草绿色。


                IP属地:江苏8楼2019-07-16 15:46
                回复
                  墨色
                  墨之得名,以其色黑。《说文》:“墨,书墨也。”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燃烧之后漆黑的烟炱,配上适量的胶,是制作墨块是再好不过的原料。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书画发展史上,上古时代用色绮丽且多用正色、纯色。
                  从今天出土的各种秦汉壁画、帛书中看,古人的用色习惯,多是用正色直接敷彩。
                  到了南北朝时期,宗炳“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谢赫“随类赋彩”,皆以彩色绘画。
                  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青绿山水有所发展的同时,他又在审美上提出了对墨色的独特追求: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忘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彩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可以看出,中唐之后,人们渐渐地趋于采用墨色而不是彩色来绘制图案。
                  这样,人们逐步从五采正色,发展为知白守黑的墨色运用。
                  墨,始终以其独特的浓淡轻重变化,在书画颜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IP属地:江苏9楼2019-07-16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