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升小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家长们到底知不知道为什么幼小衔接如此重要呢?另外,你们是否了解这个关键的时间点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幼小衔接有多重要? 0-3岁: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早教的黄金期。如果说0-1岁的孩子是一日千里,那么1-2岁的孩子就是一个月一千里,而2-3岁的孩子就是四个月一千里。 如果错过孩子发展最快的阶段,在幼小衔接阶段,当我们开始施展我们的教育手法时,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候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不见得能看到一些收效了。等到孩子6到12岁时,收效甚至会更慢。 4-6岁:这是家长们可以施以教育之手的时候。也许当初我们错过了良机,但4到6岁我们如果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还来得及把小苗扶正。 6-12岁:对社会的认知在成熟,各方面的技能在成长。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仅有沟通是不够的,有时候用一些事情的结果来验证原因也是不够充分的;甚至于还来不及看到结果,就会使我们都错失教育的机会。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不能只是盯在这一个阶段,而是要放眼未来去看整个的成长脉络。如果幼小衔接过渡不顺利的话,孩子的小学会有种种的不适。 我们发现,40%孩子在幼升小时都有不适应的情况,甚至还发现有些孩子会变得胆小孤僻、不爱讲话,上课不爱听讲、做作业时拖拖拉拉。生理上有的孩子会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情绪不好等情况。但是,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衔接不顺利而造成的。 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幼小衔接的过渡,是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过渡。如果家长能够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孩子一定能融洽的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将面临哪些问题? 我们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到,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这些对孩子是挑战,也是困难,对他们来说这些改变需要时间去训练。 作息时间的改变小学阶段的早自习是7点40分,早饭需要在家里吃,反推早上需要几点起床呢?小朋友现在能做到晚上八点半刷牙洗脸准备睡觉的,有多少呢?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就会面临睡眠不足带来的早起磨蹭、拖拉,没有好的精神去上课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改变小学阶段老师会要求排排坐、要举手才能回答问题,讲授的内容也不能保证让每个孩子都听懂,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教具,教学显得相对枯燥。
评价体系的改变小学阶段,要求孩子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固然是一方面,但老师也很在乎最后的成绩单。 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面对评价体系的转变。此时的孩已经是具有社会性的小人儿,他已经开始学会寻找和捕捉欣赏的眼光,并投其所好。我们家长需要有一个技能就是让孩子明白,你在我眼里最特别,有一种别人不懂的美。 家长们需要做什么? 孩子入学前,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一、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4、避免做事拖拉;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五大能力1、语言与专注力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耍与学习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耍。 3、课堂行为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为了让家长们对幼小衔接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陪伴孩子渡过这段重要的时期,我们祝博士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各位家长带来了《学前启蒙小课堂》系列课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第一课:《如何让孩子快速融入小学集体生活》。


