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楼镇位于汶上县城西北12.5公里,东经116°23´,北纬35°46´,京杭大运河东岸,西临东平湖,北与东平县毗连,南与寅寺、东与郭仓乡连接,西与梁山县隔河相望,是汶上、梁山、东平三县交界的乡镇,行政村40个,自然村24个,面积58.3平方公里,4.59万人。
该镇地势东高西低,略呈长方形,属冲积平原,土壤属中性黄土和少量酸性黑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耕地5.2亩,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古迹有春秋时的阳城、古城。
该镇以驻地自然村而得名,民国以来至1948年,解放属四区(林堂),1949年至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春撤区并乡,成立郭楼乡,1958年秋郭楼乡与寅寺乡合并,成立了运东人民公社,1960年运东公社西北部划归梁山县,1961年重新划归汶上县为寅寺公社,1962年寅寺公社分划南部为寅寺,北部为郭楼,1986年2月,改称郭楼乡。1996年,撤乡设镇,成立郭楼镇。
该镇地势东高西低,略呈长方形,属冲积平原,土壤属中性黄土和少量酸性黑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耕地5.2亩,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古迹有春秋时的阳城、古城。
该镇以驻地自然村而得名,民国以来至1948年,解放属四区(林堂),1949年至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组织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春撤区并乡,成立郭楼乡,1958年秋郭楼乡与寅寺乡合并,成立了运东人民公社,1960年运东公社西北部划归梁山县,1961年重新划归汶上县为寅寺公社,1962年寅寺公社分划南部为寅寺,北部为郭楼,1986年2月,改称郭楼乡。1996年,撤乡设镇,成立郭楼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