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感冒与衣原体病
混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症状为:发病急,
死亡急,大群出现咳嗽,
怪叫等症状,降料
、降蛋为主要表现,
给养殖朋友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
1、各日龄的蛋鸭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产蛋高峰期的鸭群(尤以雏鸭发生过肝炎的鸭群最易发生)和刚上高峰的鸭群;病程较长,可达7天,甚至更长;死亡率可达0.5%。
2、本病多属于混合感染,加剧病情发展,死亡率高。
3、此病传染快,疫区内处于同等天数的鸭群均发生此病。
4、饲养密度大,管理粗放的先发病,后逐渐向四周发展。
5、未做流感疫苗的鸭群死亡率较高,疫病返弹率也高。
临床症状
1、发病初期,有个别咳嗽症状,2天后大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现个别走路晃悠,精神迟疑,3-5天后出现死亡、瘫痪。
2、发病3天后,采食下降1/3,出现黄、绿色稀粪;大群精神萎靡,个别离群呆立。
3、临床使用一般治疗流感和呼吸道的药物,用药效果不理想。
4、感染鸭群,在有应激时死亡和瘫痪明显增多。
5、在发病期,鸭群放水会明显加重病情,应避免鸭只嬉水。
病理变化
1、解剖表现为死亡鸭只多数为腹膜炎(图1),部分鸭只心包积液。
2、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灶,部分有出血点。
3、心脏有白色条状坏死,也有心冠有出血点(图2)。
4、脾脏呈大理石样变,个别有萎缩现象。
5、**菜花样变,坏死变性。
6、输卵管有清亮积液(图3),伴有白色脓块(图4)。
发病原因
1、免疫抑制病(鸭脾坏死、病毒性肝炎)的普遍存在,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此病。
2、气候变化及外界应激等应激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3、流感病毒的变异毒株的流行,无法阻断传播,使传染范围不断扩大。
4、混合感染,使得病情发展迅速,死淘率高,难以控制。
5、霉菌普遍存在鸭群中,降低鸭只抗病力。
6、养鸭户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
防治措施
1、尽量选购质量可靠鸭苗,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2、减少应激的发生,使鸭群处于高健康状态,抵抗疾病的发生。
3、做好棚舍消毒和垫草工作,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4、合理的保健预防程序:开产到高峰期鸭群,每隔20天使用4天普欣拌料,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混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症状为:发病急,
死亡急,大群出现咳嗽,
怪叫等症状,降料
、降蛋为主要表现,
给养殖朋友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
1、各日龄的蛋鸭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产蛋高峰期的鸭群(尤以雏鸭发生过肝炎的鸭群最易发生)和刚上高峰的鸭群;病程较长,可达7天,甚至更长;死亡率可达0.5%。
2、本病多属于混合感染,加剧病情发展,死亡率高。
3、此病传染快,疫区内处于同等天数的鸭群均发生此病。
4、饲养密度大,管理粗放的先发病,后逐渐向四周发展。
5、未做流感疫苗的鸭群死亡率较高,疫病返弹率也高。
临床症状
1、发病初期,有个别咳嗽症状,2天后大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现个别走路晃悠,精神迟疑,3-5天后出现死亡、瘫痪。
2、发病3天后,采食下降1/3,出现黄、绿色稀粪;大群精神萎靡,个别离群呆立。
3、临床使用一般治疗流感和呼吸道的药物,用药效果不理想。
4、感染鸭群,在有应激时死亡和瘫痪明显增多。
5、在发病期,鸭群放水会明显加重病情,应避免鸭只嬉水。
病理变化
1、解剖表现为死亡鸭只多数为腹膜炎(图1),部分鸭只心包积液。
2、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灶,部分有出血点。
3、心脏有白色条状坏死,也有心冠有出血点(图2)。
4、脾脏呈大理石样变,个别有萎缩现象。
5、**菜花样变,坏死变性。
6、输卵管有清亮积液(图3),伴有白色脓块(图4)。
发病原因
1、免疫抑制病(鸭脾坏死、病毒性肝炎)的普遍存在,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此病。
2、气候变化及外界应激等应激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3、流感病毒的变异毒株的流行,无法阻断传播,使传染范围不断扩大。
4、混合感染,使得病情发展迅速,死淘率高,难以控制。
5、霉菌普遍存在鸭群中,降低鸭只抗病力。
6、养鸭户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
防治措施
1、尽量选购质量可靠鸭苗,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2、减少应激的发生,使鸭群处于高健康状态,抵抗疾病的发生。
3、做好棚舍消毒和垫草工作,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4、合理的保健预防程序:开产到高峰期鸭群,每隔20天使用4天普欣拌料,抗病毒,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