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瓜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贡献者赵丹宁详情
香炉瓜学名Cucurtbita maxima Duch.,别名鼎足瓜、金瓜,为葫芦科南瓜属1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香炉瓜又名双色,属南瓜类稀有品种,因其外型似香炉,且上下两种颜色得名,其植物学、生物学性同南瓜。[1]瓜叶为全缘叶,有软毛,茎横切面圆形,花圆筒形,花冠黄色,果面桔红色,脐部灰白色,果肉橙黄色,瓜形上圆下方,中间有带痕,下部有2~5个小包凸起,瓜皮颜色上红下白,很象庙里的香炉,故而得名。种子长1.6~2.2厘米,最低发芽温度15℃,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25~30℃,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发育,生育期110天左右。耐贮运[2]
中文学名
香炉瓜
拉丁学名
Cucurtbita maxima Duch.
别称
双色瓜,鼎足瓜、金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香炉瓜简介
香炉瓜,又名灯笼瓜,瓜形奇特,上圆下方,上大下小,下部有2-5个小凸起,很象庙里的香炉,故得此名。该瓜有红、白、褐、黄、青、绿、蓝等多种色彩,十分美观,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尤其受佛教信仰者的喜爱。香炉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生育期120-150天。一般3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如有温室可提前),最迟可延至7月上旬。花朵较大,并散发香味。嫩瓜金黄色,以后逐渐转红。瓜肉质细,味道好,可炒食、烧汤等,对糖尿病和肾炎患者有很好的疗 效。 株产3-5个,每个1-3千克。[3]

香炉瓜
该瓜花朵较大,并散发出如兰草的香味,瓜肉质面,可炒食、红烧,对糖尿病和肾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特种蔬菜。
育苗
大棚和露地均可栽培,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终霜早晚而定,哈尔滨地区大棚栽培,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先用55℃的温水浸种,边浸边搅拌,当水温降至30℃左右时,浸泡6小时,然后把种子捞出用纱布包好,放于28~30℃的恒温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mm时即可播种。育苗土以肥沃田土6份、腐熟过筛的有机肥4份混匀装入8厘米×8厘米营养钵中,每钵播1粒种子覆土厚1厘米左右,然后用塑料膜盖好保温保湿,此时温度保持白天28℃左右,夜间20℃左右,3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白天温度25℃左右,夜间18℃左右,结合浇水灌1~2次苗菌敌防治猝倒病。[3]
 共14张
香炉瓜
定植
采取搭架栽培,苗龄35天左右,3~4片叶定植为宜,一般在3月25日~4月10日间,定植深度以子叶距地面5mm为宜。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作基肥,该瓜喜高温,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的方法为好,每667平方米保苗1500~1800株。[3]
田间管理
香炉瓜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中期适时浇水,瓜坐住后浇1次大水,并追施1次磷酸二铵水溶液,磷酸二铵的用量为10千克/667平方米,后期控制浇水,增强品质。香炉瓜侧蔓生长快,6节以下侧蔓必须全部打掉,其余侧蔓留3~4个。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期每株选留2~4个瓜。
 共5张
香炉瓜
香炉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第一个雌花多位于10~12节。棚室种植的香炉瓜须在每天上午10时前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授粉后10天见瓜膨大即可确定瓜已经坐住。选留的最后一个瓜坐住后留2片叶摘心。嫩瓜期进行农事操作时注意不要让嫩瓜碰到茎蔓,否则瓜表面易留疤痕。
病虫害防治
香炉瓜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为病毒病和白粉病,病毒病以预防为主,一方面消灭蚜虫控制病情,另一方面用病毒A等药剂进行防治。白粉病主要发生在生长的中后期,危害不大,可酌情选用粉锈宁、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虫害主要以蚜虫、白粉虱为主。白粉虱在育苗期应注意防治,以防带入大棚,可用黄板诱杀,喷施扑虱灵等药剂防治。
采收
瓜授粉后25~30天开始采收,单瓜重2~2.5千克,667平方米产3000~4000千克。

香炉瓜
香炉瓜的观赏价值
由于香炉瓜形态特异,其花痕部大,显著突出成脐。脐部为乳白色。上部果皮与脐部之间由一条鱼鳞状的红绿相同的彩色相连。它的奇异形态在众多瓜类中是罕见的,深受人们的喜爱。[1]

香炉瓜
香炉瓜的食用价位
香炉瓜的瓜性温,味甘美,有多种吃法,幕食做馅等均可,也可制成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