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上,张家口四区十三县除蔚县外,各地方言均属于晋语(蔚县由于没有入声而被列为官话,关于蔚县话的归属,我在下文会继续讨论),这也是张家口方言难以被北方大部分理解的原因。晋语在80年代被语言学者李荣首次从北方官话中单独列出,其主要依据是晋语保留了古入声,从而在学术界引起长达二十多年的关注和争议,也从而大大促进了晋语的研究。当然,保留入声这一点并不足以使晋语完全从北方官话中独立从而成为和粤语、吴语、闽语等并列的一种大方言,因为南方各方言基本都保留了入声——晋语还有许多其他非常独特和古老的特点,以后慢慢介绍(关于晋语的地位问题,仍有极大争议,本文就不讨论了)。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诗词里面常说的平仄问题,里面的平是指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在绝大部分现代官话中,入声已经消失,而并入其他三个声调,比如北京话和普通话。关于入声,我就不说什么学术上的定义了,看这几个字:一、七、八、十、踢、德、捉、桌,只要会说张家口各地方言的,用方言念一下,应该都能感觉出来什么是入声了,就是这几个字的韵母部分最后有一个气流突然阻断的感觉,很“促”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入声。为了简单,可以用拼音表示为k,比如:七 qiek,最后的 k 给口型,但是不出音,就能感觉到入声的发音特点了。古汉语入声有多个韵尾,在晋语中合并为同一个喉塞音韵尾,国际音标(IPA)表示为?,即问号,来代替上面提到的 k。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诗词里面常说的平仄问题,里面的平是指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在绝大部分现代官话中,入声已经消失,而并入其他三个声调,比如北京话和普通话。关于入声,我就不说什么学术上的定义了,看这几个字:一、七、八、十、踢、德、捉、桌,只要会说张家口各地方言的,用方言念一下,应该都能感觉出来什么是入声了,就是这几个字的韵母部分最后有一个气流突然阻断的感觉,很“促”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入声。为了简单,可以用拼音表示为k,比如:七 qiek,最后的 k 给口型,但是不出音,就能感觉到入声的发音特点了。古汉语入声有多个韵尾,在晋语中合并为同一个喉塞音韵尾,国际音标(IPA)表示为?,即问号,来代替上面提到的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