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吧 关注:5,059贴子:56,521
  • 37回复贴,共1

大家觉得现在的养老金够用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觉得现在的养老金够用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16 10:02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16 10:02
    回复
      2025-07-13 02:31:42
      广告
      比没有强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16 11:06
      回复
        饿不死,撑不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16 13:05
        回复
          退休工资按月发、
          不贫不富钱够花、
          消遥自在不上班、
          吃饱没事瞎溜达!


          5楼2019-07-16 17:39
          回复
            每月发给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餓不死 也撐不着


            IP属地:吉林6楼2019-07-16 19:27
            回复
              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16 21:01
              回复
                如果生活标准一般,每月还有节余。但决不能得病,得上慢性病工资就不够,就得和孩子要。得了大病就等死


                8楼2019-07-17 03:30
                收起回复
                  2025-07-13 02:25:42
                  广告
                  说够也够,说不够也不够。主要是看你怎么花。


                  IP属地:山东10楼2019-07-17 10:22
                  回复
                    养老金不够用,城管门前摆地摊。


                    IP属地:辽宁12楼2020-06-04 09:21
                    收起回复
                      我觉得是不够的。
                      所以我趁年轻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


                      13楼2020-06-07 22:15
                      收起回复
                        原创 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2020-07-07 10:35 来源:朝文社
                        原标题: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答:在四十年前,确切说1980年代初,“月收入”一百元是什么概念?著名演员冯远征,就有难忘的青春记忆。
                        1981年,这位未来塑造了无数经典影视戏剧角色的“老戏骨”,还是北京市崇文区龙潭拉锁厂里一名青年工人。十八岁的他入厂第一个月,就被师傅带着没黑没白加班,月末结算工资,连基本工资带加班奖金一共拿到了39块钱。兴奋无比的他,把这些钱“兜里揣了大概有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没敢花”,想买点什么庆贺一下?却又觉得买啥都贵,后来反复纠结了半天,终于“花的第一笔钱是买了一串糖葫芦”,“好像是五毛钱”。

                        这兴奋与纠结,就是那时城市里的年轻“工薪阶层”,十分真实的写照。
                        作为“街道工厂”工人的冯远征,拿到的钱多不多?以1982年《新民晚报》的报道,当时一级工的月基本工资,也就是42元。同年的《当代财经》统计:以当时全国的百分之八十的工人工资都在“四级”以下,工作二三十年的老工人,全国范围的平均工资大概“四、五十元左右”。经济学家张化桥1983年大学毕业,入职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月工资46元,以他的回忆:那时“北京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过40多元人民币”。
                        而在其他地区,“月入100”更是大事儿。比如在作家周梅森看来,别说100块钱,就是月入二十块钱,那都是大事:“在1978/1979年,二十多块钱是很多的,几乎相当于一个年轻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说,就算放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世纪80年代初,假若夫妻二人是“双职工”,“月入100”都堪称收入不低。而1978年时,中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33元。“月入100”放在农村?意义可以想。
                        而且,哪怕对于今天传说中“很赚钱”的演艺行业来说,四十年前的“月入百元”,也是意义重大。同为“老戏骨”的刘佩琦,27岁那年(1985年)出演成名作《二子开店》。作为北影厂演员的他,在这部剧里每天领五块钱“补助”,“月入一百五十多元”的收入,今天看来不算啥,当时“北影就炸了”。因为之前北影厂的“拍片补助”,每天也就七毛钱,“7毛5分就算是多的”。

                        其实别说当时还是“青年演员”的刘佩琦了,就是许多已经享誉全国的老艺术家,那时收入也有限。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一些“从艺三十年”且“文艺九级”的戏曲名家,1983年以前月工资也就一百一十三年。这都算是业界的“高工资”。1984年全国政协会上,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也发出痛心呼吁:许多年龄已近退休的艺术家,“工资很少有超过一百元的”。大多数都是月收入五六十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区或领域都这样。1984年,当时红透影坛的影星杨在葆,正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体验生活”,却惊见白云山制药厂的普通司机,每月工资竟都有300块钱。这是什么概念?那年的杨在葆,还得到了“随团出访”的机会,拿到了500元的“置装费”,这基本就是这位“当红大明星”半年的收入。

                        此情此景,也恰是当时广东经济发展的缩影,从1978年至1983年,广东省的工资水平,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杨在葆在广州“体验生活”时,广东省城镇职工月人均收入已是83元,是北京市国营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的二倍多。广东经济红红火火的发展,也叫杨在葆发出一声由衷感叹:“中国人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月入百元”的家庭,放在近四十年前,生活质量到底如何呢?首先可以看看日常吃穿:以《郑州物价志》的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郑州的标粉价格是每斤一毛八,小米价格每斤一毛三,籼米价格每斤一毛四,玉米面每斤一毛一,花生油每斤八毛三,猪肉每斤一块零五毛,鸡蛋每斤一块四毛五,母鸡每斤九毛六,黄瓜每斤八分钱,白菜每斤三分七厘,土豆每斤一毛四。“月入一百”的收入,从温饱标准说,确实富裕不少。

                        同样见证这“月入100”购买力的,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中国老百姓的另一项全新消费——金银首饰消费。1982年8月9日起,黄金销售制品正式在国内恢复销售。一枚14k金戒指,当时花37元钱就能买到。纯度更高的18K金饰品,最便宜的也只要49元。《新民晚报》在是年秋天,就以生动的笔墨,记录了一位羊毛衫厂老工人在“上海工艺品服务部”
                        挑选首饰的过程,老工人家属还自豪表示这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而在那篇新闻报道里,《新民晚报》也记录下了“上海工艺品服务部”门口,那从“起了一个大早”后就排起来的长队。这难忘的一幕也恰恰证明:“选首饰”这件昔日的奢侈事,在改革开放的伊始,就已步入寻常百姓家。
                        与之类似的“奢侈品”,更有今天一件早已成“古董”的家用品:缝纫机。改革开放早期,上海年轻人的结婚就讲究“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三个“转”和音响。

                        但在改革开放前,缝纫机的售价就常年在一百四十元以上,对于多数中国家庭几乎天文数字。1980年代起,缝纫机的价格虽然依然在一百五十元左右,销售却是爆火:1979年中国缝纫机产量只有540万架,1982年就涨到2000万架。1985年中国家庭缝纫机拥有量更是破亿,平均每一百个中国城市家庭,就拥有86架缝纫机。
                        自行车更是如此:在1980年代之前,自行车与缝纫机同列“三转一响”中,是出名的“奢华象征”。比如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售价,通常在195元左右。
                        但中国老百姓“买车”的热情,也是从此拦不住:1980年这一年,中国的自行车成交额就高达18.5亿元,占中国日用机电销售额的近百分之十七。1981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是1952年的218倍。中国每百户城乡家庭,拥有126辆自行车。各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里,每百户家庭更拥有170辆以上。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这个数据,更是在以几何级数飙升……

                        简单的“月入百元”的情景,却恰恰和这一类火热消费息息相关。那一段年代的生活记忆,不止有彩电冰箱空调家电的演进,更有这些同样贴近生活的变化。杨在葆那一声“中国人的生活开始好起来”的感慨,也正在这些看似寻常的改变里。“一百块钱能否养家”的话题背后,是老一代人的艰苦奔波与生活记忆,更是那影响深远的,现代中国高速发展的脚步。


                        IP属地:辽宁14楼2020-07-08 12:23
                        回复
                          钱这东西是你有多少它你就准备过什么样的日子。就连你自己养的孩子愿意给你的也不多。钱多的就有钱多的计划去花,钱少的就有钱少的用法。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的事要自己去解决。


                          IP属地:内蒙古16楼2020-07-17 05:09
                          回复
                            现在的养老金普遍都不大够用,但那帮孙子们的养老金反倒是很宽松,不过也有倒霉,
                            本已退休10多年了,却接二连三的被双规,起诉,入监吃牢饭。
                            现实证明,养老金不够用的,有吃少穿的,这类人退休后的生活千篇一律,还算安逸,
                            反观那些,肥头大耳,油头粉面,高官厚禄者,退休后不知何原因,总显得那么忐忑不安。


                            17楼2020-07-17 06: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