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又到了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近一周叮叮儿科遇到了好几个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有奶奶说上午还看嘴巴里没什么,下午就起疱疹了。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但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患病初期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家长们当做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对 5 岁以下的孩子更有威胁。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以1~7岁小儿为主,5岁以下儿童尤其多。


在青岛叮叮儿科公众号的后台,小叮也看到过关于宝宝感染病毒的留言,看到宝宝被病痛折磨,着实心疼……
二、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
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是传染源,主要粪-口途径传播和/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宝宝的口水、痰液、大便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玩具均可传播疾病,所以极易在幼儿园内互相传染造成局部小流行。

三、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表现?
发热: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为突发反复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发热可以持续2~6天。有些宝宝会因为高热导致惊厥。也有宝宝只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宝宝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会更反复。

咽痛:小宝宝不会诉说,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不愿吞咽、常哭闹拒食、口水增多、流涎;大宝宝会诉咽痛。部分病例伴有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仅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黄白色溃疡。
疱疹及溃疡多集中在咽峡部,颊粘膜、舌面比较少见。

四、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
如果患儿发热,体温超过38.5℃要退热处理,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有些患儿口腔疱疹疼痛,可能出现拒食的情况,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菜粥、面条等。不要吃太热、辛辣刺激食物。
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6个月以内的宝宝多喂母乳,6个月以上的孩子建议多喝水。

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不仅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电解质。较大的宝宝也可以适当饮用果汁、酸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咽痛,还可以补充热卡,有利于疾病恢复。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高热难退、惊厥、精神差、尿量减少,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不需要输液治疗,但如果孩子高热又不能进食液体及食物,孩子处于脱水状态,有可能需要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不需要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但有些疱疹性咽峡炎会合并细菌感染,如果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或者降钙素原升高明显,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得过疱疹性咽峡炎后,还会再得吗?
有可能。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发生疱疹性咽峡炎,系由不同型肠道病毒引起。因为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曾患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孩,对其中某一种病毒有免疫能力,但对其他病毒没有免疫能力,下次感染其他病毒时仍有可能再次患病。

六、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1、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自己也不要忽视: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成人接触了此类病毒同样可能感染,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体内已经携带的该病毒会向外排毒,继而传染给孩子。
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2、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儿童游乐场,波波池等,防止交叉感染。
已经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3、不要乱用抗生素: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小叮最后的话 :虽然说起疱疹性咽峡炎,大家会觉得比较惶恐,但是只要做好前期预防措施和严格的护理,同时加强锻炼,饮食健康,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那么这也不是很可怕的事。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但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患病初期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家长们当做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对 5 岁以下的孩子更有威胁。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以1~7岁小儿为主,5岁以下儿童尤其多。


在青岛叮叮儿科公众号的后台,小叮也看到过关于宝宝感染病毒的留言,看到宝宝被病痛折磨,着实心疼……
二、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
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是传染源,主要粪-口途径传播和/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宝宝的口水、痰液、大便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玩具均可传播疾病,所以极易在幼儿园内互相传染造成局部小流行。

三、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表现?
发热: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为突发反复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发热可以持续2~6天。有些宝宝会因为高热导致惊厥。也有宝宝只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宝宝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会更反复。

咽痛:小宝宝不会诉说,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不愿吞咽、常哭闹拒食、口水增多、流涎;大宝宝会诉咽痛。部分病例伴有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
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仅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黄白色溃疡。
疱疹及溃疡多集中在咽峡部,颊粘膜、舌面比较少见。

四、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
如果患儿发热,体温超过38.5℃要退热处理,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有些患儿口腔疱疹疼痛,可能出现拒食的情况,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菜粥、面条等。不要吃太热、辛辣刺激食物。
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6个月以内的宝宝多喂母乳,6个月以上的孩子建议多喝水。

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不仅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电解质。较大的宝宝也可以适当饮用果汁、酸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咽痛,还可以补充热卡,有利于疾病恢复。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高热难退、惊厥、精神差、尿量减少,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不需要输液治疗,但如果孩子高热又不能进食液体及食物,孩子处于脱水状态,有可能需要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不需要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但有些疱疹性咽峡炎会合并细菌感染,如果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或者降钙素原升高明显,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得过疱疹性咽峡炎后,还会再得吗?
有可能。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发生疱疹性咽峡炎,系由不同型肠道病毒引起。因为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曾患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孩,对其中某一种病毒有免疫能力,但对其他病毒没有免疫能力,下次感染其他病毒时仍有可能再次患病。

六、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1、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自己也不要忽视: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成人接触了此类病毒同样可能感染,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体内已经携带的该病毒会向外排毒,继而传染给孩子。
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2、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儿童游乐场,波波池等,防止交叉感染。
已经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3、不要乱用抗生素: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小叮最后的话 :虽然说起疱疹性咽峡炎,大家会觉得比较惶恐,但是只要做好前期预防措施和严格的护理,同时加强锻炼,饮食健康,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那么这也不是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