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网校吧 关注:121贴子:368
  • 4回复贴,共1

程莘农之学医贵在曰有所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从十一岁开始学习中医,至今已五十余年。其中除拜师学习或听前辈讲课以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也可以说,我现在能在中医方面有点小成就,主要是靠自学。
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德、智、体三方面,“智”是其中之一,在自学过程中更占有重要位置。
智,通常说是聪明。吸收知识快一些的,叫作智力好;慢一些的,叫作智力差。我以为不尽然。“智”字是由上“知”下“日”组成的,我对“智”字的理解是:“日有所知谓之智”,也就是说,人无论聪明与否,一定要“日有所知”。一天知一样,一年便知三百六十五样,一天知十样,一年便知三千六百五十样,日积月累,来一个“日知月无忘”,这就是“智”的真正含义。所谓智力好的,假如日无所知;智力差的,却是日有所知,究竟谁算作聪明,算作“智”呢?可以不言而喻了。我就是在自学中尽量做到“日有所知”,“日知月无忘”,从而学到了大量知识。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由此可见,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知识,就是聪明,就是“智”。


1楼2019-07-09 13:45回复
    一个人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也就叫做有了学问。既然要学,就必定要问,要知就要问。自学中怎样问?首先是问自己,其次是问知者。
    问自己。一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一部《难经》,不都是问答体写成的吗?《内经》里黄帝问岐伯,似乎有些是记录真的问答,但我看大部分还是假设的问答。《难经》的问答,则全部是假设的了。《内》、《难》里的问答,绝大部分是假设,可以说是作者自问自答了。因此,我在自学中注重发现问题,有了问题,首先要自己来解答。这样,便会促进自己多看书、多思考。自问自答,必然要来一番独立思考,才能触类旁通。


    2楼2019-07-10 16:31
    回复
      2025-05-14 23:40:01
      广告
      问知者。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么,有了问题,经过自己思考仍不能解决,当然要去问已经懂得这个问题的人。既然要问别人,必须要抱着“不耻”的态度。“不耻”二字的含义,不是说不要面子,而是说要放下架子,要虚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在自学中始终紧紧抓住这个关键。


      3楼2019-07-11 09:48
      回复
        自学中求知求问,还得有个“恒”字。凡要在某一门学问或某一种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学,就要有学而不倦的精神;不倦,是由于有了恒心。“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巫医的“巫”字,在现代来说,这个字是不恰当的。但我们既然要做中医,就必然是要做一个良好的中医,“巫”字可以改成一个“良”字。要做良医,没有恒心能成功吗?因此,我在自学中还注意到这个“恒”字。


        4楼2019-07-12 09:42
        回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乃是至理名言,这是我在几十年自学中医道路上所得到的切实感受。


          5楼2019-07-12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