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羽编导网校吧 关注:20贴子:124
  • 10回复贴,共1

灵羽网校房小宁:编导学习的十个好习惯,你能做到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一篇旧文,本文最早发布在中国编导网论坛上,本文写于2012年左右。也许有些同学在网上看到过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关于编导高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探讨,也是对编导考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建议,也许不适合于每一个人,但有些思路,值的参考。如果你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留言告诉我,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学习编导,如何提高编导高考的学习效率,最近我一直在想关于灵羽编导网校改版升级的问题,我感觉我们中国编导网所开创的网络学习的方式应该作出一些改变,单纯的点播录制好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一些同学的要求。所以我自己写过的文章我也会拿过来看,看看自己曾经的想法和思路,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反之,好的习惯会带你走向成功的大道。对于正在准备编导高考的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对对艺考学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1楼2019-07-11 10:05回复
    1.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学习计划也会不同。但在学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学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学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在编导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比如你计划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编导高考培训手册》看完,那么就要按照你的计划落实下去。此外,在制定艺考专业学习计划时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多安排些时间。总之,编导高考学习要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楼2019-07-11 10:05
    回复
      2025-05-24 00:22:22
      广告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制定完你的编导学习计划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总之,千万不要当“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的蹉跎先生。


      3楼2019-07-11 10:05
      回复
        3.做好笔记认真学习
        听编导培训班老师辅导课程或者灵羽编导网校视频课程的时候,或者在看编导教材资料的过程中,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必要时候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后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4楼2019-07-11 10:06
        回复
          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我们在记忆一些知识点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反复识记的方式,即一遍一遍地背。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将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在一起使用,记忆效果会更好。举例来说,当识记完一部分知识点之后,合上书,将刚才所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像放电影似的放一遍。在放的过程中,遇到“卡带”时候,即回忆不出来的时候,再重新识记这部分内容。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以在你出去散步或者上卫生间的时候使用:在头脑里问自己几个关于刚才识记内容的问题,要求自己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回到教室后马上翻看书或笔记将之记下来。这就好比牛反刍,虽然将食物吃下去,其中可能有“夹生”的东西,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还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此外,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这样看书和整理笔记就有了更明确的目的,积极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5楼2019-07-11 10:06
          回复
            5.过度学习150%
            有的同学可能想,为了增加我们记忆的巩固程度,那我就反复地、不间断地记呗。因为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嘛!但是,编导艺考的文艺常识知识点确实太多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的、不间断的记忆。即使有足够的时间记忆,我们也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次数呈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发现: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佳。即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佳,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很不经济,因为过度学习太多,会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越长,越学不进去,从而导致“报酬递减”现象,记忆效果不好。


            6楼2019-07-11 10:06
            回复
              6.利用好醒来后和临睡前的时间
              “醒来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可用来学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另外,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临睡前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学习一遍昨晚学习过的内容,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


              7楼2019-07-11 10:06
              回复
                7.不同科目交叉学习
                很多同学在学习与制订学习计划时,总是喜欢半天或一天学习一个科目,而且学习很长时间,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内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间的干扰也就越大。学习一个科目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在学习时应该不同科目交叉学习,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暑假里面计划自学的学生,在上午可以学习文艺常识,下午看电影练习写影评。晚上看热点,学习即兴评述、编讲故事。


                8楼2019-07-11 10:06
                回复
                  2025-05-24 00:16:22
                  广告
                  8.学习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有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用眼睛看。如只看《编导高考培训手册》上面的理论知识、历年考题,不动手练习,眼高手低。结果发现,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将人名写错或者将时间写错,将影评写作的理论或者故事写作理论遗忘。朱熹曾经提出,读书要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在此基础上,最好加上一个“手到”。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通道协同记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如果在加上动觉的参与,即“手到”,相信记忆效果会更好。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心到)、眼睛看(眼到)、嘴巴读(口到)、手在写(手到)。


                  9楼2019-07-11 10:07
                  回复
                    9.形成知识网络
                    艺考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将所有知识形成网络就非常重要,学习编导高考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跳出单个微观知识点的局限,将自己放在一个较为宏观的位置来俯视这些知识点,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电影知识和电视知识都是有相关的练习的。如果已经学习完了几个知识块,也同样要俯视这些知识块,找出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不能让知识点零散地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这样,我们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需要的单个知识点,且对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在碰到综合类题目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10楼2019-07-11 10:07
                    回复
                      10.定期对学习进行反思
                      有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顾埋头学习、勇往直前,从来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觉得回头来看是浪费时间,影响前进速度。事实上,我们定期反思近段时间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及时总结学习中的成败,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而所有这些将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按照以上要求学习,你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当然,每个考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盲目效仿也不利于进步,甚至会倒退。所以,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有条不紊地学习,你会发现编导高考之路不再难走。


                      11楼2019-07-11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