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瓷鉴赏吧 关注:785贴子:3,672

元青花真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口口声声元青花,元青花的发色都没搞懂还在那当吧主?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9 23:22回复
    看见这样的元青花估计被你们笑掉大牙?



    IP属地:青海2楼2019-06-29 23:27
    回复
      2025-05-10 15:45:05
      广告
      元青花的发色只与温度有关,那时候青花刚刚引进国内,并没有专家所说的混合料的概念,温度达到的发色较好,温度没达到的肉眼看发色较暗,其实强光下发色一致。到了明早期 特别是永宣时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举攻克青花器的烧造温度问题,青花发色趋于一致。所以造假分子听了假专家的混合料一论,各种发色论来了,特别是什么进口料,混合料论的,什么苏青发色浓艳之说全是骗子用的话。真正的结论在几十年前耿老已经在著作中总结了两句一定要记住耿老的两句话:1 苏麻离青发色灰蓝。2,苏麻离青会变色。这两句是耿老在其著作中非常强调的也是真正见过苏青发色的要点。如果按造假分子的鬼话,你就走偏了。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1 13:04
      回复
        随着元蒙帝国的崛起,元青花是种新生事物,其温度对发色的影响并没有引起注意,加上蒙元高层审美观似乎对发色也没有多大要求,所以不存在什么混合料之说。特别是洪武青花在国力最弱时代,百废待兴时期那种灰暗时代可以作为证明。到永宣时期国力逐渐恢复加上高层对青花的重视,一举攻克了这个发色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01 13:12
        回复
          至于明代混合料的出现我也是认可的,到了明中后期苏料逐渐因什么原因不再供给,用回青代替或者回青混合国产料开始出现。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01 13:15
          回复
            为什么这样说,元代使用混合料没有任何证据和记载,反而明代后期用混合料有很多记载。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01 13:17
            回复
              到今天有些半吊子所谓的专家以讹传讹还在人云亦云什么元代混合料之说,以至于遇到讲元代混合料的专家我马上屏蔽或者换台。专家也是人乱讲话我就不信。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01 13:21
              回复
                不信你去试那些真正的元青花片子无论发色多不一样,强光下发色都是一致的。但前提是你要有真正到代元青花片,市场上已经卖了几十年的假片不要乱花钱了。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01 13:29
                回复
                  2025-05-10 15:39:05
                  广告
                  还有一个原因,元代是不设官窑民窑得,所以青花瓷器各种窑烧造,条件也各不一样,小窑对温度的控制与规模的窑烧出的器物也不一致,造成青花参差不齐。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1 13:37
                  回复
                    再说下馆藏元青花,有些器物前后上下左右发色不一样的器物也不少 这就更证明了我的观点。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01 13:38
                    回复
                      初学者应该去多看看耿宝昌写的《明清瓷器鉴定》这本书中对明青花苏料这部分耿老的讲解,而不是听这些网络专家和假货骗子的忽悠。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01 13:46
                      回复
                        敢说包括明早期,民窑青花就是发色灰暗,官窑发色艳丽,特别是永宣时期这种现象就有,有些专家认为只有官窑用苏料,我觉得这是屁话不要相信,为什么呢?因为元代就已经大量各窑使用苏料,也不是因为什么进口的就好的原因,这元青花本来就是外来新的器物,所以当时的科技下条件下就认为国内没有替代品而已并没有那么多联想。而我这里强调的是既然元代民窑就大量使用这种外来的青花料,到了明代就只有官窑堪用?这怎么说的过去?存料都不少啊。苏料也不是什么进口稀罕货,明代找到了替代品足以证明。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01 13:58
                        回复
                          所以明代早期青花发色官民窑发色有很大区别,这就只与烧造条件,温度有关,别无其他联想。这种官民窑口青花发色的不一致一直到清代还都还存在,大量的实物摆在那里。当然我前面已经说了明代中后期就出现了各窑用料不一致的情况,这个必须承认。但元青花并没有像明清一样的条件。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7-01 14:04
                          回复
                            再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那时候的人只在乎最朴实的美,并没有崇洋观,包括达官贵族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洋货就是稀罕的这种思潮,连意识都没有。所以苏麻离青这种料就是一种新的釉下彩料而已,新的都时兴,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朴实的审美,并没有因为他是进口货而流行。反而现在这些所谓的砖家一口一个进口货,好像进口货就是稀奇就是高贵,这是满清时期刚刚开放遗留下来的一种一厢情愿崇洋思潮,并不是事实。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01 15:57
                            回复
                              2025-05-10 15:33:05
                              广告
                              那时候闭关锁国,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人人都有文化自信,并没有崇拜苏麻离青。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7-01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