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心中
或许有这么一块眷恋之地
有的隐秘 有的公开
伴随着时空的交替
心底的眷恋则会越来越浓郁
个碧石铁路
在中国铁路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曾经在这条铁路上
生活过 工作过的人们而言
便是这样的一种眷恋
个碧石铁路呈“T”字形,横笔两端分别是碧色寨、石屏,竖笔下端为个旧。鸡街,正好处于这横竖两笔的交点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鸡街火车站成为个碧石铁路上最大的中转站。
鸡街车站:
一列个碧石铁路的旅客列车正从鸡街车站徐徐出发。在公路还不发达的年代,火车成为当时最方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鸡街地名的由来
鸡街,原名“乐善”,乐善好施之义。鸡街是因酉日即鸡日作街(集市)期,民间以鸡街称呼,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鸡街”之名取代了原名。
历史的变迁
鸡街火车站始建于1915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
1970年,铁道部对个碧石铁路进行寸轨改米轨工程,只保留了鸡街至个旧34公里寸轨,称为“鸡个线”,成为当时全国最后仅存并营运的寸轨铁路。
1988年,鸡个线因设备陈旧,机车车辆破损而停办客运业务。
1990年底,鸡个线停止办理货运业务。自此,鸡个线全线正式停运。
2006年,个碧石铁路仅存的29号机车由鸡街火车站搬进了昆明铁路博物馆。
2008年6月,鸡个线钢轨全线拆除。
自此,鸡个线消失,个碧石铁路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拆除后的寸轨钢轨(李兴福 摄影)
鸡个铁路的衰落,有它本身的原因:修建时工程技术标准低,难以改造;机车、车辆等设备老化,原制造厂商早已淘汰了此类产品,在国内外已难找到修理、更换的配件。
曾经的辉煌
1970年改建成米轨的个碧石铁路(鸡个段保留寸轨),与滇越铁路接轨,承担着石屏、建水、个旧等地方的生活、生产必需物资的运送,为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鸡街火车站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同时运营米轨、准轨的火车站。
齐头并进的寸轨、米轨机车(张长利 摄影)
鸡街火车站的辉煌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在地域上,鸡街面向蒙自和开远,背靠个旧、建水和石屏,连接几座城市的国道、省道都要经过鸡街,可能是考虑到交通要冲的便利,政府在鸡街镇周边布局了大量的厂矿、企业,成为当时红河州有色金属加工及化肥生产最集中的区域,可谓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和“交通重镇”。
对于当时还不算发达的公路运输,鸡街火车站的地位尤为凸显。
极一时的鸡街冶炼厂
车站旁边的理发店
火车站周边集结了很多的铁路单位,有鸡街中心站、机务折返段、工务段、铁路中心小学、幼儿园、水电、电务、客车队、货车队、列检所、生活段、建筑、卫生所等等。
生活段食堂门口的街道
俱乐部门口的职工澡堂
鸡街地区俱乐部
个碧石铁路客运里程表
记忆·鸡街火车站
作为碧色寨车站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鸡街火车站曾经繁华热闹过
但它又随着鸡个线的停用
逐渐湮没在岁月中
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记忆中家里的长辈也常常说起,以前同伙伴相约,去铁路上捡火车头倒出来的煤渣,将还未烧尽的捡回去当柴火,以此帮补家里。甚至有人还会当起“铁道游击队”,直接去扒货厢里的煤炭。
当火车要钻7号洞时,因速度慢、煤烟呛,有人竟跳下车,从小路跨过山箐,爬坡直达对面山腰的路段,等候钻洞出来的火车, 居然为时不晚。平时在站上候车,许多小男青年,经常等列车发动起步后,紧走几步,拉着门旁扶手,才跳上车,以此表示自己跳车的胆大、熟练,同时也是对列车缓慢的轻视。
那时列车没有配备餐车供应旅客饮食,从个旧、建水、碧色寨开来的旅客列车,都安排足够时间在鸡街站下车吃午饭。那饭菜才叫物美价廉,供旅客饭菜凭块小铁牌领取,价值一毛五分钱一份;乘务人员用纸牌,价值一毛便可吃到卤鸡块、红烧肉、蒸鸡蛋还有若干种时鲜小菜。另外还可添购,石屏的“烘豆腐”、蒙自的年糕、过桥米线、建水的汽锅鸡、烤红薯、 烧饵块等滇南名特小吃一应俱全,价格都很便宜。火车一到鸡街站台顿时形成滇南美食一条街,吃饭的、喝酒的、品茶的,抽大烟筒的,还伴着叫卖声、划拳声,呼朋唤友声以及火车头的排汽声交织在一起,俨然是一幅寸轨铁路所特有的人在小火车站风俗画。
那时上下班,站区职工都以机务折返段高架上的汽笛为号,一声高歌,整个站区能看到的几乎都是身着藏青兰劳动服,手里提着开水壶或蒸饭锅匆忙行走的脚步和身影。
缅怀·鸡街火车站
今天
游走在空荡荡的老车站里
仿佛置身某个东南亚风情的国度
法式的车站
站台植物繁杂无比
明黄色的车站外墙
锈迹斑斑的门窗屋檐
都静静的坐落在鸡街的这寸土地之上
古拙 平整 肃穆 安详
静静地向经过的人们叙述着过往的变迁
一直以来
鸡街火车站都静静地安坐在这里
以窄小的身躯和龙钟的步伐
承载着太多的风霜沧桑和斑斑血泪
若你有兴
可以去走上一走
触摸一下它的纹路
听听鸡街铁轨上的灰色童话
像一条被腰斩的龙蛇,僵卧在寂静的大山里。一段废弃的,弯弯的路基。荒草丛生 、风雨剥蚀。历史借这坟茔埋葬了一个苦涩的记忆。
——汤世杰《路》
此诗引自著名作家汤世杰的旧作《路》,诗人叹惋的不是鸡个铁路,但它却惟妙惟肖刻画出鸡个铁路的桑榆晚景。
历史与现实每天都在拉开时空的距离,个人的记忆也许会慢慢淡忘、模糊,但一条承载过民族意志的铁路,曾对云南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的铁路,我们有责任让它清晰,让它鲜明,为它树碑立传,让它永远存在于云南人的记忆中。
消失的汽笛声·鸡街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