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吧 关注:18,012贴子:329,237
  • 0回复贴,共1

因为师太,只得回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敬K吧主。数年不见,一向安好否?小弟百拜。
1、二十年来旧师太:不可否认,亦舒吧的繁荣与冷落源于亦舒。众所周知,师太移民之后,鲜有佳作,吧里新旧知交在讨论的,泰半是她的旧作。真真是衣不如新,书不如旧。看过一些雷人之作后,饱受刺激的我暂离亦舒吧。若美人已然迟暮,何苦日日目守其衰老?不意近日偶然搜索,看到304《新女孩》,师太已写到三百部作品,真是老而弥坚。再看文笔,有种经过淬炼后的新鲜与活力,依稀还是当年的配方,当年的味道,意外地好。二十年来旧师太,人生贵在坚持。所以立即回吧报到,亦属心血来潮,同好必不致笑我来去匆匆也。
2、行到水穷看云起:其实近年来看过的作品不算多,古今偏正都有,佳作亦为不少。但细细数来,能令人手不释卷者,可读性与娱乐性兼得,仍是舍师太而非他。正如吃过梅菜烧肉,一生不会忘却,一个人的品味还是一个人的品味。如今时过境迁,内地也蒸蒸日上,或许也该试着接受师太新作品的新内容了。师太并非固步自封之人,她时时想把中华文化的符号,印在新式洋装的料子上,还要看起来顺眼,这不仅是功力,更是境界。看书的人亦要有这份境界才行。
3、人生真意在此间:师太的书中有真意,一直有。这些真意如镜花水月,还待读者自己发掘,但读她的书,总有所得,总有所动,总有所悟,这也是难以割舍的情绪与执念。或许多看看师太,快乐会多一些,或许多看看师太,成长会快一些,或许多看看师太,思想会更有趣一些。况且又不累,如果日日读鲁迅钱钟书,怕不发稀头白?(大吧我这里可不是调侃你……)
4、旧瓶新酒佐清欢:新太的作品,永远是旧瓶新酒或新瓶旧酒,不然写到三百部,上帝也要嫉妒。正如好的相声,京剧,甚或打戏,翻来覆去也都是旧包袱,老段子,古套路。只因妙于运用,却能长盛不衰,好比饺子有一千种味道,你一辈子也尝不尽,且慢慢品去。但却不闻汉堡有这么多变化,这因为什么?说不清,玄学。体味其中的变化之妙也是一种乐趣。设若师太把旧作的段子细细拆开分在新作里,未必有多少人看得出。不过一样欢乐。时代怎么变,人还是那样多愁善感,年轻人有梦想,男女间要恋爱,父母总留下妆奁、还是那个话少心多,白皙瘦削,英气逼人,自重自强的女孩。哈哈哈。
总之先回来报道。看到好多熟悉的陌生人,个个忒地好文采风流,吾道不穷,信哉!
PS:本人最喜欢亦舒的反串小说,比如《风信子》,《两个女人》。我想这不算一种恶趣味,有心的同好应该懂我的意思。


IP属地:江苏1楼2019-07-11 00: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