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韦才 ;韩毓麟 胡士弘 (1965.08.25)
八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江和沪宁铁路之间的阳澄湖畔。定眼凝望,只见远处白帆点点,近处群鹅荡漾。湖边上是一条条同湖水连接的河沟,弯弯曲曲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出去。一个又一个的抽水机站把碧清的湖水抽上来,通过渠道,流入一片片嫩绿的稻田里。
京剧革命现代戏《沙家浜》描写的抗日斗争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区。虽然,这里并无《沙家浜》的地名,但是库浜、长浜、张家浜、董家浜等村庄,都是当年新四军抗日游击队根据地,到处都表现出了《沙家浜》军民英勇机智消灭敌人的革命精神。而长期坚持战斗在这个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就是由新四军一支队第六团的三十六个伤病员发展壮大起来的。
我们有机会访问了当时三十六个伤病员之一的刘飞同志和在这个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其他一些同志,并参观了由三十六个伤病员起家的革命武装——南京部队某部的部队史展览。老同志的叙述和这个部队史展览,把我们的思路引入二十多年前阳澄湖畔军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年代。
八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江和沪宁铁路之间的阳澄湖畔。定眼凝望,只见远处白帆点点,近处群鹅荡漾。湖边上是一条条同湖水连接的河沟,弯弯曲曲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出去。一个又一个的抽水机站把碧清的湖水抽上来,通过渠道,流入一片片嫩绿的稻田里。
京剧革命现代戏《沙家浜》描写的抗日斗争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区。虽然,这里并无《沙家浜》的地名,但是库浜、长浜、张家浜、董家浜等村庄,都是当年新四军抗日游击队根据地,到处都表现出了《沙家浜》军民英勇机智消灭敌人的革命精神。而长期坚持战斗在这个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就是由新四军一支队第六团的三十六个伤病员发展壮大起来的。
我们有机会访问了当时三十六个伤病员之一的刘飞同志和在这个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其他一些同志,并参观了由三十六个伤病员起家的革命武装——南京部队某部的部队史展览。老同志的叙述和这个部队史展览,把我们的思路引入二十多年前阳澄湖畔军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